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猩猩身高3米,老虎都不是它的對手
身高一直是我們非常在乎的自身條件,儘管有的人身高不足1.6米,有的人身高超過2米,但是我們人類卻是平均身高最高的靈長類之一(另一種是大猩猩)。在靈長類的演化史上曾經出現過比我們高得多的巨大成員,而且就生活在中國,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巨猿。
中藥鋪裡的「猩猩」
圖註:德國學者馮·孔尼華,圖片來自網絡
巨猿的發現非常偶然。上世紀30年代,德國學者馮·孔尼華來到中國香港,他很快就被中藥鋪吸引。孔尼華去中藥鋪可不是為了看病抓藥,他發現一種名叫「龍骨」的藥材中有大量的化石,其中就包括了幾棵巨大的靈長類動物牙齒化石。
圖註:巨猿的牙齒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在研究了牙齒化石之後,孔尼華確定其屬於一種大型的靈長類動物,於是將這種動物命名為巨猿(Gigantopithecus),模式種為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種名是紀念加拿大學者步達生。
巨猿化石在中藥鋪裡被發現之後,人們又在中國的湖北、四川、廣西等地發現了巨猿的化石,不過這些化石大部分都是牙齒,僅有幾塊下頜骨碎片。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巨猿下頜骨有人類下頜骨的三倍大,顯示了巨猿的巨大體型。
圖註:巨猿的下頜骨,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步氏巨猿與人類的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模式種步氏巨猿,古生物學家在印度北部發現了巨猿屬下的第二個種:巨型巨猿(G. giganteus)。別看名叫巨型巨猿,其實它的體型比步氏巨猿小得多,和人類的體型差不多。
迷你小金剛
步氏巨猿體型巨大,其站立時身高可達3米,體重超過540千克。從外形上看,巨猿更像是猩猩,而不是我們人類。
圖註:博物館中的巨猿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巨猿長有一個大腦袋,其雙目向前,嘴巴向前突出。巨猿的下頜骨非常粗壯,上面附著有大量的肌肉,表明它們具有強大的咬合力。在巨猿的大腦袋後面是寬闊強壯的身體,巨猿的四肢同樣強壯,其中前肢比後肢更長。巨猿平時以四肢行走,很少站立。
研究表明巨猿與猩猩有著較近的親緣關係,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直到大約1000萬年前才分家。正因為如此,古生物學家傾向於巨猿的身上會長有類似猩猩那樣的毛髮。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古生物學者拉塞爾·肖漢率領團隊參考了大猩猩、猩猩等靈長類之後復原了巨猿的模型,這隻身高3米的巨型靈長類模型轟動了世界。
圖註:紅毛猩猩(婆羅洲猩猩),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拉塞爾·肖漢與他製作的步氏巨猿復原像。實際上,巨猿很少像這樣直立身體。圖片來自網絡
溫柔的大個子
巨猿的牙齒與大猩猩非常相似,牙齒上的磨損和齲齒表明它們主要以堅韌、高糖、高纖維的植物為食,也就是說巨猿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今天的大猩猩嘴中還有嚇人的犬齒,而巨猿的犬齒早就與門齒結合,成為切割的工具。
圖註:步氏巨猿頭骨模型(最右)與大猩猩、現代人的頭骨模型大小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巨猿生活在亞洲東南部的亞熱帶雨林中,它們會組成群體在林間活動,主要以竹子、果實和樹葉為食。由於身體巨大沉重,巨猿無法爬樹,它們主要呆在地面上並就近取食。正是由於食素的習性使得巨猿並不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是溫柔的大個體。
巨猿的天敵是包括華南虎在內的各種老虎,面對這些大貓的時候,成年雄性巨猿也是非常勇敢的,具有挑戰的能力!
圖註:巨猿生存場景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驅趕老虎的巨猿,圖片來自網絡。
死於飢困之中
最早的巨猿出現在距今900萬年前,它們就是體型較小的巨型巨猿。隨著時間的推移,巨猿的體型越來越大,最終出現了步氏巨猿這樣的大傢伙,時間大約是距今200萬年前。巨猿們一直和平的生活在雨林之中,但是卻在距今30萬年前滅絕了。
圖註:在巨猿生存的年代,進入亞洲的史前人類是直立人。他們可能並沒有獵殺成年巨猿的能力,只是強有力的競爭者。圖片來自網絡。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巨猿的滅絕呢?古生物學家通過分析巨猿的牙齒化石發現許多個體出現了疾病和飢餓的現象,這表明其生存環境出現了變化。在巨猿生存末期,北半球由於冰川期的反覆出現,氣候一直處於劇烈的動蕩之中,這樣的動蕩對植物的影響非常大,進而影響了大胃口的巨猿。就在巨猿面臨食物危機的時候,一群與它們同屬於靈長類的動物來到了亞洲,這就是直立人。走出非洲的直立人在進入東南亞的雨林之後就與高大的巨猿相遇,雙方可能存在著競爭關係,這也成為導致巨猿滅絕的原因之一。
圖片:電影《奇幻森林》中出現的巨猿,圖片來自網絡
巨猿是已知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靈長類,它們的出現表明靈長類曾經也想要躋身巨型動物的行列!
參考資料:
1.Christmas, Jane (2005-11-07). "Giant Ape lived alongside humans". McMaster University. Retrieved 2007-12-06.
2.Ciochon, R.; et al. (1996). "Dated Co-Occurrence of Homo erectus and Gigantopithecus from Tham Khuyen Cave," (PDF).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93 (7): 3016–3020. PMC 39753Freely accessible. PMID 8610161. doi:10.1073/pnas.93.7.3016. Retrieved 2007-12-06.
3.Coichon, R. (1991). "The ape that was – Asian fossils reveal humanity's giant cousin". Natural History. 100: 54–62. ISSN 0028-071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y 25, 2015. Retrieved 2007-12-06.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