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化學鍵能資料庫iBonD向全球免費開放
國際上首個網絡版化學鍵能資料庫iBonD正式上線。該資料庫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鍵能領域綜合度最高、收錄數目最多的大型資料庫,並免費向全球科研人員開放,同時支持PC端和移動端訪問。
3月15日上午,清華大學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和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津培院士研究組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這一消息。
據介紹,該資料庫收錄了各種溶劑中的pKa參數2.25萬條,包含11大類1.4萬個化合物的數據,涉及1700餘篇文獻。同時,資料庫具備豐富的結構查詢方法,如精確匹配、相似度匹配、通配符查詢等,可根據溶劑和pKa範圍進行結果篩選,也可根據化合物類別進行篩選和瀏覽,所有數據均提供文獻出處。
作為基於國際網際網路的資料庫,iBonD方便查詢並易於使用,資料庫中每個來自於文獻的鍵能數據均經過評估和比對,詳細列出了數據測定所用的溶劑和方法,便於研究者採用最合理的數據進行自己的工作。
程津培說,在網際網路時代,基礎科學研究要應對、適應新時期的特點,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推動基礎科學研究更好地發展,iBonD資料庫的應用不僅可以減少重複性化學實驗,為有機合成設計、反應機理研究、產物選擇性預測等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更能促進全球科研資源開放共享,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工業價值,對服務學科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化學鍵是分子內或晶體內相鄰兩個或多個原子(或離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統稱,鍵能是化學鍵形成時放出的能量或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可用來標誌化學鍵的強度。化學鍵能是化學、物理、生物、能源、材料、醫藥等諸多領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參數之一。
但目前國際上化學鍵能數據的相關書籍以及整理工作較少,至今網際網路上仍沒有與鍵能方面相關的大型網絡資料庫平臺供全世界科學家共享使用。同時,由於分布凌亂,質量參差不齊等現狀,使得鍵能作為基本科學數據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巨大作用,嚴重製約了化學研究的理性發展。
為解決這一難題,程津培研究組通過對卷帙浩繁的鍵能文獻進行整理歸納、對質量參差不齊的鍵能數據進行甄別篩選,建立了涵蓋全面、數據可靠、使用快捷方便、專業權威的網絡版鍵能資料庫iBonD。科研人員可訪問網站www.ibond.chem.tsinghua.edu.cn或www.ibond.nankai.edu.cn。
程津培表示,科研工作要堅持誠信和奉獻精神,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大國,更要成為學術科研負責任的大國,服務於世界學術研究的大國,逐步實現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轉變。(記者 韓士德 馮超)
(責編:吳雨瑤(實習生)、趙竹青)
白春禮: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在推進「四個率先」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做出應有貢獻。【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