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2021-01-09 新民晚報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該成果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按通信信道的不同,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光纖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信道穩定性較好,不易受溫度、溼度、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但由於光纖固有衰減特性,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限制在百公裡量級。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以大氣層和外太空的自由空間為傳輸介質,光子在自由空間中具有低損耗特性,這使得基於衛星平臺的千公裡以上量級量子密鑰分發成為可能。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總長超過2000公裡,覆蓋四省三市共32個節點,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於2017年9月底正式開通。建設過程中,研究團隊攻關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監控等系列工程化實現的關鍵技術。建成後,開展了長達兩年多的相關技術驗證和應用示範以及大量的穩定性測試、安全性測試及相關標準化研究,通過了光子數分離攻擊、致盲攻擊、時移攻擊、波長依賴攻擊和一些潛在的特洛伊木馬攻擊等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京滬幹線」可以抵禦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同時京滬幹線網絡的密鑰分發量可以支持1.2萬以上用戶同時使用。

「墨子號」量子衛星於2016年8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目標。在該工作中,研究團隊在優化地面站接收光學系統、提高QKD發射系統時鐘頻率並應用更高效QKD協議的基礎上,最終在南山地面站實現了衛星對地面站的高速量子密鑰分發,生成速率比之前的工作高出約40倍。研究團隊還成功地將衛星與地面的安全成碼距離從1200公裡拓展到2000公裡,相應的地面站俯仰角跨度可達170°(幾乎可覆蓋整個天空)。

目前該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已經接入包括金融、電力、政務等150多家行業用戶。2019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基於該網絡,建立了跨越2600公裡、從北京總公司至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量子密鑰分發信道,實現了電力通信數據加密傳輸,首次從工程上檢驗了星地量子通信開展實際業務的可行性。

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團隊、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研究人員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相關焦點

  • 央視: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原標題: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中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安徽臺記者方田 蔡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報訊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
  • 我國科學家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可行!
    ,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論文是對上述成果的一個系統性總結,證明了廣域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條件已初步成熟。《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 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國際期刊《自然》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發表了成果論文。
  •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2021-01-08 科技日報 吳長鋒 【字體:大 中 小】
  • 可抵禦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價值重大
    【光明時評】日前,不少媒體援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官方消息稱,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 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誕生!外媒直稱讚
    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誕生!外媒直稱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期間我國各方面領域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基礎建設,裝備製造,科技領域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能感觸的到的。最近,我國又傳出了一件消息,那就是經過我國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誕生!
  • 中國科大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論文。
  • 中國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中國科研人員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日消息,經過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與合作者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目前該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已經接入包括金融、電力、政務等150多家行業用戶。本工作發展的相關技術也為量子通信系統小型化、低成本、國產化奠定了基礎。
  • 我國構建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 闖出科創「無人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該網絡覆蓋範圍從北京到上海,並通過衛星連接到了烏魯木齊。
  • 聚焦| 我國科學家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聚焦 | 我國科學家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 2021-01-07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京滬幹線」構建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
    而今,經過兩年多不間斷運行,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穩定性、安全性均得到了驗證。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報導了這項中國量子科技的又一重要成果。
  • 中國實現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院士:不怕量子黑客攻擊
    中國又一科技成果領先世界據媒體消息,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傳來一則重大利好,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國內同行合作,成功構建了全球首個「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相關成果已發布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雜誌上!祝賀潘教授和國內相關的專家們!
  • 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戰疫情「建設加速」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 題: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戰疫情「建設加速」新華社記者徐海濤「E=hv」,這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公式。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形如「E=hv」、總投資約70億元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工地,施工團隊已全面復工並「加速度建設」。他們正想方設法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期的延誤,目標於今年底如期建成交付使用。量子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為人類帶來了雷射、半導體、核磁共振等重大科技應用。
  • 浙江九州量子:中國量子科技加快實現天地一體化
    量子密鑰分發是原理上絕對安全的通信手段,在量子密鑰傳輸過程中,竊聽者無法做到既偷聽又不留下痕跡。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10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湧現出一批高新技術重大成果。在量子信息技術方面,「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實驗,構建了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