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謂的美,也更多體現在皮膚上。一個人的皮膚不再是光滑亮麗,基本和美無緣了。這不,有很多網友就反映,自己的皮膚越來越差,隨手擠擠,都能從臉上擠出來一些黃白色顆粒物,而且黏黏膩膩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呢?說出來,別覺得驚訝。
極大可能是蟎蟲分泌物
現實生活中,蟎蟲是無處不在的。儘管人們會用到很多祛除蟎蟲的清洗劑,清洗床單被罩,卻依然難抵蟎蟲的侵擾。蟎蟲的感染率出奇地高,每100人中大概有99人曾經被蟎蟲叮咬過。只不過,有些人免疫力好,又及時做好了護理工作,才不至於使得皮膚變差而已。
少部分人並不知道自己被蟎蟲感染,衛生方面又不注意,難免會使得皮膚變差,甚至是出現一些炎症。這些人用手擠壓面部時,就會擠壓出一些黃白色的顆粒物,看起來黏糊糊的。而這些物質正是蟎蟲分泌出來的黏性物質,甚至是蟎蟲的屍體。
蟎蟲像蚊子一樣,根本沒有辦法徹底將其消滅,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減少其存在。只要身體內沒有出現大量的蟎蟲,就不至於影響到皮膚的美麗,對健康也沒有威脅。定期將床單、被罩以及床墊等放在烈日下暴曬,避免其潮溼,是避免蟎蟲累積過多的最好辦法。
擠出來的也可能是油脂
人的面部油脂分泌旺盛的地方,也就是鼻子部位。很多人擠鼻頭時,常常會擠出來一些分泌物,其中大部分就是油脂。油性皮膚的人出現這種狀況的概率就很高,平時還喜歡吃油膩、辛辣等食物,會進一步增加油脂分泌量,對皮膚健康帶來影響。
在面部油脂分泌過多時,儘量不要用手去擠壓,不僅改善不了出油狀況,還可能讓皮膚的毛孔增大。每天可以使用一些控油潤膚的潔面乳,清潔自己的面部。但是清洗次數不能過多,否則會導致水分大量流失,讓皮膚變得乾燥瘙癢。
也不排除是細菌的可能
人們在面部有粉刺時,都喜歡用手去擠。這種處理方法很不科學,手指中的細菌等物質會趁機流入到皮膚裡面,繼而使得皮膚感染。在這種情況下,皮膚上也會擠出來一些黃白色顆粒物,其成分就不排除是細菌的屍骸。實際上,這和感冒時吐出來的黃色濃痰有著同樣的道理。
在皮膚的保養上面,很多人只是專注於皮膚表面的護理,而忽視了內在健康問題。一些護膚品,能夠在短時間內維持肌膚亮麗,幫助緩解粉刺等情況。有些也許還能起到抑制蟎蟲的作用,效果也比較理想。然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皮膚問題,不是簡單的護理就可以了,還需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在免疫力降低時,被細菌入侵、被蟎蟲感染的機率都會增加,皮膚狀況自然也會下降。每天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諸如簡單的運動、吃一些含有鋅的海產品以及富含大量蛋白質的牛奶雞蛋等食物、儘量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充足。如果能從這個方面進行改善,皮膚也不會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