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再見——《侏羅紀世界》經典角色重現江湖
恐龍世界中的明星角色,常見於各類影視作品中,並著《侏羅紀公園》而風靡世界,在第四集中,它們還會回來。
雷克斯暴龍
時期:白堊紀晚期
身高:6米
體長:12-15米
體重:10噸
戰鬥指數:10
攻擊手段:無敵的咬合力,與其體型不符的敏捷
弱點:前肢過於袖珍,加上碩大的頭部,有可能摔倒不容易站起來
霸王龍,有個更時髦的洋名字叫做雷克斯龍,暴龍類中最大的恐龍(暴龍類中有好幾種,包括阿爾伯它龍、雷克斯龍等),陸上最強大的食肉恐龍之一,恐龍世界的明星,用《國產凌凌漆》中的名言形容:「就是沒有人性,追得小朋友到處亂跑的那隻!」
即便沒有《侏羅紀公園》,雷克斯龍也成名已久。從1933年的《金剛》到1975年《被時間遺忘的土地》,暴龍類恐龍絕對是BOSS級的恐龍,中國觀眾也早已在《恐龍特級克塞號》中認識這個大傢伙。雷克斯龍體型龐大,噸位冠絕食肉恐龍,在2013年澳大利亞出土的雷克斯龍化石標本現實,其主人大概要超過15米,可重達14噸,為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大雷克斯龍。這傢伙頭部極大,口中密布利齒,擁有恐龍世界中最強大的咬合力,化石顯示,雷克斯龍可以咬穿三角龍厚重的頭盾,然後將其整個頭部扯掉,腦補一下還是非常血腥。而且雷克斯龍有著與其巨大身形完全不相稱的敏捷,最大速度可達40公裡/小時。
雷克斯龍是《侏羅紀公園》前兩集當仁不讓的主角,從第一集吞人、秒滅迅猛龍到第二集中大鬧費城,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第三集中雄性雷克斯龍在與棘背龍的戰鬥中死亡,而體型更大的雌性龍將會《侏羅紀世界》中再度登場,時隔22年之後,步入暮年、傷痕累累的雷克斯龍的地位必將被惡魔暴龍所取代,而它的命運又將如?我們拭目以待。
迅猛龍
時期:白堊紀早期
身高:0.8-1米
體長:2米
體重:73公斤
戰鬥指數:8
攻擊手段:如鐮刀一般的巨爪,行動敏捷,智商略勝一籌
弱點:防禦能力太低
恐龍世界的二號明星,比起兇殘的雷克斯龍,這些集體出動,神出鬼沒而狡詐的迅猛龍更加令人心有餘悸。
《侏羅紀公園》系列對迅猛龍的描述其實有誤,現實中的迅猛龍學名伶盜龍,屬於馳龍屬,僅在中國與蒙古發現過化石,其個頭差不多是人類的一半高,電影中的描述遠遠要大很多,也沒有證據表示其集體獵食。電影中迅猛龍更像是伶盜龍的近親恐爪龍,這種恐龍化石在加拿大孟大略地區有過出土,但作者麥可·克萊頓在小說中對其的描述是迅猛龍的英文名「Raptor」,也就是這一有誤的描述,誤打誤撞的成全了迅猛龍進入流行文化的地位。「鬼鬼祟祟走來走去」的迅猛龍與孩子們鬥智鬥勇的場面成為《侏羅紀公園》最經典的場景之一。乃至1995年成立的NBA球隊多倫多猛龍隊(Toronto Raptors)更是以迅猛龍命名。
想了解現實中迅猛龍什麼樣,可以在探索頻道的紀錄片《恐龍星球》中有細緻的記錄,但電影設定的美麗錯誤讓迅猛龍的銀幕形象長存觀眾心中,而且如電影中所描述,迅猛龍的智商也要高於其他恐龍。根據最新研究,迅猛龍很可能覆蓋著羽毛,於是在《侏羅紀公園3》中,迅猛龍頭後方與頸部與時俱進的新增了類似羽毛的物體。在《侏羅紀世界》裡,迅猛龍變得更加親民,他們是首個被人類「馴服」恐龍,人類一方的迅猛龍小隊出動的場面極為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