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國太極拳名家雷雷在分享一篇太極文章的同時,大談自己的理解和認知,從方方面面闡明了個人立場,並談及「實戰」這個敏感話題。
雷雷指出:「哥們不懂武術也不懂門派有些話題就不要寫了。搏擊散打發力在於肌肉,這個只是年輕人的體力。不可能一輩子都有用。多年練習健身健美留下一身傷痛。且我的啟蒙老師留下希望,讓我把太極拳學明白。2008年底拜入師門。為第八代開山弟子。以前的微博我寫過什麼叫開山弟子,什麼叫頂門槓,自己去找。2010年我開始在健身房教授傳統太極拳,所以師門的早期弟子,大部分是我教完拳架,深感喜愛太極拳,才拜入師門。你所說的汪姓弟子也是我來成都教了六年的私教客戶。無奈身價不同,所以師父願意教誰不做評價。每一個學習太極拳,願意天天練習的人,都不是因為太極拳能打。而是太極拳帶給生活另外一種思路。」他同時則似乎承認自己不能打:「如是用打去理解太極拳,我肯定是第一個餓死的。所以不練太極,就不要不懂裝懂評價太極拳。進師門日久,蒙師爺王建業,劉德喜抬愛,親身指導,我又學到很多。要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習慣和對事物的體會。」
雷雷隨即拿重量級拳王泰森舉例子,強調到:「一個輕量級的教練,不會懂得怎麼去教重量級的拳手,因為重量級遇到的問題他沒有感受。所以跟隨師父學習,學習的是思路。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完全照搬的話,中國國家隊有幾個是冠軍轉行當教練的?泰森敗給霍利菲爾德,難道他的教練能打贏?難道他的教練不稱職?每一種文化有他的獨特性,至於這種獨特性有多少適合自己,要看自己的領悟。武術行業,師門約束弟子方法很多。」
雷雷表示:「《一代宗師》裡的趙本山便是裡子面子的犧牲品。所以中國武術門派林立,卻沒有實際體驗上的發展。門派間考慮輸贏面子,考慮技術操守,所以才會大大退步。大俠霍元甲創立精武體育會就是要打破這個輸贏面子,用體育精神引導武術和諧發展。這個國史仁兄,滿口的弘揚國術。最後說到底還是個輸贏面子,輸了就是技術不行。每家孩子考大學失力都跟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其實人人都有一桿秤,氣人有笑人無。會練的沒有會說的能忽悠。不知道國史仁兄上了擂臺打不打的過徐曉冬,你師父上擂臺會不會白給呢?」
最後,雷雷還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信息:「說起五個層次就更簡單了,跆拳道八級九段清楚劃分,每年都有考級和升帶的考試。傳統武術其實也有,我的跆拳道黑帶初段,沒有前面八級的經歷,因為太早,那時國內的跆拳道還沒有如此劃分。對於開山弟子來說有些事一切從簡。拍攝體驗真功夫,我和師門的關係清清楚楚的擺在那裡,但是我是師門內唯一一個沒有師門捲軸的弟子。簡單的說,也是一切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