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瀕危的十大珍稀動物
早在幾千年前時,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然而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
火蜥蜴
火蜥蜴是一種身體上有斑紋的兩棲動物
這種會遊泳的火蜥蜴是極度瀕危物種,只生活在墨西哥城南面一片很小地區裡。與其它兩棲動物一樣,墨西哥鈍口螈從曾經廣闊的棲息地裡消失了。火蜥蜴是自然界最奇特的一種動物,它們不僅能再生被切除的四肢、受損的肺臟、重傷的脊椎神經,甚至可以再生部分受損的大腦。
西高止山鼻蛙
西高止山鼻蛙是生活在印度南部的小山區裡的一種蛙類
咖啡也許是這種經過130萬年進化的古代兩棲動物死亡的原因。2003年被發現的西高止山鼻蛙(Nasikabatrachus sahyadrensis,也被叫做紫色挖掘青蛙)生活在印度南部的小山區裡。在這個小山區裡,咖啡、桂皮和其它作物侵佔了許多這種青蛙的傳統棲息地。
埃及禿鷲
在南亞這一物種被稱為清道夫禿鷹
埃及禿鷲並不只是生活在埃及,它生活在至少45個國家裡,跨越3大洲。但作為一個瀕危物種,我們可能很快就不能再看到埃及禿鷲在天空中翱翔了。在過去的3個世紀裡,這個孤獨的大型鳥類(它的翼展寬度可以達到1.7米)在歐洲的數量至少下降了50%,在非洲和亞洲的數量也下降了。
查克安野豬
多刺野豬
這個瀕危有蹄類動物現在生活在南美洲中部,它們的棲息地逐漸減少,只有從玻利維亞延伸到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一條窄小區域。這種有剛毛的查克安野豬曾經在阿根廷的查克地區很常見,該地區仍然有9個野豬群。導致這種多刺野豬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獵物和棲息地的喪失。
非洲野狗
一般指非洲野犬
分布於非洲草原、灌木叢以及稀疏林地,主要見於非洲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由於非洲野犬的領域面積較大,隨著棲息地的減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動物的競爭,其數量不斷下降,處於瀕危狀態,僅剩25個種群,約有3000隻左右,辛巴威西部的皇日國家公園是其保護區,列入紅色目錄IUNC瀕危。
儒艮
海生草食性獸類
儒艮也被稱作海牛在全球的總數還不清楚。這種脆弱的海洋哺乳動物漫遊在東半球熱帶地區50個國家的沿海區域,使它們不容易被追蹤。一項對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岸的珍貴研究表明人類對這個物種的常見威脅包括來自於徑流的農業汙染、被漁網誤捕和作為食物被捕獵。
紅面猴
短尾猴,也稱紅面猴,是體型較大的一種獼猴
這種稀少的紅面猴遊蕩在巴西西部和秘魯東部的樹上,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主要棲於1500-3000米的原始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或竹林地帶。食性較雜,既取食野果、樹葉、竹筍,也捕食蟹、蛙等小動物。
褐鬣狗
鬣狗科動物
這種數量少於8000隻的食腐肉動物仍然生活在非洲南部。褐鬣狗喜歡乾旱的灌木和大草原,也可以生活在人類社會的附近——如果得到人類的允許。它們被看作是捕獵者和公害,在自然保護區之外,這種獵狗現在仍然被獵殺。這個瀕危物種的數量還在下降。
指猴
獨居的夜行猴類
指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儘管它們活動的範圍在印度洋島國東部森林,這種動物似乎少之又少(到了瀕危狀況)。指猴對夜間活動的適應性——大眼睛和大耳朵——被當地人認為是不祥之兆,因而被當地人當做害獸驅趕。人類大量砍伐指猴居住的樹木,這意味著它們會無家可歸。
灰犀鳥
舊大熱帶鳥
由於一項獵人獎,使得這種像帶著具有異國風情帽子的灰犀鳥的數量在它的棲息地——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的森林裡急劇減少。它們的數量還在下降,現在已經被列在瀕危的名單上了。
作者:歷史在琴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