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北京報導
一份問詢函,揭開了鎮江大白鯨項目被擱淺的真相。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注意到,5月27日,大連聖亞旅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連聖亞)回復上交所就2019年年報提出的問詢函,其中重點披露了鎮江大白鯨魔幻海洋世界、大白鯨千島湖文化主題樂園水下世界項目等四大在建工程的相關進展。
大連聖亞解釋稱,因籌資時間長、審批流程和配套工程使用延遲等原因,導致鎮江大白鯨魔幻海洋世界等項目無法按計劃推進,項目建設進程放緩。
據記者了解,大連聖亞「大白鯨計劃」誕生於2012年,肩負著大連聖亞的轉型重任。當時公司主要營收地大連及哈爾濱項目的客源壓力大,公司營收模式單一,過度依賴門票,大連聖亞就希望通過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大連聖亞與大連出版社、大白鯨世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制定「大白鯨計劃」,欲以此作為突破口,打造一個海洋主題的全文化產業鏈項目,實現真正的轉型。
不過,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大連聖亞重金押寶的「大白鯨計劃」,進展並不順利。這其中,「大連聖亞鎮江大白鯨項目,就是進展緩慢的項目之一」。大連聖亞內部人士回應《華夏時報》記者,「目前,我們有的項目停止,有的項目計劃轉讓。」
鎮江大白鯨項目擱淺
2012年,大連聖亞提出「大白鯨計劃」發展戰略,並積極布局杭州、千島湖、鎮江、廈門、昆明、三亞、營口等熱門旅遊地。
這其中,鎮江大白鯨海洋世界有限公司(簡稱「鎮江大白鯨公司」)成立於2015 年 9 月,註冊資本 6.1 億元。
本報記者藉助天眼查顯示,大連聖亞認繳出資4.27億元。其中,已實繳164232774.96元,剩餘未實繳,出資比例為70%;鎮江文旅認繳出資 1.83 億元(已實繳),出資比例為 30%。
鎮江大白鯨項目計劃於2016年初開工建設,於2017年末竣工交付使用,建設期兩年。大連聖亞官網一度發文稱,鎮江大白鯨項目2019年開業,但時至今日該項目「還處於建設中」。
為推動鎮江大白鯨項目,大連聖亞2015年10月23日晚間發布定增預案,擬以26.71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04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8.12億元,擬投入建設鎮江項目及償還銀行貸款。
方案顯示,此次發行對象共4名,其中公司部分管理層和骨幹員工擬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出資1068.40萬元認購40萬股;精一投資、探索者創業、楊睿博擬設立的有限公司均擬認購約2.67億元;發行完成後,公司第一大股東星海灣投資持股比例將下降至18.06%,但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化。
根據方案,鎮江魔幻海洋世界項目總投資10.89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7.62億元。項目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三山風景區,項目包括極地旱雪公園和魔幻秀場兩部分,建成後將對三山風景區的旅遊資源形成有效補。據測算,項目達產後預計實現年銷售收入4.34億元,預計實現淨利潤1.62億元,享有70%的收益。
記者查閱,作為東北旅遊第一股,大連聖亞近年來鋪的攤子較大,由此帶來的就是舉債建設,現金流嚴重缺乏,導致包括鎮江大白鯨等項目的開業時間一拖再拖。
迫於此,大連聖亞於2018年11月24日晚間宣布以0元的對價轉讓鎮江大白鯨公司40.98%股權,以推動鎮江大白鯨項目落地。大連聖亞當時宣布,其擬與重慶現代物流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物流基金)籤訂協議,將大連聖亞鎮江大白鯨40.98%的股權以0元的價格轉讓給重慶物流基金。
據悉,此次交易,重慶物流基建認繳注資250000000 元,這部分資金是大連聖亞應繳未繳納的注資。重慶物流基金認繳注資完成後,成為大連聖亞持股最少的股東。
