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作為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伴隨大風、巨浪、暴雨、風暴潮等,對人類生產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強破。今天登陸的"妮妲"颱風,就讓廣東多個城市停課停工,社會生產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
如果能夠更好的總結出規律,將能夠有效的減少颱風對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幹擾。數讀研究院對2005-2015年十一年間的颱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還是有一些規律。
一. 破壞力大的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數量有明顯上升趨勢,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不同強度的颱風造成的災害是完全不一樣的。根據不同的風速,會將熱帶氣旋分為弱於熱帶低壓、熱帶低壓(風速10.8-17.1m/s)、熱帶風暴(風速17.2-24.4 m/s)、強熱帶風暴(風速24.5-32.6 m/s)、颱風(風速32.7-41.4 m/s)、強颱風(風速41.5-50.9 m/s)、超強颱風(風速≥51.0 m/s)和變性。
總體來說,風速24.5-32.6 m/s以內的強熱帶風暴、熱帶低壓和弱於熱帶低壓這種危害較小的熱帶氣旋佔據了主要的數量。風速32.7m/s及以上的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數量較少,但造成的災害比較大。同時,最近幾年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的數量明顯上升。
從歷年熱帶氣旋的風來看,15m/s的熱帶低壓是最多的;其次為18m/s的熱帶風暴。但不可忽視的是,50m/s及以上的超強颱風數量也不少。按照風級標準,已經去到16級及以上。
從風級來看,只要是颱風,風級都在12級以上,強颱風都在14級以上,超強颱風則會達到嚇人的16級以上。近十年間,風速在62m/s及以上的記錄有77條,這個已經是目前最高的18級風了,也被稱為是特大颱風。
二. 從時間維度來看,每年會持續30次左右的颱風,主要集中在8-9月份。
從近十幾年的情況來看,基本上每年都要出現20-30次的颱風。除個別年份外,差別非常小。
從月份的情況來看,則規律就比較明顯。颱風出現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8、9月份是每年颱風出現次數最多的月份(上圖主要為出現颱風的次數,下圖主要為錄的颱風次數。每次颱風的數據隔6小時會重新記錄一次,因此該數據遠大於上圖的數據。下圖同。)。
從日度來看,則無明顯規律。基本每天錄得颱風的次數都是差不多的,31號數據明顯偏低主要是由於多個月份無31號導致。
三. 那些風速在62m/s的超強颱風
從單次颱風錄的最大風速來看,2013年的Haiyan(海燕)颱風最高風速為78m/s,2010年的Megi(鯰魚)颱風和2014年的Rammasun(威馬遜)颱風,風速達到72m/s。
78m/s換算成時速的話是280.8km/h,已經高過高鐵的速度了——目前國內D字頭列車的時速為250km/h。
最後,颱風期間,大家儘量減少外出,儘可能遠離危舊房、工棚、電線桿、樹木、廣告牌、鐵塔等建築,避免走地下通道等易積水地區。行走時,要特別注意落下物或飛來物,以免砸傷。
放假快樂!
碼字不易,歡迎打賞,金額隨意
數據來源於中國颱風網CMA-STI熱帶氣旋最佳路徑數據集,統計口徑為西北太平洋(含南海, 赤道以北, 東經180°以西) 海域熱帶氣旋每6小時的位置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