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物理到工程物理

2021-01-18 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

核武器的成功研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深刻地影響著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對鞏固我國的大國地位和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核武器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國核武器發展的輝煌歷程是成千上萬科技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集體成就,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傑出科學家在武器物理關鍵技術突破中所發揮的重要引領作用。于敏先生就是我國從事核武器事業的璀璨科學家群體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之一,是我國核武器研究與國防高科技發展中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技術核心,他為我國核武器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當之無愧是中國最傑出的物理大師之一。


我國原子核理論與核武器物理的重要奠基人

「于敏的工作完全靠自己,沒有名師,因為當時國內沒有人會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是出類拔萃的人,是國際一流科學家。」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院士曾這樣高度評價于敏先生。


解放初期,我國在核物理理論研究上幾乎是一片空白。上世紀 50年代,作為早期進入該領域的先行者,于敏發表了《關於重原子核的殼理論》、《關於原子核獨立粒子結構的力學基礎》、《一個具有等間隔能譜的費米系統》和《原子核在短程力下的相干效應》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核物理文章。 1959年暑假,他與北京大學楊立銘教授合作,在成都主辦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培訓班,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原子核理論講義》,為國家培養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論科研人才。


上世紀 60年代以後,于敏將其深厚的理論功底成功應用於我國核武器的研製與發展以及國防高技術的開拓性研究中,為推動核武器與國防高技術相關基礎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深刻地揭示了武器核反應內爆動力學過程的運動規律;對輻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弛豫過程、輻射波與衝擊波的傳播規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些核武器理論科學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核武器動作過程的內在規律,為我國氫彈原理突破、第一代核武器的設計定型以及第二代核武器的研製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我國氫彈原理突破的主要功臣

我國在突破原子彈之後,面臨著儘早突破氫彈的迫切需求,亟需儘快生產出可裝在中遠程飛彈上的熱核彈頭。然而,氫彈的理論與技術遠比原子彈複雜,它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涉及理論物理、原子物理、核物理、輻射流體力學、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應用數學等眾多學科。當時美、蘇兩大國對所有與氫彈相關的技術信息都絕對保密。 1961年 1月,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 (簡稱二機部 )副部長的錢三強找于敏談話,向他傳達了上級任命他為「輕核理論組」副組長、領導開展氫彈理論預先研究的決定。于敏先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組織的安排,立即停下手中有關原子核理論的基礎研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氫彈原理的探索之中。在他的科研生涯中,這已是第二次根據國家需要調整自己的專業方向。從 1961年到 1964年,他和黃祖洽、何祚庥一起,領導「輕核理論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氫彈中多種物理過程的探討和研究、氫彈作用原理和可能結構方面的探索等等。


1965年 1月,黃祖洽、于敏等原子能研究所「輕核理論組」的三十餘位科研人員攜帶著預先探索研究的所有成果和資料,來到二機部九院 (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理論部,與我國核武器研究的主戰場匯合。于敏被任命為理論部副主任。為了突破氫彈原理,鄧稼先、周光召、于敏、黃祖洽等部主任分別帶領一支研究隊伍從不同途徑進行探索。


1965年 9月底,于敏作為理論部業務領導率領部分隊伍去上海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展加強型原子彈優化設計。在隨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于敏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帶領科研隊伍實現了氫彈原理的偉大突破 ——此為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會戰」。工作剛開始時,大家都想儘快完成從加強型原子彈到氫彈的設計任務,但無論如何優化,計算結果總不理想。為了找到問題所在,也為了幫助年輕人了解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于敏給大家做了系列學術報告,對三個典型模型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系統分析。他從炸藥起爆開始,將氫彈物理全過程分為若干個階段,並對每一階段進行分析,從複雜現象裡提取物理本質,從熱核聚變所必需的基本條件中梳理背後的主要物理過程與物理機制。


通過對堆積如山的紙帶上的物理數據仔細地分析和推敲,並經過縝密分析與苦苦思索,于敏以其敏銳的理論洞察力透過現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質,不僅很快找到了加強型原子彈無法進一步優化的癥結所在,更進一步發現了實現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所在。 10月下旬,于敏為一起出差的同志們做了「氫彈原理設想」的學術報告。在這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報告中,他從基本方程出發,通過嚴密的推導、量綱分析與粗估,指出了實現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幾種可能途徑,結合以前的理論探索和最新計算結果,比較了這些途徑的優劣利弊,分析了實現熱核自持燃燒的內因和必要條件,最終論證了氫彈的原理構型設想。經過這次學術報告,大家熱情高漲,又抓緊完成了一系列系統的工作,發現了一批重要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終於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結構完整的氫彈物理方案。

