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與殭屍的英文都是"ZOMBIE」, 在外國文化裡沒有我們說的「殭屍」。他們說的"Zombie" 是指的喪屍。那現在我們就來正式說說喪屍與殭屍的區別!
1.喪屍是沒有智力的!這點是和殭屍分的最開的一點,不是說喪屍完全沒智力,而是指他們只能依靠本能和細胞生物的智力。殭屍則不同,他們有些十分聰明,有些還會魔法,這些以後再說。
2.光是說有沒有智力是不能分辨的,還有一點就是在於」否為寄生生物所寄生」這點也是很重要的區別點,部多為有」病毒」、「獵頭蟹」 其寄生生物所寄生,依靠種動物的本能去覓食和傳播的就是喪屍(這點可以查考「喪屍」百科喪屍種類那段 )而殭屍多與科學無關,而是與傳說魔神和迷信有關(如《鬼吹燈》中的「粽子」, 民間傳說」起屍,趕屍」和《開心鬼》等等)
3.是否具有變異能力,這點很重要,殭屍是不具備變異能力的。而喪屍是具備的(這點大家都還是很明白,就不舉例了 )
4.這點主要就是講解殭屍,殭屍可以有智力,甚至他們可以組建社會,他們之間有很深的等級制度, 如高級殭屍(吸血鬼,《鬼吹燈》中的"太歲」; 中級的如一些殭屍魔法師,或者一些下級吸血鬼;下級的如被魔法復活的一些屍體,「粽子」 )
5.對於這兩種的打擊是不同的,喪屍只能攻頭部,而對殭屍是全身都有效果(他們就是一種和人很像的生物,是有人或者屍體轉變而來)
6.殭屍不可能出現的, 而生化喪屍是很有可能出現的。
這6點基本上區分了喪屍和殭屍的區別,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殭屍,喪屍都可以這樣分類,我們可以創造出結合體,如喪屍可以有智力,可以有等級,因為這兩種生物本來就是人類YY出來的,你要怎麼YY沒人管你。所以創意無極限。
生化危機系列
恐怖指數:★★★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改編自capcom遊戲《生化危機》,由保羅·安德森執導,米拉·喬沃維奇主演。
第一部《生化危機》於2002年上映,先後推出了《生化危機:啟示錄》(2004年)、《生化危機:滅絕》(2007)、《生化危機:戰神再生》(2010年)、《生化危機:懲罰》(2012年),《生化危機:終章》(2017年)為該系列電影終結篇。
2017年5月,德國康斯坦丁影業確認將重啟《生化危機》系列,並計劃製作六部電影。
出色的動作設計,巧妙的懸疑設置中又能令人得以如抽絲剝繭般的一步步接近真相,這使《生化危機》的首秀成為了這個系列直至《終章》為止無出其右最為經典的一部作品,其並沒有如同那後繼乏力的續作那樣淪為一場場只知炫技的打怪遊戲,那最為恐怖的不是喪屍病毒,而是人類本身的直指,以及對人類科技無節制的發展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的隱憂,無疑鑄就了電影充沛的內在縱深。喪屍出籠 Day of the Dead
恐怖指數:★★★☆
《喪屍出籠》是喬治·A·羅梅羅執導的恐怖片,約翰·艾姆普拉斯、洛瑞·卡蒂勒等領銜主演。(活死人系列第三部)
影片講述了瘟疫的到來,使死去的人變成了喪屍,躲避喪屍、對付喪屍變得非常緊急了
