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美爾人的阿努納奇遠古外星人,最複雜的謎團是他們是否離開,如何離開,是否還會回來。在最後的日子裡,撒迦利亞·西琴試圖在《地球編年史》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中,為阿努納奇的離去之謎提供一些答案。
在撒迦利亞·西琴看來,解開阿努納基人離世之謎的關鍵,在於第二次金字塔戰爭後,馬杜克統治下的巴比倫城如何作為傑出的阿努納奇王國而聲名鵲起。馬杜克統治下巴比倫的崛起意味著巴比倫所有未來的國王都必須按照修訂後的埃努瑪-伊利什史詩(Enuma Elish Epic)尊崇馬杜克為上帝/創造者,該史詩現在將馬杜克置於蘇美爾宇宙的中心。
馬爾杜克崇拜的頂點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在這一活動中,馬爾杜克的雕像被帶到了整個城市,因為埃努瑪伊利什被吟誦,證實了馬爾杜克值得巴比倫賦予最高的榮譽。根據撒迦利亞·西琴的說法,蘇美爾的文獻顯示,巴比倫和馬爾杜克的崛起產生了被擊敗的伊利特家族的眾神,如月亮神,也導致了他們放棄了在哈蘭這樣的邪教城市的神廟。亞伯拉罕被派往那裡對抗馬爾杜克的軍隊,在第二次西奈半島太空港接管了金字塔戰爭。
阿努納奇遠古外星人離開的原因:放棄馬杜克教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比倫從馬杜克邪教轉向了與之競爭的阿努納基月亮神。圍繞這一變化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哈蘭恩利特神廟的阿努納奇神的高級女祭司,據說她成功地達成了協議,說服她的兒子納博尼杜斯獲得巴比倫的王位,作為回報,女祭司將重新建立對月亮神的崇拜來代替對馬爾杜克的崇拜。
陰謀成功了,月亮神崇拜取代了整個巴比倫對馬杜克人的崇敬,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度的慶祝馬杜克人被遺棄的節日。
馬杜克和辛代表了在第二次金字塔戰爭中為霸權而戰的阿努納基家族的對立面。馬杜克是阿努納奇王子恩基的兒子,作為恩利爾的後裔,辛代表了英利人的利益。在巴比倫國王納博尼杜斯的統治下,放棄了馬爾杜克崇拜,轉而支持月亮神,導致馬爾杜克和塞勒斯大帝之間達成了一項協議,導致塞勒斯大帝以馬爾杜克的名義徵服了巴比倫,從而建立了波斯帝國。
蘇美爾人的記錄由納博尼杜斯和居魯士保存,偉大的記錄他們對各自的阿努納奇神的奉獻,納博尼杜斯把他的王位歸功於月亮神,居魯士偉大的記錄歸功於他戰勝了納博尼杜斯,並在著名的居魯士圓柱徵服了巴比倫。
塞勒斯在《圓筒》中明確譴責納博尼杜斯放棄了對「真神」馬爾杜克的崇拜,轉而支持月亮神。撒迦利亞·西琴認為實際上有兩個獨立的阿努納奇離開地球。在第二次金字塔戰爭中被馬杜克打敗後,阿努納奇人第一次離開,主要是英利人;在巴比倫淪陷後,阿努納奇人和英利人第二次全面離開。
在第二次金字塔戰爭中西奈太空港設施被毀後,撒迦利亞·西琴記載,特別是中美洲的剩餘太空港設施,在第二次金字塔戰爭中蘇美爾文明遭到核破壞之前,曾在最高統治者阿努的地球項目視察中的阿努納奇,在第二次金字塔帶來核災難之後,先後參與火星與尼比魯的戰爭。
撒迦利亞·西琴提出,一旦火星被視為阿努納奇基地,用作通過火星將地球黃金運送到尼比魯的重站,就可以理解某些結構異常,比如火星上著名的臉。據撒迦利亞·西琴估計,西班牙人在徵服中美洲時發現的巨大的金庫表明,該地區曾是黃金儲存區,可以通過火星將黃金送往尼比魯。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考古學和獨立研究人員,如格雷厄姆·漢考克(Graham Hancock)在神的指紋上的研究,並不一定同意撒迦利亞·西琴對納茲卡和特奧蒂瓦坎遺址的目的的解釋,因為這些地方顯示了阿努納奇人離開地球的證據。
相反,兩者都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不涉及外星幹涉或意圖。然而,撒迦利亞·西琴的解釋設法編織了一條線,解釋了這些地點之間的聯繫,記錄了古代歷史上的事件和異常的空間現象。
這一聯繫是否如撒迦利亞·西琴所提出的那樣存在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但在《地球編年史》的最後一本書中,西欽為我們提供了思考的食糧,在他對地球上阿努納奇的最後幾天的敘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