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3月27日報導,亞馬遜是無人居住的熱帶雨林嗎?不!考古學家居然在此發現了遺址!曾幾何時,人們普遍認為,亞馬遜溼熱的熱帶雨林氣候不適宜人類居住。如今研究人員在這裡卻發現了81個人類定居點,並稱可能還有數百個定居點。由此可見,亞馬遜並非荒蠻之地,相反,它曾是數百萬人的棲息地。
據報導,一度被認為人跡罕至的亞馬遜上塔帕喬斯盆地竟然存有81個人類遺址,有的是只有30米寬的小村莊,有的是覆蓋了19公頃的大圍場。研究人員稱,這些新發現有助於還原歐洲人對亞馬遜森林開發之前的樣貌。
埃克塞特大學的德索薩博士是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我們都知道,以前那種認為亞馬遜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的觀點是錯的。前哥倫布時期亞馬遜河流域人口分布情況已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德索薩博士和同事共同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文章,講述了由於毀林開荒,這些定居點在衛星圖像上顯示了出來。為證明這裡曾經有過人類活動,研究人員還展示了人們在這裡修建了舊時防禦土壘的證據,防禦溝渠、下沉路面以及地基都足以證明這一點。
該研究團體實地調查了24處定居點,「衛星圖像上識別出的所有地方,我們都親自考察了,事實證明,這裡的確是歷史遺蹟。」德索薩博士補充道,團隊還發現了陶瓷碎片,磨光的石斧和肥沃的黑土,這些都表明這裡長期居住著人類。根據放射性碳素斷代法顯示,此次發掘的木炭和陶瓷碎片可以追溯到公元1410年至1460年,而此前在亞馬遜南部邊緣發掘的遺蹟可以追溯到1250年至1500年。據研究報導,遺蹟的建築本來也是由木頭製成,周圍有木牆包圍,但是如今已找不到木樁存在的痕跡。
德索薩博士談到:「此次發現意義重大,震驚了學界,這些遺蹟都是沿著小溪小河和噴泉而建的,更加能證明人類不光只是在泛濫平原上沿著大江大河而聚居活動,小溪小河也在人類定居選擇的範圍。傳統的觀念認為,在遠離大江大河的地區,人口可能要少一些,其對環境的影響也非常小。但我們證明了這些地區在過去也擁有相當可觀的人口。」這與18世紀對本地區的報導一致,當時就有報導稱發現該地區有大型村莊和寬闊的道路。
根據研究模型預測,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南部邊境,可能存在過50萬至100萬的人口。德索薩博士也指出,歐洲人的到來使熱帶雨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但比人類破壞更迅速的是疾病的傳播,在大批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之前,他們所帶來的疾病可能已經讓大部分原住民失去了生命。
這項由《國家地理》和歐洲研究委員會資助的研究表明,此前在亞馬遜南部邊緣沿線地區發現的防禦土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個橫跨東西長達有1100英裡的人類定居點的一小部分。發掘出的陶瓷風格多樣,證明了儘管處在相同的時代,不同地區的人群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地區的建築風格和布局以及手工製品也不盡相同。(編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