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1
南仁東
他,為中國「天眼」燃盡生命。
他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他潛心天文研究,堅持自主創新,主導提出利用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他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勇於擔當堪稱楷模,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繼往開來,不懈奮鬥。正因為無數南仁東們,中國科學走得更高看得更遠。
2
馬雲
他,數字經濟的創新者。
他創立的阿里巴巴集團,打造了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平臺,年交易額達數萬億元,成為拉動內需巨大推動力;他創建網際網路支付、物流體系等,為中小企業打造商業基礎設施;建立全球領先行動支付網絡,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新型社會誠信體系。在他的帶領下,使我國在電商、網際網路金融和雲計算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居於領先水平,帶動了一大批企業家和創業青年改革創新、銳意進取。馬雲的追夢歷程,證明了奮鬥的力量。成功的馬雲背後,是網際網路的奇蹟,更是中國的奇蹟。
3
鍾南山
他,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
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醫學界,有一種責任,叫「南山精神」,他被譽為「醫學界良心」,卻謙遜表示:「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4
施光南
他,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他留下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國媽媽》《月光下的鳳尾竹》等數以千計的音樂作品,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他的作品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對重振民族精神的企盼,激勵著一代代青年奮發進取。
5
郎平
她,塑造傳承「女排精神」。
作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她和其他隊員一起實現「五連冠」,塑造了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20世紀90年代後,她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時期,主動擔任主教練,傳承「女排精神」,把中國女排重新帶上巔峰,獲得了奧運會、世錦賽等多項世界大賽冠軍。「女排精神」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郎平說,所有的困難都是比賽的一部分,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6
孔繁森
他,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
他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採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他擔任阿里地委書記後,跑遍了98個鄉,行程達8萬多公裡。1994年,不幸殉職,時年50歲。在孔繁森身上,看到的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豪情。
7
路遙
他,給窘境的人帶來希望。
他,原名王衛國,出生於陝西農村,幼年因家貧被過繼給大伯;他忍受著孤獨,艱苦創作,寫就《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佳作。他曾說:「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8
傑桑 索南達傑
他,可可西裡生態環境保護的先驅。
他先後12次深入可可西裡腹地進行實地勘察和巡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他組建了我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隊伍,查獲非法持槍盜獵團夥8個。1994年1月18日,在與盜獵分子鬥爭中英勇犧牲。在他英勇事跡的影響下,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可可西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江源地區也被確定為我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他,為藏羚羊贏得一片寧靜的天地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9
羅陽
他,用生命踐行航空報國。
作為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的他在航母上倒下,用生命換來戰機完美升空,卻沒來得及參加慶功晚宴。2012年11月25日,中航工業沈飛集團董事長羅陽在航母上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1歲。「航空報國是使命,而不是榮譽。」這是他生前的一句話。
10
李谷一
她,謳歌改革開放的歌唱家。
她演唱歌曲近800首,《鄉戀》被譽為「改革開放後第一首流行歌曲」,《難忘今宵》給千萬個家庭送去歡樂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國》傾訴了對祖國的真情摯愛。40年來始終活躍在舞臺上,注重民族聲樂的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歲月留聲,今宵總是難忘。這首歌,是你的春晚記憶嗎?
11
陳景潤
他,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在一間6平方米小屋裡,借一盞煤油燈,耗去6麻袋的草稿紙,他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他在逆境中潛心學習,忘我鑽研,取得解析數論研究領域多項重大成果。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12
樊錦詩
她,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
她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她帶領團隊致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先進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構建「數字敦煌」,開創了敦煌莫高窟開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緩解了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矛盾,被譽為「敦煌的女兒」。她說,再破壞文物,子孫會罵我們。
13
吳仁寶
他,華西村改革發展的帶頭人。
他始終站在農村改革發展的最前列,率領華西村民「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廠、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紀騰飛」,實現了從農業樣板村到農村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再到農村現代化的一次次跨越,走出了一條農村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合作雙贏、共同富裕的發展新路,開創了超大型村莊民主管理體制建設的先例。他說:「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有你想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