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的表殼有哪些結構和特點?
表殼是一個統稱。它是由上框、後蓋、膠蓋、柄頭管等組成。表殼是外觀件,它的特點除了經久耐用,保持美觀光澤的外形之外,還具有密封防水性能。密封性能不良的手錶在使用時常會在膠蓋內侵入水氣和其他腐蝕性氣體,使機件生鏽、表面變色,也會使灰塵進入,影響走時,並促使表油揮發、乾結,從而縮短機件使用壽命。因此表殼的密封性能是手錶的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生產實踐使我們懂得表殼結構是保證防水的前提,表殼製造的精度也是很重要的條件。根據統機全鋼表殼的結構來分析,可能進水的地方有這樣幾方面:表殼止口與膠蓋的配合部分;柄頭管孔與柄頭管的配合部分;柄頭與柄頭管的配合部分;後蓋與上框螺紋的配合部分。
製造表殼的常用材料是不鏽鋼,也有銅殼、鋁殼、塑料殼等。在加工過程中,銅殼、鋁殼、塑料殼等,與不鏽鋼表殼相比要省力些。銅殼的加工方法可採用銑切成形,先將一根外徑較大的銅棒銑切成表殼的外形,並給它鑽好孔,然後將它一隻只切下來加工。如果有多工位組合工具機,可以一次連續加工完畢。銅殼的表層需要鍍上一層硬度、牢度較強的鎳鉻材料。鋁殼、塑料殼的加工更簡單,可用熱壓注塑形式一次成形,但表層也需電鍍。這種表殼的後蓋都是用鎳鉻不鏽鋼來製造的。
不鏽鋼表殼,也稱全鋼表殼。它是用一種叫鎳鉻不鏽鋼的材料製造的。這種材料在任何溫度下,金相組織都是奧氏體。其特點是屈服點低,抗拉強度高,延展性、韌性和防鏽性能都很好。它是製造表殼的好材料。
全鋼表殼的加工過程是什麼?
不鏽鋼表殼是經過熱擠壓成形的,再經過車削、砂光拋光等工序加工而成。在衝壓加工中,首先將落好料的料塊在滾光機中滾去翻邊毛刺,放在爐膛中燒紅,爐溫一般控制在900~1000度左右,然後將燒紅的鋼塊迅速地送到一二百噸的壓力機上衝壓凹坑,並分別在其他衝床上壓型、切邊、穿孔、切平腳頭。後幾道工序除壓型外只要在三十噸左右的衝床上就可加工,其形狀尺寸均用模具來保證。
外形落料、修整初步成形後,到表殼專用氣動車上車削內徑、平面與後平面,這些工序分粗車與精車,其尺寸有固定機心的襯圈、前蓋、後蓋等,這些尺寸要求同心度。柄頭孔的加工,在鑽孔、平頭後,要塞上銅棒,以免在下道加工工序中造成孔徑變形及毛刺等問題。然後繼續車削正腳、反腳、反圈、鑽環孔。正腳、反腳的加工是以內孔定位夾緊,再在外圓磨床及砂輪車上磨邊、腳頭及開檔。伏腳、正腳用佔石刀頭光一刀,併到砂邊機上砂光弧邊。這些工序完工後,再精車防水槽、止口、正圈。螺紋的車削在螺紋車上加工,上框螺紋是內螺紋,在加工螺紋的同時還加工防水槽及平面,保持螺紋和後蓋面的平行度。
表殼經過清洗後在拋車上拋開檔、正腳、反腳、腳面等部位。結束後在小壓床上去掉柄孔銅棒,在壓管機上壓上防水管,裝表環,軋表玻璃,送檢驗處複查考核。車削中的刀具應採用硬質合金鋼,在精車正腳時最好用鑽石車刀,以保證表面光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