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劉昊8月7日報導:今天上午,上海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在浦東國際機場正式交付。這是國內首個採用標準貨櫃尺寸的P2+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
記者在現場看到,實驗室面積不足30平米,外觀為一個標準貨櫃大小,可支持集卡、貨輪、鐵路等各種運輸方式。內部空間分為試劑準備室、樣本處理室和核酸檢測室三個獨立區間,符合加強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規範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內空間之內,通過合理布局實現了人流、氣流、物流的單向流動。整個實驗室保證了恆溫、恆壓、恆溼的環境,最大限度保證新風系統和排風系統單獨管路設置,達到安全排放標準。同時配置中控系統,運用5G、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全自動的遠程監控,以及一鍵求助功能,確保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安全性。
實驗室配備的檢測設備80%來自國內企業研發生產,其中一體化核酸自動檢測儀啟用後能滿足上海海關至少200份/天的檢測需求。實驗室正式啟用後,可支持在浦東機場開展隨到隨檢,與原先送至市區實驗室相比,可節約2小時的等待時間。
同時,攻關組還為實驗室配備了中控指揮、試劑準備、 移動採樣等三輛移動車,可作為實驗室的有效輔助,也可以單獨使用,具備更靈活的應用可能。其中,試劑準備車能提供充足的檢測試劑,可滿足社區、口岸等一線防疫陣地的應急檢測要求;中控指揮車配製了可實時觀察實驗室各區間情況 和各儀器參數的中控系統,如實驗室內部或設備出現異常,可提示報警信息;移動採樣車的樣本採集能力最高可達1000 人份/天。未來,整個方艙實驗室的檢測能力可增加至1500人/天。
該套設備由寶山太平貨櫃、中科院有機所、上海海關保健中心等多家單位參與建設。據市科委介紹,方艙實驗室攻關期間,依託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機制,以海關一線人員的操作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了實戰中會遇 到的設備故障、應急場景、檢測人員操作等情況,攻關了一體化病毒檢測、負壓系統、消毒系統、通信與監控系統等工 作,最終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成功完成實驗室研製,並協調專家全程介入,幫助實驗室滿足生物安全防護要求。
「這是上海堅持科技抗疫,堅持平戰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的的一次重要實踐。」上海市科技黨委書記劉巖在移交儀式上說。
上海太平貨櫃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進永介紹,移動式實驗室優點是運輸成本低、部署迅速。目前工廠生產這樣一套設備的時間在3周左右,攻關團隊在持續優化方艙實驗室性能的同時,將繼續推動其實現多場景、多模式、跨區域應用,目前已經在與北京、甘肅等地的醫療機構進行對接,同時面向海外東南亞地區也有需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