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巨獸》內地上映已經三天,平均單天票房超過1億,可以說這勢頭已經相當成功了。讓人不得不佩服巨石強森的票房號召力。忍了幾天,還是寫寫關於《狂暴巨獸》的觀後感吧。
一、再一次見證 強森勢不可擋的魅力
在寫這篇影評之前,剛好跟一個朋友討論《狂暴巨獸》與《頭號玩家》的差異。我說一部電影的票房和影片質量是不成正比的。比如你看史匹柏的《頭號玩家》豆瓣評分最高時高達9.2分,幾乎到了神片的級別,《狂暴巨獸》目前的評分只到了6.8分,也就高於及格線,單天票房成績卻追平《頭號玩家》,這說明商業篇的評分口碑只會相對影響票房成績,影片的定位和主角對票房的影響更大。
好萊塢每隔幾年都會出幾個代表性的硬漢。以前是史泰龍、施瓦辛格;後來是傑森斯坦森、範迪爾,現在範迪爾還沒過氣,巨石強森又成為中國觀眾最喜歡的好萊塢硬漢。《速度與激情》《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 到現在的《狂暴巨獸》,巨石強森參與的每一部電影,基本上都可以說看著很過癮,票房也極高,其中自然少不了巨石強森個人的票房號召力。
還記得去年《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與《星戰8》同期上映,要知道《星戰》在美國是非常著名的IP,就相當於《西遊記》在中國。但《勇敢者遊戲》憑藉詼諧暢快的觀影體驗,連續三周成為北美票房冠軍。巨石強森扮演的賣萌搞笑開噴猛男,再次讓觀眾眼前一亮,原來猛男賣萌能如此討喜。
二、白天打巨獸,炸裂特效很亮眼
現在回到《狂暴巨獸》上,《狂暴巨獸》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爽片,巨獸、槍炮、生物變異、再加好萊塢頂級的完美特效等等,一應俱全。電影講述了基因能量公司暗中在外太空站研究早已被禁止的基因編輯技術,意外導致三支藥劑落到地球,使一匹野生狼、一條野生鱷魚及一隻白化病猩猩喬治,變得巨大狂暴,開始進攻人類,強森和它們展開戰鬥......
導演布拉德·佩頓對大場面災難片駕輕就熟,整部片子節奏感非常流暢。視覺體驗極為華麗,而且和以往一些大怪獸電影喜歡選擇黑暗環境發生衝突不同,《狂暴巨獸》劇情衝突設定在白天,光天化日之下,要是特效太假,觀眾不會買帳。特效製作為了欺騙觀眾的眼睛,就需要花很多的功夫到巨獸的毛皮、角質、爪牙等細節部分。
眾所周知,好萊塢每一個特效細節成本都要花相當大的成本,懂一些電影製作技術的影迷知道,很多怪獸電影會把情節衝突放在夜晚,或者是光線不明亮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利用暗光線省去特效細節,節約成本。《狂暴巨獸》把巨獸放在光線充足的白天,可以說是對特效具有相當的自信,
給《狂暴巨獸》做特效的是好萊塢最負盛名的維塔數碼視效公司,這個團隊曾五次獲得奧斯卡獎,《阿凡達》《金剛:骷髏島》都是這個團隊的特效作品。所以他們對於做各種怪獸巨獸已經新車熟路,正是有了這個牛逼團隊的加持,《狂暴巨獸》才有完美的視覺呈現。
三、華麗特效難掩劇情單薄
作為一個觀影者,影片賣多少票房,其實與我們本身並沒有關係,這是行業內的事情。觀眾在看電影時是什麼樣的體驗?故事設定的合理性高嗎?演員的演技到位嗎?有沒有帶給我們更多精神上的共鳴?這些思考可能才是真正電影的魅力所在。
出於這樣的思考,個人覺得《狂暴巨獸》的劇情還是過於單薄。觀影途中,會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猩球崛起》,對比之下《狂暴巨獸》的劇情衝突,更多的是集中在外部因素的影響,缺乏內在動機。
比如,我們在看《猩球崛起》的時候,我們代入的角色其實是凱撒,會站在凱撒的角度去感受傷害,產生情緒積累,編劇賦予了凱撒這隻猩猩更多內在的行為動機。《星球崛起》很成功,連續拍了三部,特別是最後一部,編劇再一次提升了電影的思想主題,使其變成一個人類社會的寓言。
看《狂暴巨獸》的時候,我只是覺得特效很好,打的很過癮。巨石強森和巨型猩猩的感情戲也覺得不錯,但又明顯感覺到片子非常套路,都缺少了一些更深刻的行為動機。構成故事最主要衝突的因素過多信賴巧合,按照編劇理論來說,故事信賴的巧合越多,可信度就越低,除非是爛俗喜劇。
故事起源的巧合——三支基因藥物落到了動物園、狼群和沼澤,然後感染三隻動物 ,這種不帶有深層動機的巧合,使故事從一開始就注重沒法深刻。到了大決戰,強森碰巧看到戰鬥機,機槍炮口也一分不差地正對著終極大壞蛋巨鱷......不靠信念和技術性解決問題,全賴巧合,對於閱片量大的影迷來說,嗨完就覺得無聊了。
總之,《狂暴巨獸》特效華麗逼真,場面宏大,但故事情節無力,屬於典型的視覺型電影。預估後期票房會飛流直下,畢竟同檔期的《頭號玩家》珠玉在側,優劣還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