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空中有流星划過的時候,默默地許一個願望,流星會幫你實現。
關於流星雨的記載,最早出現在《竹書紀年》中「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天上有亮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划過,雖然我們看到流星的時候是少,甚至有很多人長這麼大都沒有看到過流星,但其實流星對於地球來說真的是太經常發生的一件事了,有數據計算每年衝向地球的流星數量光是10g以上的就有幾萬顆,平攤到每一天的話基本每個小時天上都會有幾顆流星划過,那麼為什麼你從來沒看到過呢?
一是因為流星體的大小不同速度不同,在夜空中的視亮度可能不同,人類理論上的肉眼觀測最低是6等,如果視力不好看到更少;
二是天氣因素,觀天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氣,天氣晴朗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雲太多的話就都擋住了;
再一個就是最嚴重的,光汙染問題,本來在月圓之夜受月光影響看到的星星數量就會變少,現在科技發達燈光汙染使得人們觀測到的星星數量越來越少,在城市中心抬頭基本看不到什麼星星,更不用說流星了;
最後一點也很關鍵,偶發流星隨機出現在夜空中,位置不一定,而且關鍵的是現在的人們基本沒有耐心盯著天空看上幾個小時的。
這麼幾個原因看下來,雖然流星很常見,但是看到流星確實不容易。
流星成因
為什麼流星會這麼常見呢,這得從流星的成因說起。
太陽系中有什麼,除了太陽、行星和衛星以及彗星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塵埃微粒,它們也在宇宙空間中不斷運動,當有更大的天體經過時受引力吸引它們就會衝過去,像是月球這樣的沒有大氣層的天體它們能夠輕鬆抵達,但是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當它們被引力吸引而經過大氣層的時候,與大氣分子發生劇烈的摩擦從而燃燒發光,小點的塵埃微粒直接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大點的結實點的等抗過了大氣層的「摧殘」後就會降落到地面上,成為隕石。
流星分類
流星分為偶發流星和周期流星,顧名思義,偶發流星就是地球在轉動過程中「邂逅」宇宙空間中的小塵埃並把它「勾引」了過來,那麼周期流星呢?
這就得提到彗星,彗星其實是凍結了許多塵埃微粒的大冰塊,在經過太陽附近的時候高溫使其融化,本來被凍住的塵埃微粒就被留在身後形成「彗尾」,當地球轉動的過程中經過「彗尾」時就會吸引大量的塵埃微粒過來,從而出現更多的流星,而且地球每年經過這個位置的時候都會遇見並吸引他們,周期就這樣形成了。
周期流星數量一般都比較豐富,在經過軌道的時候還會出現極大期,此時落入地球的流星體數量最多。但是當經過的流星體比較多的時候,每小時落入地球的數量可能達到上千顆,那時候看上去流星就真的像下雨一樣,這個時候就成為了「流星暴」。
除了一般常見的靜靜划過天空的流星,還有一種就要比它們來的猛烈得多了,這就是火流星。火流星的質量比較大,穿過大氣層的速度也比較快,快速劇烈的摩擦使得其在穿越過程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光芒,有的時候白天都能看到火流星的亮光,而且還會伴隨著沙沙的聲響或者爆炸聲,火流星可以算得上壯觀的天文現象前五名了。
輻射點與命名
流星是流星體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飛向地球,其實各個流星體的飛行軌道是平行的,但是從地球上面觀測,流星是從一個點向四面八方輻射散開的。這跟透視圖中的消失點是一個遠離,因為流星體來源的地點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肉眼觀測距離,所以在視覺上等於無限遠,就會聚集於消失點,同道理的還有看遠方的鐵路軌道也是相交於一點,下雨的時候抬頭看向天空會發現雨水也是從一個點下降的。
不過因為每年經過彗星軌道是,從地球上看去流星體落入地球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所以也給了人們為其命名的好方法,以其輻射點的位置來命名流星,比如獅子座流星雨就是輻射點在獅子座位置的流星雨。
著名流星雨
首先要說的應該就是獅子座流星雨了,它又被人們稱為「流星雨之王」,出現時間是在每年的11月14日到21日左右。獅子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是坦普爾·塔特爾彗星,這顆彗星33年環繞太陽旋轉一周,所以獅子座流星雨每33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大規模流星暴,每小時甚至能夠達到上千顆。著名的日本動漫《聖鬥士星矢》中星矢使用的天馬流星拳其靈感來源正是獅子座流星雨,但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改成了天馬,但是流星的本意還保留了。同時,星矢的另一個技能「天馬彗星拳」也是悄悄地提示了流星與彗星的關係。
北半三大流星雨分別是雙子座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和英仙座流星雨。它們的特點就是十分守時,雙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4日到17日左右,象限儀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月1日到5日左右,英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7月20日到8月20日左右。其中象限儀座流星雨並不是用現有星座來命名的,象限儀座是個被廢棄的星座用名,並不屬於現有的88星座,其位置位于天龍座和牧夫座附近,但是因為10月份天龍座流星雨比較出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採用了這個被廢棄的星座名字。
流星影響
最後大家知道了,流星雨就是地球進入彗星軌道造成的,那麼既然地球與彗星的軌道有交合,會不會有一天彗星與地球相撞呢?理論上來講這是絕對可能發生的,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除了要等到地球與彗星同時走到軌道交合點之外,彗星還要避開軌道上其他的情況。彗星並不是只與地球軌道有重合,而且地球的質量並不是十分巨大,他們很有可能在遇到更大的引力的時候「出軌」。1994年7月17日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撞擊木星,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的直徑都要長。
雖然流星雨看起來很美麗,但其實這是塵埃微粒對地球的攻擊與地球的防禦過程,小點的塵埃會在大氣層消失殆盡,而大點的就會落入地球。在天上的時候流星會影響天上的太空飛行器衛星等的運行,降落地面的時候砸到建築物或者花花草草都是有可能的。
太陽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小行星,而這也是天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既然已經計算出了存在的可能性,天文研究就要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雖然很多人認為天文學是虛無縹緲的學科,沒太有實際作用,但是反過來想想讓你感覺不到危險的存在才是對他最大的承認。
國際流星組織每年都會出一份流星年報來預報每年發生的流星時期極其極大時間,如果有需要的可以去官方網站下載,或者後臺發送消息「流星年報」發送給你。
流星一瞬即逝,只有一直放在心中的願望才能抓住這電光火石的機會。
*圖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