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庫裡撈上的娃娃魚。
半島都市報4月12日訊(記者 劉玉凡) 12日下午,市民劉先生在李滄區青山路和棗山路路口一水庫捕魚時,發現漁網中出現一條四爪「怪魚」,劉先生趕緊把它放在水箱中。經過專家鑑定,這條「怪魚」其實是條娃娃魚,很可能為人工養殖後放生。水庫老闆尤先生介紹,將會把這條娃娃魚放生。
當天下午4時許,記者在水庫旁看到了這條「怪魚」,它通體灰褐色,外形有點類似蜥蜴,身體呈扁平狀。四肢上還有微蹼,體表光滑,布滿黏液。經過劉先生粗略測量,這條「怪魚」體長65釐米,重量在5斤上下。
為了確定這條「怪魚」的種類,記者聯繫了膠州市聯誼生態園的姜德寶經理,作為青島市唯一一家娃娃魚養殖基地的負責人,姜經理自2010年就開始和娃娃魚打交道,他一眼就認出這條「怪魚」是娃娃魚。「根據它的頭部、花紋和蹼判斷,這是條真正的大鯢。」據介紹,娃娃魚,學名大鯢,因叫聲似小兒啼,故稱「娃娃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條娃娃魚年齡在8到10歲之間,應該是正規飼養的,然後被人放生到水庫裡。」姜經理介紹,由於山東省內並沒有野生娃娃魚的分布,所以這條娃娃魚可能是人工養殖的。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曾介紹,由於娃娃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經營娃娃魚必須持有《水生野生動植物經營利用許可證》。
請本文線索提供者尤先生到本報領取線索費50元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