□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華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擬斑脈蛺蝶。」昨天,在老山徒步的自然攝影愛好者張先生無意中闖進了9月老山最神秘的「蝴蝶谷」,讓他沒想到的是,在短短3公裡的山道谷地,數千隻顏色各異的蝴蝶沿著小道兩側翩翩起舞,如此壯觀的場面讓張先生一飽眼福。蝴蝶專家張松奎表示,張先生見證了擬斑脈蛺蝶首次在南京大爆發的壯觀景象。昨天上午,記者跟隨蝴蝶專家張松奎走進老山北麓神秘「蝴蝶谷」。
探訪神秘「蝴蝶谷」
這是一條山間小道,兩側山勢起伏,谷地間的小道兩側長滿了半人高的荒草雜木,一條溪流沿著低地曲折蜿蜒,兩側大樹參天。在這個手機沒有信號的山谷中,不時能看到各種蝴蝶翩翩起舞,耳中則是蟬鳴陣陣。
「瞧,那就是擬斑脈蛺蝶。」在張松奎手指的方向,大約三四十隻黑褐色的蝴蝶聚在小溪邊的巖石上。
記者發現,在溪邊十餘米的範圍內,聚集了約七八群蝴蝶。「它們是在吸食礦物質和無機鹽,那也是它們最愛的食物之一。」張松奎表示,蝴蝶的食物不僅是蜜源植物,有的以樹汁、腐爛的水果,甚至是動物的排洩物為食。
「保守估計,這裡大約生活著超過千隻的擬斑脈蛺蝶。」張松奎表示,2017年也是在這裡,南京首次零星記錄到擬斑脈蛺蝶的影像,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充足的食物等原因,短短幾年間,它們的種群數量呈現爆發式增加,這也是南京首次記錄到它們大爆發的場景。
這裡生活著南京一多半的蝴蝶
「北黃粉蝶、柑橘鳳蝶、黑弄蝶……」有著三十多年蝴蝶研究的張松奎對飛過的每一隻蝴蝶都如數家珍。
「這裡的環境非常適合蝴蝶生活,所以熟悉這裡的蝶友都稱這裡叫『蝴蝶谷』。」張松奎告訴記者,這裡生長著大量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幼蟲就是依靠這些植物才能維持生存,這也是蝴蝶家族能在此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大名鼎鼎的中華虎鳳蝶、冰清絹蝶等南京蝴蝶家族中的重量級選手在這裡都有著種群分布。
據了解,蝴蝶是陸地生態系統指示生物的最佳代表。通過對蝴蝶種群變化的監測,可以掌握生境變化、氣候變化以及政府環保措施等所產生的影響。張松奎表示,這條大約3公裡長的山谷也是蝴蝶監測樣線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根據以往記錄,南京一多半的蝴蝶種類在這裡都能被記錄到。
蝴蝶跟著人類遷徙
「有的蝴蝶並不是自己飛來的。」張松奎表示,近幾年南京蝴蝶種群數量結構的快速變化,更多得益於人類的幫助。
「蝴蝶的品種及數量,大多取決於寄主植物、蜜源植物及棲息環境。」張松奎介紹,近些年出現在南京的白帶螯蛺蝶,幼蟲的主要食物就是香樟樹葉,碎斑青鳳蝶和黎氏青鳳蝶幼蟲的寄主植物是木蘭科植物,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白蘭花和馬褂木,這些植物大多是引栽植物。
張松奎表示,一個物種在某一地區的繁衍穩定,需要幾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最近幾年,南京大量引栽行道樹及各類綠色植物,打造綠色南京。正是樹木的移栽讓一些原本在樹木上生活的蝶卵、幼蟲也開始了快速的家族遷徙。
南京目前大約有140種蝴蝶
記者了解到,在近些年蝴蝶調查中,蝴蝶專家、環境生態部門對南京紫金山、老山、將軍山及溧水、六合等地數十座山野丘陵調查發現,近幾年在南京新發現的蝴蝶種類數量明顯增加。金裳鳳蝶、紅珠鳳蝶、薴麻珍蝶、曲紋紫灰蝶、綠灰蝶、醃翅弄蝶、黎氏青鳳蝶、碎斑青鳳蝶……南京蝴蝶新記錄不斷更新。目前,南京的蝴蝶已有140種左右。張松奎介紹表示,隨著蝴蝶愛好者的增加,以及相機的普及,一個地區新品種或新記錄都是在被不斷發現之中,就和一個地區物種不斷減少甚至滅絕一樣。隨著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的人越來越多,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一定還會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