在鎮江大白鯨項目上,大連聖亞為什麼不惜降低持股比例?對此,據大連聖亞介紹,能夠有效解決鎮江大白鯨項目的資金需求,加快項目建設。「我方未來會繼續負責鎮江項目的建設、運營及主導融資工作,未來鎮江大白鯨的經營性質、主營業務及經營方式不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大連聖亞解釋稱。
鎮江大白鯨項目的建設進展十分緩慢,導致其至今尚未開業,足以說明大連聖亞資金短缺導致項目建設緩慢的現狀。大連聖亞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缺乏足夠的建設資金,鎮江大白鯨項目的建設進展緩慢。
正在迷航的大白鯨
近段時間,大連聖亞奪權內鬥等事件成為熱點。
年報顯示,2019年大連聖亞的營收為3.19億元,同比下降8.32%,資產負債率達到60.67%,財務費為2247.63萬元,同比增加8.32,佔非母淨利率的52.53%。
在6月29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持股4%的股東楊子平一舉拿下3個董事席位,加上原來提名的2名董事,在董事會中獨佔5席,超過半數。新任董事執意罷免公司總經理肖峰,引發了全體員工的抵制。
大連證監局向公司發出監管關注函,向楊子平和毛崴發出約見談話的函。在兩人受到警示函的同一天,大連聖亞還受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核實股東楊子平和磐京基金之間的關係。
本報梳理發現,就大連聖亞實際控制權、楊子平和磐京投資是否存在一致行動關係等問題,已被上交所問詢過3次。大連聖亞在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內部還出現嚴重內耗,這不利於企業的轉型和發展。
本報記者了解到,為滿足對外擴張和先期項目進一步落地,大連聖亞不得不多處尋找投資。
從大連聖亞海洋世界起步,20多年來,大連聖亞一直圍繞海洋文化主題探索發展,2012年提出的升級戰略——「大白鯨計劃」,如今聽起來依然雄心勃勃。
彼時,大連聖亞的景區經營業務趨於穩定,為擺脫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制定並發起了「大白鯨計劃」,目標打造海洋主題的全文化產業鏈,上遊聚焦原創海洋主題兒童文學,中遊衍生動漫、遊戲、演藝等內容,下遊則以海洋館、主題樂園等為載體。
謀求成為海洋文化全產業鏈建設者的大連聖亞,曾經一度被看作是東北旅遊業轉型發展的典範。
但如今,這頭「大白鯨」卻正在經歷一場血腥的「資本獵殺」。持股只有3.78%的楊子平作為大連聖亞的小股東,如今卻牢牢把控了公司董事會,並上任新的董事長,二股東磐京基金的毛崴則成為了大連聖亞新任副董事長。而持有大連聖亞24.03%股份的大連星海灣投資,作為大連聖亞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卻喪失了對董事會的控制。
在一連串劇烈的人事變動中,大連聖亞高管中的元老派力量被清理。在大連聖亞原董事會中,原董事長王雙宏與原副董事長劉德義,被解聘的總經理肖峰從1996年便在大連聖亞工作,而肖峰還是「大白鯊計劃」的操盤人。如今,這幾位大連聖亞的元老均被解聘,「大白鯊計劃」變得前途未卜。
加之,大連聖亞的業績慘澹。據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大連聖亞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5億、3.48億和3.19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5546萬、5766萬和4176萬。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大連聖亞報虧近2400萬元。
本報記者了解到,因資金匱乏,大連聖亞的在建項目進展緩慢,如大連聖亞回復上交所2019年年度報告問詢函時披露:鎮江大白鯨項目依然處於建設中。這意味著,原本計劃2017年末竣工的項目,至今還無法按計劃推進。
在建項目進展緩慢,讓大連聖亞把2020年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了大股東星海灣投資身上。大連聖亞2019年股東大會稱:充分運用大股東資源優勢,通過大股東加強與大連旅遊集團推進大連全域旅遊,尋找優質資產並結合多種資本運作方式,做大做強上市公司。
由此推斷,在旅遊業風雨飄搖的2020年,大連聖亞鎮江大白鯨項目猶如一頭迷航的「大白鯨」,至今依然有胎死腹中的危險。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