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空間望遠鏡的重大發現

2020-09-05 大甜貓


暗能量到外星行星再到黑洞,哈勃空間望遠鏡正在幫助天文學家解開宇宙中最大的奧秘。

從20年前哈勃空間望遠鏡被放入「發現」號太空梭的貨倉準備發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宇宙將向世人呈獻出迥然不同的一面。

地面上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整個宇宙的一半。用它們估計出的宇宙年齡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它們眼中,超大質量黑洞只是隱藏在罕見劇烈現象背後的黑手。它們也無法告訴我們,在其他恆星的周圍是否存在有行星。

在1990年4月25日被部署入近地軌道之後,哈勃空間望遠鏡做為太空中的第一個大型光學天文臺立馬就做出了一系列的發現和突破。它也迅速地成為了空間天文學黃金時代的開路先鋒。

今天,「哈勃」直徑2.4米的反射鏡和高山之巔的直徑8米乃至10米的巨型望遠鏡比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是,位於地球大氣層之上給了「哈勃」巨大的優勢。它的視力始終要比地面上的望遠鏡銳利10倍。誠然,能夠改正大氣擾動的自適應光學系統已經縮小了這個差距,但「哈勃」的清晰圖像是遍布整個視場的。此外,由於沒有了天空背景,「哈勃」還具有了以高對比度觀測遙遠天體的非凡能力。

同時,「哈勃」的光學穩定性又保證了它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分辨能力和數據質量在不同時間重複地觀測某個天體。「哈勃」還能夠看到許多不同波長的光輻射,從紫外線一直到近紅外,這賦予了它真正的「全色」視力。

有了這些強大功能的武裝,「哈勃」的驚人發現貫穿於整個天文學,改寫了教科書,催生出了超過7,000篇的科學論文,喚起了公眾對宇宙的好奇心。

下面就讓我們去看一下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五大最傑出的科學成就:

1.從較小結構演化而來的星系

1990年,天文學家只能探測到紅移最高為0.7的正常星系,這個數值在宇宙中所對應的距離相當於70億光年,而宇宙是它的兩倍大。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猜想,如果宇宙是從大爆炸的火球冷卻而來的,那麼星系必定是演化而來的。地面觀測無法確定哪幾個相互競爭的理論能最好地描述星系在早期宇宙中的形成和演化。

1985年,一個由頂級天文學家所組成的委員會得出結論,如果「哈勃」花200個軌道周期的時間來對宇宙進行「深度曝光」,那將會是徒勞的。他們假定,從當時已知的宇宙外推,遠距離宇宙的空間幾何會打散正常星系所發出的光,使它們過於彌散而無法被「哈勃」觀測到。

幸運的是,大自然非常地配合。即便在1993年光學系統修復之前,「哈勃」的早期觀測就發現了打破當時紀錄的紅移為1.5的星系,它所對應的距離超過了90億光年。這些星系看上去似乎較現在的更緊湊,因此所發出的光都集中到一個較小的領域中——得以讓「哈勃」能夠探測到它們。天文學家注意到了許多形狀怪異的「病態」星系。而正常星系中由恆星形成產生的亮點則清晰可見。

這些發現鼓舞了當時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TScI)的所長羅伯特·威廉士(Robert Williams)把他的大塊主管觀測時間用來進行了一次長達數百萬秒的最深曝光。它的極限星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8等——比肉眼所能看到的最暗弱天體還要暗上10億倍。

2002年隨著「哈勃」的高新巡天相機安裝到位,STScI的下一任所長史蒂夫·貝克威思(Steve Beckwith)又把它向前推進了一步,拍攝了哈勃超深空區(HUDF)照片。這確認了天文學家並非是因為偶然才只看到了緊密天體而錯失了更大的星系。HUDF達到了29等的極限星等,但仍然只發現了發育中的不完整星系。

[圖片說明]:2004年公布的哈勃超深空區(HUDF)以從未有過的深度凝視了宇宙;2009年則公布了新的更深的觀測結果。在哈勃超深空區裡展現了星系碰撞的細節,證明宇宙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地方。

2009年5月安裝到「哈勃」上的大視場照相機3最新在近紅外波段上再一次推進了這一深度觀測。由此也發現了紅移高達9的天體,它們所對應的時間相當於宇宙誕生之後僅6億年。