1966年 12月 28日,中國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這是一次完美的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我國已在原子彈研製成功後僅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內獨立掌握了氫彈原理。五個多月後的 1967年 6月 17日,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剎那間升起了一顆極為神奇壯觀的「太陽」,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圓滿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到氫彈,我國只用了 26個月,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而于敏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氫彈爆炸成功後,于敏與鄧稼先、周光召、黃祖洽等理論部領導一起,帶領科研隊伍完成了核裝置的理論設計,在提高比威力和核武器生存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優化設計。經過冷、熱試驗證實,該理論設計是成功的。從此,中國擁有了第一代核武器,並開始裝備部隊。


我國第二代核武器理論研發與設計的領導者與決策者

為了與運載裝置飛彈適配,核裝置還得提高比威力並小型化,因此發展第二代核武器勢在必行。上世紀 80年代初,于敏被任命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兼核武器理論研究所所長,全面負責領導突破第二代核武器原理。面對這樣重大的國防任務,于敏以其強大的理論功底、縝密的思維能力、勇於擔當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心,在領導與科研人員的信任下,承擔起決策與把關之重任。


核武器初級引爆彈的小型化是核武器小型化的關鍵,而小型化的引爆彈具有高形狀比、高收縮比等特點,設計難度很大。于敏作為氣體引爆彈理論設計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主持研究並解決了從裂變材料壓緊、中子注入及其增殖,到氘氚聚變燃燒過程的規律等問題,還提出了加大兩個關鍵環節設計裕量的具體措施,確保了試驗的成功。氣態引爆彈的研製成功,為我國第二代核武器的研製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在第二代核武器研製過程中,于敏高度重視加強核武器理論研究與冷、熱試驗的結合。他經常深入核試驗基地,親自抓核試驗的測試工作並根據核武器物理過程的特點提出測試意見,這對推動一些測試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完成第二代核武器的研製任務,于敏確定了三條準則,並據此進行把關和決策:第一,力求採用先進的設計思想和技術,從戰略需要出發,突出重點,逐步縮短與核大國的差距,不追求核武器的多樣化;第二,必須謹慎地選擇技術途徑,力求做到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第三,在技術途徑選定以後,必須將複雜的物理和技術問題進行分解,狠抓物理和技術關鍵。正是這三條概括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核武器發展創新道路的主要科研經驗,也正是因為堅持了這三條才使我國以如此之少的核試驗次數和經費投入,便使我國核武器設計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在 20世紀 80年代成功研製出了第二代核武器。



