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黨委書記 李家俊
天津大學校長 金東寒
初心如炬引航向 使命在肩再出發
黨委書記 李家俊 校長 金東寒
律回春漸,新元肇啟。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代表天津大學並以個人的名義,向全校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和長期關心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祝福!
剛剛過去的2019年,天津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體天大人奮力奔跑,努力追夢,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這一年,我們一起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召開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工作會議,構築「三全育人」「五育並舉」的「四梁八柱」,啟動本研貫通人才培養,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式變革。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新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獲批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初步形成了本碩博貫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體系。
這一年,我們一起紮實推進「新工科」建設。承辦教育部等14個中央部委和單位聯合舉辦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國新工科教育創新中心」落戶天津大學。發布新工科建設「天大方案」,新設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智能製造、智能電網與信息工程等新工科專業,首個新工科人才培養校級平臺——「未來智能機器與系統平臺」面向新生開課。
這一年,我們一起積極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同制聘用制度,優化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機制,強化學科分類評價,試行跨學科校內聘任制度,推動院級分類評價體系建設。舉辦19場海外高層次人才報告會,召開2屆「北洋青年科學家論壇」,新增國家級各類才56人。深入推進「北洋教師職業發展體系」建設,卓越教授增至15人,講席教授64人,長聘教授182人。發布《天津大學師德公約》,1人被評為2019年全國模範教師,表彰求是教學楷模獎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集體與個人,努力「以師德之優創天大之優」。
這一年,我們一起持續增強學科競爭力。深化「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學科布局,環境生態學、社會科學總論、臨床醫學首次進入ESI前百分之一。《自然》正刊以「聚焦材料中國」為主題專欄介紹分子聚集態科學研究院。獲批臨床醫學專業,並招收首屆本科生。獲批智能醫學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研製的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晶片「腦語者」亮相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
這一年,我們一起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科研經費突破35億元。牽頭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2項,其中國際合作項目8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1項,其中創新研究群體項目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項,均居全國高校前列。獲批人文社科重大項目3項,3家智庫入選中國智庫索引。建設國家級稀土催化研究院和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與中國船舶集團、上海振華重工集團等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這一年,我們一起不斷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已與50個國家和地區的242所高校、研究機構和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朗西斯·阿諾德受聘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穩步推進,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過渡校區正式投入使用,天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州聯合學院正式開工建設,首批60名博士研究生入學。大力推進「留學天大」工程,學歷生人數超過2000人。
這一年,我們一起打造更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深化全國文明校園建設,成功舉辦「弘揚愛國精神 獻禮七十華誕」國慶師生共慶系列活動、「以畫過年·2020——年畫與年文化特展」等。設立「興學之路」教育扶貧基金,開設天津大學扶貧超市,在校園傳遞扶貧愛心行動的力量。快遞無人車等智能服務進入校園,智慧校園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立北洋海棠創投基金,舉辦首屆「北洋海棠杯」校友創新創業大賽。北洋合唱團在第九屆「歌之旅」國際合唱節中榮獲總決賽總冠軍。
新起點,新徵程,新跨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天津大學「新三步走」戰略實施的關鍵一年,我們也將迎來建校125周年,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往開來、砥礪奮進,共同開創天津大學更加美好的明天!
再次祝福全球各地的天大人、關心支持天大的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幸福!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由「轟轟烈烈」到「扎紮實實」,推動新工科建設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發!
- tianda1895 -
封圖製作 / 鄧智藝
底圖製作 / 餘永高
原標題:《來了!2020年天津大學新年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