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姚雯君)12月13日報導 昨天,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台山野外,成功收回全球首隻野外引種大熊貓「喬喬」及其幼仔。據了解,大熊貓「喬喬」於9月16日在天台山野外順利產下一對雄性雙胞胎,昨天同「喬喬」一起回到研究中心生活的是熊貓哥哥。記者從研究中心得知,一般來說大熊貓不能同時撫養兩隻寶寶。
三次互換生活環境 送回前會被賦予「媽媽的味道」
今年3月,大熊貓「喬喬」被送到天台山參與野外引種。4月初,「喬喬」與野生雄性大熊貓成功交配,於9月16日在天台山野外順利產下一對雄性雙胞胎。在「喬喬」生產前,基地的專家們就已經躲一旁「暗中觀察」了。「喬喬」產下雙胞胎後,老大被轉移到了熊貓中心神樹坪基地育幼室進行人工育幼,老二則由「喬喬」撫養。
在幼崽出生7天後,兩隻熊貓寶寶第一次互換了生活環境,基地工作人員將老大送回了「喬喬」身邊,將老二帶回了育幼室。在之後日子裡,基地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會輪換一次兩隻寶寶的生活環境。
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我們跟熊貓媽媽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所以換崽時『喬喬』不會排斥我們。換崽可以保證兩隻寶寶都能吃到媽媽的母乳,而且都有在野外生活的經歷,目前,兩隻熊貓寶寶的生長發育都很正常。」
在換寶寶的時候,熊貓媽媽會不會不認識自己的兒子了呢?據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在將寶寶送回媽媽身邊之前,他們會被賦予「媽媽的味道」。工作人員會將「喬喬」的糞便或尿液塗抹在寶寶身上,這樣「喬喬」很快就會認出自己的孩子。當過媽媽的雌性熊貓母性都很強,通過這種方法,即使是不是自己的寶寶她都會主動代養。
熊貓媽媽會將幼崽放在臂彎裡 無法同時餵養兩隻
為何始終要保證熊貓媽媽身邊只有一隻幼崽呢?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們研究,大熊貓一般沒有辦法同時撫養兩隻熊貓寶寶,在寶寶出生時,熊貓媽媽通常會選擇叫聲最大,體型大那個養育,因為最容易養活。」
據介紹,熊貓媽媽會將幼崽放在自己的臂彎裡,而它的臂彎大多數只能放一隻,另外一隻手需要行走和覓食。這個情況下,她如果生了雙胞胎就會放棄一隻比較小的,在野外,被放棄的熊貓寶寶在自然環境下,待上幾分鐘就會有生命危險。
雌性大熊貓很有母性 會利用兩層毛髮保護熊貓寶寶
記者了解到,大熊貓是很有母性的動物。比如,2010年8月,大熊貓「草草」在野外順利產下熊貓淘淘。 當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四川臥龍境內發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的工作人員們當時經歷了很多掙扎和抉擇。「當時我們就想,要不要把他們收回來,要不要給他們搭個棚子,搭個傘。」
最後,基地人員發現根本不用過多的幹預,因為熊貓媽媽的毛髮系統是很好的庇護場所。熊貓媽媽有兩層毛,外面扎手的一層和裡面的一層絨毛,再往裡還有一層皮脂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基地工作人員回憶:「在下大雨時,『草草』把熊貓寶寶放在了自己的臂彎裡,佝僂著身子蜷縮在一個地方,雨水順著她的皮毛和背往兩邊流走了,後來我們去看寶寶的時候身上都是幹的,暖和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