本文節選自《物理》2015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張陽:從理論物理到理論生命
    事實上,他真正進入這個領域是1999年;而他此前的領域是高能理論物理。    20世紀90年代,張陽在華中師範大學師從劉連壽教授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在德國做完洪堡學者後,張陽來到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原計劃跟隨郝柏林院士作理論物理研究。    此間,他偶然讀到歐陽鍾燦院士有關細胞膜的一篇論文,「覺得特別有意思。
  • 浙江師範大學凝聚態物理和理論物理調劑
    浙江師範大學凝聚態物理為省級重點學科,擁有理論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兩個碩士學位點,在職科研人員25名,其中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6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0人。
  • 唐一源——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神經信息學、理論物理...
    男       出生年月: 1966-02 所在院校: 大連理工大學       所在院系: 物理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理論物理
  • 中科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現場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C)/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KLTP)拓展項目研討會」在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14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物理所、中科院研究生院、晨興數學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所的代表和27位來自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等十五所中學以及來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東城區科技館的老師們參加了研討會。大家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由理論物理所副所長陳曉松主持。
  • 理論物理考研之可行性報告
    目前,各個院校的理論物理的研究方向及名稱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理論物理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粒子物理和量子場理論、超弦理論和場論、引力理論和宇宙學、統計物理和理論生命科學、生物物理學、原子核理論、量子光學、等離子體理論等。 粒子物理和量子場理論:粒子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及基本相互作用規律的物理學前沿學科。
  • 最大的科普=理論物理=《宇宙物理體系》
    最大的科普=理論物理=《宇宙物理體系》:在網上經常碰到「科普」這個詞,那科普什麼呢?是科普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還是《宇宙物理體系》呢?相對論量子力學有效成分=0,是經典力學之後的理論物理嚴重倒退至玄學巫術。那就科普正確的理論物理吧,正確的理論物理已備好,它就是《宇宙物理體系》。《宇宙物理體系》它揭開了宇宙奧秘,找出了宇宙大自然萬物運行機理的統一解釋即物性(物質基本性質)。
  • 物理最前沿的理論是什麼?
           物質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如果不知道,就不是最前沿的物理理論。       電子作為物質,在高能粒子對撞機裡卻難以找到物質產生的原因。這是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錯了。
  • 《宇宙物理體系》對理論物理諾獎進行打假
    《宇宙物理體系》對理論物理諾獎進行打假: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了一百年,在這一百年中,理論物理是倒退的,即相對論量子力學相對於經典力學來說是退倒的,退倒到玄學巫術。也就是說,在理論物理方面諾獎頒發基本是錯發的,比如:1,萬有引力錯誤,那麼有關萬有引力方面的諾獎頒發為錯發。2,相對論荒謬,那麼有關相對論方面的諾獎頒發為錯發。3,量子力學荒唐,那麼有關量子力學方面的諾獎頒發為錯發。4,粒子物理由於電子顯微鏡顯微原理不成立,無法觀察到粒子尺寸,那麼粒子發現的諾獎頒發也為錯發。
  • 偉大的物理學家往往是理論物理學家,理論物理比實驗物理重要?
    從結構上看,物理學是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家可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及實驗物理學家兩大類。在理論方面沒有做出成就而在實驗方面有成就的是實驗科學家,比如丁肇中、吳健雄。在理論方面有成就而在實驗方面沒有成就的是理論科學家,比如楊振寧、李政道。
  • 理論物理專業是個啥?
    年提出拓撲絕緣體到2015年發現外爾費米子,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提出標準模型到2012年找到希格斯粒子,從1916年廣義相對論誕生到2016年全民刷屏引力波,物理學領域的理論和實驗進展如海浪般奔湧而來。 理論物理學的主要工作是解決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空間的幾乎所有物理問題,終極目標就是弄明白上帝是如何構造這個世界的——敢窺探上帝的心思,恐怕也只有物理學家有這個膽子。 理論物理這個專業匯集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你知道頭髮亂糟糟的愛因斯坦嗎?他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
  • 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通過驗收
    9月4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9名知名專家組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武向平院士擔任組長。
  • 研究院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A++級二級學科名單
    2005年國務院學位辦在法學門下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5個二級學科(含原屬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故目前12個學科門下共有81個一級學科,392個二級學科。本評價不含軍事學,不含設立時間較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
  • 《宇宙物理體系》的前景是佔領世界理論物理市場
    《宇宙物理體系》的前景是佔領世界理論物理市場:1999年的春天,馬雲在湖畔花園的家中對18位合伙人開會,憧憬未來的阿里巴巴,那時,馬雲言,大傢伙有點懵的眼神。今日,《宇宙物理體系》言,《宇宙物理體系》的前景是佔領世界理論物理市場,誰又相信呢?電商馬雲,理論物理《宇宙物理體系》。
  • 理論物理三大天才
    理論物理三大天才:1,阿基米德:槓桿原理,浮力規律。此樸素物理。2,牛頓: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慣性。此開始觸摸到物質基本性質,甚關鍵觀點。3,《宇宙物理體系》=揭開宇宙奧秘=宇宙大自然萬物運行機理的通盤解釋。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會議紀要
    他們向大會展示了國家大工程川藏線建設,地鐵建設中的地質風險、風險防控措施和地球物理關鍵技術應用成果,國家深地實驗室建設中的工程地球物理問題及技術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發展中的熱點及工程地球物理問題。本次學術年會設立 「2020年中國工程地球物理優秀論文獎」(致力科技獎)。
  • 愛因斯坦的崎嶇諾獎路,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的激烈交鋒
    物理學可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兩大方向,自然而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好像華山派氣宗和劍宗之爭一樣,在 20 世紀初,實驗物理和理論物理之間是誰也看不上誰。(指部分極端的物理學家,並不是全部)理論物理是從理論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的學科。
  • 現代理論物理已經發展到多麼令人震驚的水平了?
    作者:Max Snow連結:現代理論物理已經發展到多麼令人震驚的水平了?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縱觀整個物理學史,我認為真正令人震驚的不是公式變得有多複雜(地心說搞得也挺複雜的。。。),而是物理學已經越來越脫離直觀了,甚至變得有些變態起來?
  • ...窮「理」盡微——走進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前沿重點實驗室
    2004年,周善貴辭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一職,來到理論物理所做副研究員,並在2008年理論物理前沿重點實驗室成立後,成為實驗室最早的固定成員之一。  當初,他做出這個決定,正是因為理論物理所的「開放」。「當我還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時,就已經享受到了這裡開放帶來的福利。當時,理論物理所的資料室是國內特別好的資料室,大家都可以到這裡來查資料。」
  • 2016考研專業:理論物理專業
    本文為大家介紹理論物理專業。它既是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又與物理學乃至自然科學其它領域的很多重大基礎和前沿研究密切相關。其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宇宙學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它將推動整個物理學乃至自然科學向前發展。
  • 2020陝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人才招聘公告
    學院不斷加強物理學與光電信息工程的交叉融合,在目標與環境光電特性、光電子技術等領域具有優勢地位。設有物理學、光學工程2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4個博士授權點)以及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碩士授權點: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無線電物理、光學、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