就像一幀一幀地來觀看一部電影,哈勃深空巡天揭示出了嬰兒期宇宙中結構的出現和隨後星系演化的動態階段。在「哈勃」之前,近距離上的星系碰撞只是有趣的個別現象。但是,這些深空圖像卻顯示,在早期宇宙中星系的碰撞併合是家常便飯的事情。這為宇宙隨著時間在不斷發生變化提供了令人信服且直觀的證據。

2.超大質量黑洞遍及星系

當「哈勃」發射時,天文學家們只在雙星系統中證實了黑洞的存在。在這一系統中一顆恆星爆炸,其核心會坍縮成具有幾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但是,天文學家懷疑,質量遠大得多的黑洞必定是更強大的「引力引擎」,驅動著由近及遠的一系列超高能現象,例如賽弗特星系、耀變體和類星體。

但是,為了「稱量」黑洞,探測隱藏著的或「不發光」的物質是不是超出了恆星所能達到的極限,就需要精密的分光觀測。當空間望遠鏡成像光譜儀(STIS)在1997年投入運轉時,天文學家迅速將其對準了最近的迷你類星體——室女座巨型橢圓星系M87明亮的核心。和更遙遠的類星體一樣,M87也有一條從它的核心高速射出的噴流,而噴流通常都與黑洞有關。

「哈勃」測得M87核心的質量高達30億個太陽質量。這一結果完全得益於STIS對M87核心周圍做軌道運動的高溫氣體的測量。這些氣體的速度表明核心處的質量要遠高於僅有恆星聚集所能達到的程度,證實了黑洞的存在。


[圖片說明]:多虧了「哈勃」,現在已經知道超大質量黑洞普遍存在於絕大多數星系的中心。橢圓星系M87中的超大質量黑洞射出了一道巨大的噴流。

1997年對27個近距星系的研究發現,在它們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這使得天文學家得出結論,超大質量黑洞極為普遍,每個大型星系中都有一個。

更深刻的是,「哈勃」發現中央黑洞的質量和星系中心由恆星所構成的核球的質量直接相關:核球的質量越大,黑洞的質量就越大。這說明有某種未知的反饋機制將星系的演化和黑洞的生長聯繫了起來。目前,有6種理論試圖來解釋這一現象。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沒有人確切知道星系和黑洞的紐帶究竟是什麼樣的。

3.暗能量的存在

「哈勃」曾經的一個重點項目是確定宇宙正在以多快的速度減速。因為在大爆炸之後引力必然會對空間膨脹施加阻力,這就像在斜面上自下而上運動的一個小球,它的速度最終會減小。

持續了幾十年的一個問題是,宇宙是否擁有足夠的引力來完全阻止其自身的膨脹。「哈勃」可以看到遙遠的Ia型超新星並準確測量它們的亮度,這使得天文學家可以回溯宇宙更久遠的過去進而測量它的膨脹速率。

1998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空間望遠鏡研究所的天文學家亞當·裡斯(Adam Riess)利用他的團隊所收集的超新星巡天數據,寫了一個電腦程式來計算宇宙的減速率。奇怪的是,這個程序不斷給出一個具有負質量的宇宙。起先裡斯認為這只是一個程序中的錯誤。但後來他意識到,電腦程式其實是想給出一個「荒謬」的結論:真空會產生排斥能!

在美國加州,另一個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索爾·珀爾馬特(Saul Perlmutter)領導的小組也獨立地發現了類似的宇宙加速膨脹。他的研究小組發現,遙遠的超新星比預期的要更為暗弱。這意味著,和宇宙正在減速或者甚至「滑行」相比,在我們和超新星之間有著更多的空間(距離更大)。因此,宇宙現在必定正在以比早先更快的速度膨脹。

這兩個組偶然間發現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一個幽靈般的能令宇宙保持靜止的制衡力,被稱為宇宙學常數。由於天體物理學家還不清楚它的行為是否嚴格地如宇宙學常數所述,因此這一現象現在只是被稱為「暗能量」。

「哈勃」後來又觀測到了一顆100億年前的超新星,進一步支持了宇宙中有暗能量存在的事實。這顆超新星異常的明亮,說明在很久以前宇宙確實是在減速,但此後宇宙的膨脹便開始了加速並一直持續到現在。這一轉變大約發生在70億年前。


[圖片說明]:100億年前的一個超新星幫助天文學家證明了宇宙中暗能量的存在。

從那以後,天文學家們進行了更多的觀測期望能更好地確定暗能量的特性,並確認它的行為是否真的像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那樣。天文學家們就此為下一代望遠鏡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了觀測更多的超新星以及測量天空中由宇宙大爆炸原初等離子體中的作用力所引發的重子聲學振蕩。

