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海口11月28日訊 (記者傅人意 實習生王偉君)11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0年會在海口舉行。論壇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機遇」為主題,與會嘉賓圍繞石斑魚新品種研究、養殖新技術及模式、銷售新趨勢、精深加工、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與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等權威專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來自19所科研院校的學者和20餘家龍頭企業的代表參會。
不斷創新科研
探索繁育技術
「石斑魚作為不可多得的優良熱帶海水品種,在國民對於優質蛋白的需求日益增加、國家藍色糧倉戰略布局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海南石斑魚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林浩然介紹,根據中國漁業年鑑數據,全國石斑魚養殖產量2015年至2019年平均年增長率為16.11%,2019年全國石斑魚產量已達18.3萬噸,成為我國海水魚類排名第二的品種,湧現出了虎龍雜交斑、雲龍雜交斑、紅東星斑等廣受歡迎的養殖種類。這都依賴於良種培育、營養飼料、病害防控、設施設備、加工物流等各個環節不斷創新的成果。
海南大學副校長範文介紹,近年來,海南大學依託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海南省熱帶水生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平臺,取得了點帶石斑魚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等一批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科研成果,並聯合培育了「虎龍雜交斑」等水產新品種,已成為海南水產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主要技術力量和重要智庫。
據了解,海南供應著全國95%以上的石斑魚卵和75%的石斑魚苗,是全國唯一能常年規模化生產石斑魚苗的省份。
加速轉型升級
抓住線上機遇
與會嘉賓認為,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石斑魚產業受到重大影響,石斑魚產業亟須加速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升級。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石斑魚的存塘量形成了『堰塞湖』。」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會長、海南晨海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春有指出,「養好魚」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賣好魚」才是產業發展亟須突破的天花板。疫情發生後,各大生鮮電商平臺的新用戶註冊量大幅增長,大量的消費者從線下消費轉戰線上購買。未來,石斑魚銷售商也要主動抓住線上銷售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做到消費渠道在哪裡,產品就要跟到哪裡。同時,要守好食品安全的底線,全方位促進產品標準化,加強品牌建設。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忠松表示,海南省是熱帶海水養殖魚類最大的繁育中心,目前年產熱帶海水魚類的受精卵達1000噸以上,年產熱帶海水魚苗超5億尾,佔據國內市場的90%以上,還遠銷馬來西亞、越南等「一帶一路」國家。「因此,發展石斑魚產業在海南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南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和保障石斑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