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有兩部華語驚悚、怪物題材網大同期上線。
一部是「項氏兄弟」出品,以戲中戲形式講述蛇王吃人故事的《變異狂蟒》;一部是青年導演林珍釗執導,將怪獸電影拍成「抗日神劇」的《大蛇》。
兩部電影的上線間隔不足一月,卻都宣稱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收益,被「負責任」的自媒體從業者稱為華語怪獸驚悚網大的標杆。
兩年後,兩部電影的續作接連來襲。
去年年底,《大蛇2》上線優酷,故事完成度依舊感人,好在重金打造的特效為它加分不少,勉強可以一看。
本周,《變異狂蟒》的續作也來了。
《變異狂蟒2》
開場,導演就祭出大招,拍攝了藍翔挖掘機大戰蛇王的精彩戲碼。
熱火朝天的工地之上,挖掘機無意中挖到了巨型蛇穴,因膽怯,工人停止了手頭的工作。
工期迫在眉睫,包工頭只得駕駛挖掘機對戰變異大蛇。
挖掘機不斷走位,瞬移,甩鉤子,尋找合適的攻擊位置;變異巨蟒也不斷變換的自己的形態,時大時小,意圖迷惑對手,伺機發起反攻。
最終,包工頭憑藉熟練地駕駛技術,成功將大蛇斬成兩半。
鏡頭一轉,大樓如期完工,成了當地首屈一指的度假酒店,讓無數遊客心馳神往。
大蛇之子也逐漸長大,決心帶領徒子徒孫報復這個酒店,消滅這群殘害生靈、破壞自然環境的黑心商人。
於是,一場人與變異巨蟒的大戰開始了。
以恐怖怪獸為引子,牽出藏在怪物之後面善心貪的商人,進而號召觀眾保衛自然,重樹對自然地敬畏之心。
《變異狂蟒2》的設定並不複雜,也稱不上新鮮。
從上世紀初的美國B級片,再到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低成本恐怖片影碟,再到前些年霸佔網盤的泰式恐怖片,都曾使用過如此套路。
導演也無意讓《變異巨蟒2》有別與以上作品,直接複製1982年香港恐怖片《人蛇大戰》的設定,copy蛇群攻擊大樓的情節。
用一張上世紀的舊船票,登上了新世紀網大的客船。
可惜的是,受限於當今的動物保護政策,導演無法重現《人蛇大戰》那讓人作嘔的鮮血以及人與蛇間真刀真槍的對抗。
加之成本有限,創作蛇群攻擊的畫面顯然超過了出品方所能承受的範圍。
萬般無奈下,導演索性放棄直接描述,轉而採用側面烘託的方式塑造變異巨蟒的可怕。
看似難以理解,其實也不麻煩。
比如選秀節目中,粉絲喜歡的明星被人超越,自己又缺少刷票的資金時,找「前一名」的黑料,反襯自己偶像優秀就成了尋常操作。
片中,包工頭與老闆之子就成了烘託大蛇殘忍的工具人。
開場,包工頭就殘忍地殺害了阻擋他工作的大蛇,後面戲份中,還因為房間有蛇故意刁難大堂經理,群蛇來襲時,還獨自逃命。
但是,本能的反應真的可以算作壞嗎?
更逗的是老闆之子,父親因為蛇被嚇到昏厥,一心想繼承家業的他只能努力救父親,甚至相信「神醫」的矇騙,意圖抓到蛇王救父親。
可下一個鏡頭中,他又成了意圖弒父的兇手。
當然,怪獸題材網絡大電影本就是以賣弄噱頭作為吸引顧客、博取眼球的主要辦法,故事、人物、臺詞本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但是,作為一部公開放映的作品,導演理應為它負責,不能讓片中的情節設定、潛藏價值觀超過觀眾的忍受限度。
《大蛇》的「抗日神劇」情節引起觀眾強烈不適後,林珍釗在續作中刪掉了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用較為清晰的邏輯講述了一個中規中矩的完整故事。
噱頭少了,觀眾卻更買帳了。
截止到發稿之日,《大蛇2》的分帳票房已經超過3000萬人民幣。
《變異巨蟒2》卻走上了另一條路,用更無釐頭的設定、更誇張的表演、更暴力的情節吸引觀眾。
因為當年的孽債,父親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看到蛇類就會昏厥。
心理問題需要心理疏導,片中的醫生卻說,用蛇王的血液來幫助富豪恢復。
戰勝恐懼的辦法就是吃掉恐懼??
導演,奧利給
更詭異的是,全片瀰漫著一種莫名其妙的躁動不安。
工地遭遇大蛇,沒說的,殺死他;父親不給我遺產,沒說的,殺死他;有人耽誤主角賺錢,沒說的,殺死他。
有人對自己的情人暗送秋波,沒說的,殺死他。
甚至與前妻打一個電話,兩位主角也能隔著玻璃吵起來。
爭吵、暴力成了解決所有問題的途徑,即便沒有問題,也要用拳頭創造問題,引出以暴制暴的戲份。
再加上演員糟糕的演技和失控的情緒控制。
片中,人類主角呈現的恐怖感與不適感,甚至超過了一毛五特效的變異巨蟒。
昆汀、吳宇森鏡頭下,暴力可以很美,很深情,可以傳遞超越暴力的內容。
本片導演,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