4.精確測定宇宙膨脹速度

由於地質學證據以及達爾文的進化論,19世紀後期的科學家都認為地球極為古老。即使是偉大的愛因斯坦也認為,宇宙必須是靜態的,也許因此也是永恆的。然而,按照他的廣義相對論,宇宙卻要麼會膨脹,要麼會坍縮。

1929年,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為宇宙有著一個有限的年齡提供了第一個觀測上的證據。他發現,距離越遠的星系,它離開我們的速度越快,其比值由哈勃常數給出。這意味著空間在往各個方向上膨脹。事實上,這裡經常所提到的觀測到的光線紅移並不是星系退行的速度所造成的,即並非是都卜勒效應,而是空間本身的膨脹拉伸光的波長的結果。

通過精確地測定宇宙膨脹的速度,科學家就可以倒轉宇宙時鐘,計算出宇宙的年齡。但是,由此估計出的宇宙年齡的精度會受制於精度較低的距離測量結果。而哈勃常數的精確值則是校準其他宇宙參數的關鍵。

由於空間望遠鏡可以比地面上的望遠鏡分辨出更多、更遠的造父變星——一類可用做近距宇宙中距離標尺的恆星,因此精確測定哈勃常數成為了「哈勃」早期的重點項目。

在「哈勃」發射時,宇宙膨脹的速度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哈勃常數的預估範圍在5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到10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之間。這意味著,宇宙的年齡可以年輕到只有80億年或者老到160億年。

1994年,「哈勃」河外距離尺度重點項目的溫迪·弗裡德曼(Wendy Freedman)宣布他們測得的哈勃常數值為8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這意味著一個相對較年輕的宇宙。但令人費解的是,由此得出的宇宙年齡在80億年至120億年間,比最古老的恆星年齡還要小。這看起來似乎是恆星演化模型還存在問題。

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哈勃常數的值已經精確到了只有大約10%的誤差。2009年,亞當·裡斯及其合作者使用了遙遠星系中的造父變星來細化和完善了宇宙的「距離階梯」。這使得天文學家能夠精確把宇宙膨脹的速度定在74.3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其不確定性不超過5%。


[圖片說明]:旋渦星系NGC 3021中既包含有造父變星(綠色圓圈中)又有Ia型超新星,因此它也成了眾多幫助天文學家精確測定宇宙膨脹速度的星系之一。由於造父變星的距離可以較為容易地確定,於是可以被用來「校準」超新星,使天文學家能夠利用它們來做為丈量整個宇宙的標尺。

回想起來,這幾乎是預料之中的,天文學家最終確定的值恰好在先前5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和100千米/秒/百萬秒差距的正中間。考慮到暗能量的作用,由此得出的宇宙年齡為137億年——足以能容納宇宙中測量到的最古老的恆星。

5.採樣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

直到「哈勃」發射升空5年之後,天文學家才在另一顆普通恆星的周圍發現了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對於當時的地面望遠鏡而言,外星行星過於暗弱無法被直接觀測到,但它們會造成其宿主恆星規律地擺動,由此洩露了天機。這一現象唯一能提供的信息就是外星行星的軌道周期以及它的粗略質量。

然而,到了90年代後期,天文學家已經可以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的凌星(從其宿主恆星前方通過)。由於可以在其宿主恆星的映襯下來觀測外星行星,這為探測它們的特性提供了可能。天文學家很快就把「哈勃」的獨特能力用到了它們身上。

「哈勃」對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進行了首次測量。在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觀測中,美國哈佛大學的戴維·夏博諾(David Charbonneau)對穿過外星行星大氣的宿主恆星星光進行了分光觀測,發現外星行星HD 209458b的大氣中存在鈉。


[圖片說明]:哈勃空間望遠鏡做出了許多重要的科學發現,這其中包括了首次在可見光波段上直接拍攝到太陽系外行星(圖中方框內的是外星行星北落師門b)。

在後續的觀測中,「哈勃」還發現了凌星行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熱類木星無疑是沒有生命的,但「哈勃」能對其大氣進行分析證明了將這一方法用於外星類地行星大氣來尋找生命示蹤物質的可行性。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對外星行星直接成像仍十分困難,甚至對於「哈勃」也是如此。直到2008年,「哈勃」才第一次在可見光波段下拍攝到了圍繞北落師門的一顆年輕氣態巨行星。

接下來是什麼?