時隔20年,喬治羅梅羅再度出山,由於《殭屍三部曲》的成功,喬治羅梅羅和他的喪屍的再次亮相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然而,在這20年的時間裡,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喪屍似乎也有了進化。在本片中,喪屍不僅僅是一群行屍走肉了,他們在影片中變得有思想,懂得如何組織和交流,簡直就和活著的人類沒有多少的區別。其實,早在2004年另一部殭屍題材的影片《殭屍肖恩》中,殭屍們便已經開始進化,和人類沒有什麼區別了。在那部影片中,殭屍們最後不但和人類共同生活,還和主人公肖恩成為了朋友。看來,智能化、人性化的喪屍將成為未來喪屍電影的發展方向。科技在進步,電影在進步,喪屍也要進步,這真應了當今中國最流行的一個詞:「與時俱進」呀。
活死人黎明 Dawn of the Dead
恐怖指數:★★★★
看似平凡的一天,護士安娜(莎拉·波利 Sarah Polley 飾)正準備和丈夫路易斯(Justin Louis 飾)共享快樂的周末,卻不知一場恐怖、致命的瘟疫正在大肆蔓延。被瘟疫感染的喪失人性,轉而變成嗜血如命、殘暴無情的活死人。安娜的丈夫和女兒薇薇安(Hannah Lochner 飾)無一倖免,她僥倖從家中逃生,卻發現整個城市都已變成活死人的天下,倖存者所剩無幾,眼前的世界宛如人間地獄。是時瘟疫蔓延全球,各國都已陷入癱瘓狀態之中。
安娜駕車一路逃亡,最終與警察肯尼斯(文·雷姆斯 Ving Rhames 飾)以及其他幾名倖存者躲在一家購物中心內。然而這終究不是一個長久的避難場所,活死人聞風而至,時刻都有衝進來的危險。安娜他們必須團結一心,逃出生天……
個人感覺最經典之一,好看,刺激,劇情真實。
群屍玩過界 Braindead
恐怖指數:★★★☆
《群屍玩過界》是一部由彼得·傑克遜執導,蒂莫西·巴姆、伊恩·沃特金主演的恐怖片。
該片講述了一支在蘇門答臘島活動的探險隊,他們發現了當地一種長相怪異的鼠猴,便帶回去賣給動物園,不料卻因此釀出一個惡果的故事。
這是彼得·傑克遜的嶄露頭角之作,也是一部最真實而又肆無忌憚地展現他那建立在血腥噁心上的黑色幽默的作品。大量令人反胃的鏡頭和喜劇元素,註定了這是一部讓觀眾一邊嘔吐一邊發笑的作品。影片在當時被認為是超越了之前一切片子的,最變態,最離奇,最恐怖和最無人性的作品。紐約每日新聞報說它是「迄今最血腥的作品」。這些血腥與噁心卻也鑄成了它在怖片史上的經典地位,該片在各國影展上先後獲得了包括法國阿沃裡亞茲電影節在內的十六項國際電影大獎和科幻獎項。導演傑克遜也從此獲得了「恐怖大師」的稱號。
死亡錄像系列
恐怖指數:★★★
死亡錄像(REC)是由豪梅·巴拿蓋魯、帕卡·布拉扎執導的一部系列恐怖片,分別有《死亡錄像》、《死亡錄像2》、《死亡錄像3:起源》、《死亡錄像4:啟示》組成。
《死亡錄像》的導演瓊米·巴拿格魯一直鍾情於拍攝恐怖片,但那些電影都並未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與他合作《死亡錄像》的帕卡·布拉扎也一樣,創作苦悶之餘,他們終於決定劍走偏鋒,以出其不意的形式徵服經驗豐富的觀眾,於是就有了這部影片。
從觀賞的角度說,《死亡錄像》劇情緊湊,故事迅速地展開,沒有前因後果,要有點交代就是靠劇中人物的眼觀耳聞,而且《死亡錄像》的片長夠短。 影片的帶入感很強,攝像機將觀眾帶到了那幢驚駭的樓裡,猶如置身其中的恐慌者。比起以往藉助化妝打光布景音效所設置的恐怖片,《死亡錄像》的手法很簡單,作為恐怖的一種娛樂方式,它就像個「探索與發現」式的電視節目。相比於揭秘解謎,電影總是要玩得好一些,弄個開放點的結局,這些都不會太讓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