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H之父喬治·伯克梅爾(George D. Birkmayer)曾在NADH的臨床應用中接觸過205名抑鬱症患者。他們在6個月內每天接受10 mg NADH的每日劑量,其中高達93%的患者的症狀有改善的情況,一些人描述,僅治療5天後情緒狀態有所改善。其他人在4周後感到症狀開始好轉。自1991年以來,成千上萬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定期服用NADH,並報告了其對精疲力盡(疲勞)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的積極影響。
NADH是什麼?它為什麼會對抑鬱症的治療有效果呢?要了解這個,我們先要知道線粒體是什麼,它進入人體後扮演著什麼角色?
線粒體是存在於細胞質中的一種重要細胞器,英文名稱是mitochondrion,1850年被發現,1898年被命名,主要功能是通過氧化磷酸化作用合成ATP,為細胞各種生理活動提供能量,所以又被稱作「細胞能量工廠」、「細胞的發動機」。我們也可以叫它「祖傳能量小藥丸」。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能量,也就沒有生命。
如此重要的「發動機」,又是誰在默默維持著它的運轉呢?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終於發現,秘密就藏在一種叫線粒體素NADH的物質上,它是存在於人體細胞中的一種生物形式的氫,科學家又將其稱為輔酶。一個細胞中的線粒體素NADH含量越高,它所產生的能量就越多,細胞的功能就越好,進而該細胞以及整個個體的壽命就越長。
不過,一個讓人悲傷的事實是——從30歲開始,人體內NDAH的活性明顯下降,數量也明顯減少,引起的後果就是線粒體開始衰退。所以,30歲後人們會明顯感到體力下降,記憶力和反應速度也都不如20多歲,就是這個原因。
當人體到了50歲左右,NDAH的活性、數量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不用說,線粒體也會隨之加速衰退。60-70歲的老年人,線粒體素NDAH的活性和數量跌落至全盛時期的1/4,導致細胞能量嚴重不足,物質代謝開始變得紊亂,抑鬱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一系列疾病可能就會產生。
反過來可以推出,補充NADH能夠增加細胞能量,以上一系列的病就會減少,其中也包括開頭說的抑鬱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世界大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的疾病。抑鬱是改變情緒,幸福感和生活態度的總稱。最重要的症狀是:無精打採,缺乏主動性,失眠,軟骨病和焦慮。已知的原因是缺乏神經遞質多巴胺,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抑鬱症是大腦缺乏能量」(Walther Birkmayer教授,1991年)。
自歐洲八十年代中期以來,NADH已被用於治療成千上萬患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抑鬱症的患者。在這些治療過程中,Birkmayer博士(穩定的NADH的發明者)將注意力轉向了治療抑鬱症患者。Birkmayer博士說:「我們已經知道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抑鬱症,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 ?臨床研究是成功的,因為結果證明,NADH對93%的抑鬱症患者具有直接的積極影響。
根據Birkmayer博士的說法,在抑鬱症臨床試驗期間,NADH劑量應更高。Birkmayer博士說:「要改善緩解抑鬱症狀,抑鬱症患者每天應適量食用20mg NADH。」抑鬱症患者在服用其他抗抑鬱藥時可以服用NADH。當與其他抗抑鬱藥或任何其他流行的抗抑鬱藥一起服用時,NADH不會產生幹擾,也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雖然NADH未列為抑鬱症的治療藥物。但大量的案例以及科學分析證實,NADH對抑鬱症的確有所幫助,而且Birkmayer博士也曾證明,NADH沒有負面的藥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副作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文章來源:NMN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