多虧了太空梭計劃和太空人團隊,「哈勃」的照相機已經升級到最先進的程度。如今的「哈勃」和1990年發射時相比強大了100倍。

一些重點項目仍然期望能從「哈勃」身上獲得最大的科學回報。其中一個就是通過測量25個巨型星系團的引力透鏡來研究宇宙中暗物質的分布。「哈勃」還將拍攝250,000個遙遠星系的深度照片。另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則是對位於鄰近仙女座星系(M31)某一個象限中的恆星和星雲拍攝一張巨大的彩色拼接照片。

因此,「哈勃」的好戲還在後頭。

相關焦點

  • 哈勃空間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國馬裡蘭州的霍普金斯大學內)的指令並將各種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回地球。由於它位於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無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
  •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的不同之處
    在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間,第一個明顯的區別是鏡面系統的口徑不同。哈勃望遠鏡的鏡子是一塊直徑2.4米的一體鏡,而韋伯望遠鏡的則是一塊直徑6.5米的組合鏡,由18塊子鏡組成,且所有的子鏡必須精確地拼接在一起。較多的子鏡數量也為操作韋伯望遠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第二個重要的區別是運作波長不同——哈勃望遠鏡收集較短的可見光和紫外線,而韋伯望遠鏡收集較長的紅外線波段。
  • 《最強蝸牛》哈勃空間望遠鏡怎麼樣 哈勃空間望遠鏡屬性介紹
    最強蝸牛哈勃空間望遠鏡怎麼樣?
  • 科普| 你對哈勃空間望遠鏡了解多少?
    地面控制 美國宇航局位於美國馬裡蘭州,它通過戈達德航天中心對哈勃空間望遠鏡進行任務控制。哈勃空間望遠鏡發出或接收的所有信號都會經過這個中心,工程師在那裡對太空飛行器的健康狀況進行持續監控。在附近的巴爾的摩的空間望遠鏡研究所,工程師成了在軌望遠鏡與天文學家之間的聯繫紐帶,控制著望遠鏡的觀測計劃。
  • 哈勃望遠鏡在早期宇宙中的驚人發現
    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天文臺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比預想的要早。 一個歐洲的天文學家小組並沒有發現第一代恆星的證據,這些恆星被稱為第三族群恆星,可以追溯到宇宙只有5億年的時候。
  • 哈勃望遠鏡在早期宇宙中的驚人發現
    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天文臺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早期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比預想的要早。 一個歐洲的天文學家小組並沒有發現第一代恆星的證據,這些恆星被稱為第三族群恆星,可以追溯到宇宙只有5億年的時候。對最早的星系的探索仍然是現代天文學中的一個重大挑戰。
  • 哈勃望遠鏡之母:空間天文學領域的「滅絕師太」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當今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哈勃」在公眾心中甚至是天文學的代名詞。但你知道孕育它的「哈勃之母」嗎?她就是南希·格蕾斯·羅曼。羅曼不僅在天文學上頗有建樹,成為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的第一位首席科學家,管理多個項目,還被視為塑造了空間天文學50年面貌的人物。因為她的強勢,她還曾是許多天文學家眼中的「滅絕師太」,本文就跟大家聊聊這位傳奇天文學家的故事。
  • 哈勃望遠鏡之母:空間天文學領域的「滅絕師太」
    ​​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當今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哈勃」在公眾心中甚至是天文學的代名詞。但你知道孕育它的「哈勃之母」嗎?她就是南希·格蕾斯·羅曼。在NASA未來項目中,除了耗資近百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之外,羅曼空間望遠鏡可以算得上排名靠前的燒錢項目了。在WFIRST被改名之前,羅曼就已經被譽為「哈勃空間望遠鏡之母」,簡稱「哈勃之母」。因此,這次NASA將WFIRST改為羅曼望遠鏡,本身不值得驚訝。
  • 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哈勃望遠鏡十大發現
    文字稿如下1990年4月24日,哈勃望遠鏡搭乘著發現號太空梭升空,開啟了30年如一日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生涯。誰能想到,它30年的辛勤工作,讓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上升了好幾個臺階。在他到達30年工齡之際,我們列舉一下它的10大發現。
  • 哈勃空間望遠鏡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服役30年細數它的偉大發現
