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款主流音樂APP盲聽對比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 在智慧型手機還未普及之前,數位音樂播放器(MP3)是80和90後們最常用的聽歌設備。而如今,手機已經基本取代了前者。加上蝦米、網易、QQ等很多第三方音樂軟體的入駐,現在手裡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在線點播來自全球各地的音樂,聽歌這件事如今已經變得非常簡單和隨意。
另外,為了滿足用戶對於音質的追求,現在很多第三方音樂軟體都提供320K碼率的高品質音樂,有些甚至還推出了APE、FLAC等格式的無損音樂(如QQ音樂、網易雲音樂),當然這些基本都是需要購買會員後才能享受到的。
音質都一樣? 4款主流音樂APP盲聽對比
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質疑第三方音樂軟體高品質音樂的真實性,國內某些不道德的商家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把低碼率的音頻文件轉換成320K的MP3,這種文件雖然也是320K碼率的,但音質根本達不到真正的320K。此外,既然都提供了320K碼率的數位音樂,那麼同一首歌在不同音樂軟體上的聽感是否有區別呢?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筆者選擇了目前市面上4款主流的音樂APP,分別為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QQ音樂和Apple Music。蝦米、網易、QQ音樂為320k的mp3格式;Apple Music則使用的是256K的AAC格式,二者的品質差不多,只是AAC的體積更小,佔用內存較少。那麼在相同碼率和歌曲下,4款音樂APP的音質究竟有沒有區別?我們接著往下看。
2盲聽前 先教你怎樣鑑別320K的真假
自從去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後,各大音樂廠商之間的版權之戰就從未停息過。所以筆者發現,想在4款音樂APP中找到同一位歌手、同一張專輯中的同一首歌,還真不是很容易。不過筆者還是找到了兩首比較有代表性的歌曲:Eagles的《Hotel California》(現場版)和Mariah Carey的《Bye Bye》。暫且就用這兩首歌作為我們的盲聽曲目吧。
前面筆者曾說過,第三方音樂軟體高品質音樂的真實性一直受到質疑。那麼蝦米、網易、QQ音樂提供的320K碼率音樂文件又是否真實可靠呢?為此,筆者分別從這3款音樂軟體上下載了兩首標註為320K的歌曲,再把這些歌曲拽到「Adobe Audition」音樂軟體裡,觀察它們的頻譜圖,以此來鑑別這些音樂文件的真假。(註:由於Apple Music使用的是AAC格式,文件受保護,很難導出,因此筆者無法對其碼率進行鑑別,往大神指點。)
使用的軟體:Adobe Audition
通過頻譜圖鑑別320K的真假其實很簡單,觀察下圖中垂直分布的紅線和右側的數值(單位:赫茲),達到或超出20000Hz的就是320K,達不到的就是假320K。
QQ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頻譜圖,達到20000Hz,且分別均勻,是真320K
蝦米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頻譜圖,超出20000Hz,且分別均勻,是真320K。
網易雲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頻譜圖,雖然達到20000Hz,但16000Hz處有明顯分割線,分布也不夠飽滿,看起來更像是192K碼率的音頻文件。
從上面3張頻譜圖可以看出,QQ音樂和蝦米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現場版)都是真320K碼率,而網易雲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更像是192K碼率,因為其在16000Hz處有明顯的分割線(至於是何原因筆者不得而知)。接下來我們再看看Mariah Carey的《Bye Bye》頻譜圖。
QQ音樂的《Bye Bye》頻譜圖,超過20000Hz,且分布均勻,是真320K
蝦米音樂的《Bye Bye》頻譜圖,超出20000Hz,且分布均勻,是真320K
網易雲音樂的《Bye Bye》頻譜圖,達到(未超出)20000Hz,且分布均勻,是真320K
從上面的3張頻譜圖不難看出,QQ、蝦米和網易雲音樂的《Bye Bye》都是真實的320K碼率。至於為什麼有的頻響範圍超出了20000Hz而有的則剛好處於臨界線?其實對於聽感並沒有影響。因為人耳能聽到的音頻的頻響範圍是20-20000Hz,超出的範圍是聽不到的。但如果頻響範圍低於20000Hz就對音質有影響了,例如細節不夠豐富、聲音不夠清晰、有雜音等等(音質盲聽對比時最明顯)。關於如何看頻譜,總結一句話就是:牢記16000Hz和20000Hz臨界點,前者是192K的界定,後者則是320K的界定。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以上頻譜圖僅代表兩首歌的真實碼率,並不能反映出3款音樂軟體的整體曲庫品質。
34款音樂APP盲聽對比 結果有點意外
看過了兩首歌曲的頻譜圖,接下來就該進入到最後的盲聽了。為了儘可能保證測試的準確性,我們選擇分別在手機和播放器上進行測試。具體的搭配是:
1.iPhone 6 Plus + EarPods耳機。
2.HiFiMAN HM802s播放器 + 音特美ER4耳機。
盲聽設備一:iPhone 6 Plus + EarPods耳機
盲聽設備二:HiFiMAN HM802s播放器 + 音特美ER4耳機
試聽歌曲《Hotel California》(現場版)、《Bye Bye》
這兩套設備可以說分別代表了大眾消費級和發燒級用戶群體,同時也比較符合用戶的日常聽歌習慣。
蝦米音樂(左)和網易雲音樂(右)APP播放器
在手機上聽4款音樂APP裡的同一首歌(均為320K碼率),音質幾乎沒有區別
首先,筆者隨便找了3位非音頻部門的同事進行盲聽,使用的設備是iPhone6 Plus + EarPods耳機。他們會依次聽到QQ音樂、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Apple Music的《Hotel California》和《Bye Bye》兩首歌曲(品質均為320K),最後告訴我音質上有什麼區別。然而等盲聽結束後,3位同事給我的回答竟然都是「沒聽出有什麼區別....」。好吧,既然這樣,那麼我們接著測。
這次,筆者分別讓3位音頻部門的同事盲聽,使用的設備是HIFIMAN HM802s播放器 + 音特美ER4耳機,作為兩款HiFi設備,對聲音細節自然也會有更好的詮釋。不出所料,這次的盲聽還是略有成效的。首先,這幾首歌曲的音量大小有所不同,QQ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和《Bye Bye》聲音都略大。並且有兩位同事都盲聽出QQ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低頻比較悶,高頻透明度也不夠好。
用HiFi設備確實可以帶來更明顯的音質體驗,不過發燒友畢竟是少數
另外,QQ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全長只有4分18秒;而蝦米和網易雲音樂的《Hotel California》則都是標準的7分12秒,且都源於同一張數字專輯。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即便是同一首歌,音質也不一定相同(前提是源於不同的專輯)。不過,3位同事對於《Bye Bye》這首歌還是沒有聽出明顯的區別,音質基本是一樣的。
寫在最後:
經過一番盲聽測試後筆者和同事都感覺,在相同的歌曲和音頻碼率下,不同的音樂APP在音質上其實沒有明顯區別,或者說人耳很難聽辨出來。而且像筆者這樣為了測試而吹毛求疵的用戶,估計也沒有幾個。所以對於用戶來說,不用刻意為了音質而挑選某一款音樂APP。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把重點放在音樂資源上,如果在一款音樂APP上可以找到大部分你想聽的歌,那麼它才值得下載到你的手機裡。相關閱讀請大家參閱《聽歌軟體哪家強? 4款音樂APP付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