    哈勃空間望遠鏡在1990年由發現號太空梭攜帶升空,主要的任務就是探測宇宙,了解宇宙的演變過程,迄今為止,哈勃空間望遠鏡已經服役了30年了,在這期間,哈勃空間望遠鏡不斷地將宇宙深空的照片傳輸回來,讓我們見到了未曾見過的宇宙空間。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哈勃30周年:發現宇宙終極真相,哈勃望遠鏡是怎麼做到的?
    望遠鏡顯然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伽利略時代以來,人們製造了數不清的望遠鏡,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臺望遠鏡能像哈勃空間望遠鏡一樣改變我們的思維,因為它展示的不只是遙遠宇宙美麗的照片,而是重新定義我們對於整個宇宙的認知!哈勃望遠鏡是怎麼來的?
  • 哈勃空間望遠鏡三十年,宇宙科學機器的發展之路
    難以置信的是,如果沒有哈勃空間望遠鏡,將近一半的人從來都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航天飛船載著昂貴的設備從甘迺迪空間中心發射,第二天,航天飛船上的五名太空人將哈勃這架校車大小的天文臺部署在低地軌道上。自此之後的30年,哈勃幫助我們重新定義宇宙,解決了困擾天文學家數十年的難題,並且發現了沒人想像過的新奧秘。
  • 哈勃空間望遠鏡升空三十周年
    撰文丨科林·斯圖爾特 摘編丨何安安 1990年4月24日,哈勃空間望遠鏡發射升空,而這意味著,就在今天,它將迎來自己三十歲的生日。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這是關於哈勃升空30周年的第二篇專題內容。上一篇文章用30年30圖呈現了哈勃帶給我們的宇宙視覺盛宴,今天則將為大家介紹哈勃太空望遠鏡傳奇的前世今生。1.緣起探索宇宙是人類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一種表現。然而,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一直受到觀測能力的限制。望遠鏡的發明突破了肉眼觀測的局限,將人類認識宇宙的層次提升到全新高度,引發重大變革。
  • 哈勃之後無哲學?命運多舛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年讓人類看到了什麼?
    >空間望遠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46年。其次是政治原因,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正是人類熱衷尋找外星文明的時期,軌道天文臺計劃的成功極大的鼓舞了公眾的熱情,因此空間望遠鏡計劃一經提出就獲得了民眾廣泛的支持。但受冷戰和美國裁軍的影響,1974年時任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剔除了所有進行空間望遠鏡的預算,哈勃空間望遠鏡計劃面臨夭折的命運。
  • 100個哈勃:羅曼空間望遠鏡有多強?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繼任者中,以被譽為「哈勃之母」的天文學家南希·羅曼命名的望遠鏡——羅曼望遠鏡——是最重要兩個之一。它的主鏡面的直徑與哈勃相同,但它的視野是哈勃的第三代寬場照相機(WFC3)的紅外拍攝模式的視野的大約200倍,是哈勃的高級巡天照相機(ACS)視野的大約100倍,並且成像質量不遜色於哈勃,因此被稱為「100個哈勃」。它有什麼「黑科技」,又有什麼樣的科學目標?本文帶你走進羅曼空間望遠鏡的前世今生,領略它的強大。
  • 最強蝸牛哈勃空間望遠鏡獲取途徑
    在最強蝸牛哈勃空間望遠鏡是科技類貴重物品之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望遠鏡。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取?
  • 為何哈勃望遠鏡要漂浮在空中,下一個「哈勃」又會是誰?
    由美國NASA發射升空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從發射升空開始觀測宇宙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0年。 這些年來,有不少藝術家因為看到哈勃拍下的照片,被宇宙的樣子震驚到了,更不乏好奇心滿滿的普通人,而哈勃對於天文研究者們,更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哈勃望遠鏡對於人類的意義,早已不是三言兩語能概括的。
  • 兩個望遠鏡的故事:WFIRST和哈勃望遠鏡
    哈勃在探索暗能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8年,天文學家們用地面望遠鏡研究相對較近的超新星來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驚奇的發現,膨脹速度在增加。隨後,他們又用哈勃望遠鏡觀測了一段時間,更加確信了這一發現。數據表明,雖然有很長一段時間,宇宙的膨脹速度都在放緩,但它在數十億年前開始加速。
  • 宇宙的信使(4)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現:宇宙在膨脹...
    上一篇:《》「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2004年,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察到了前所未有的遠方「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這張照片叫做「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