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月新發的
7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牽動人心
症狀跟疫情初期有何區別?
今(11月26日)晨
記者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獲悉
7例確診病人均為普通型
市級專家組多學科團隊
對他們進行個體化治療
對每人採取不同針對性的措施
目前,病人情況穩定,其中最早發病的祝橋營前村患者王某某症狀已消失,只是核酸還未轉陰。
營前村患者核酸尚未轉陰
此前,祝橋營前村「解封」時,有傳言說患者王某某將出院回家。不過,記者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獲悉,王某某並沒有出院,仍在接受隔離治療。目前他的狀態非常好,肺部炎症吸收,但核酸尚未轉陰。接下來仍將密切注意他的情況,直到他兩次核酸陰性後,再由專家評估,符合國家標準才可以出院。如果順利的話,最快下周可以出院。
這批患者均為普通型,沒有重症,治療上強調的是對症支持,採取中西醫共同治療。
上海市公衛中心醫務部主任沈銀忠告訴記者,其中兩對夫妻都安排了雙人間,給予人性化照顧和心理疏導關懷,目前情緒都比較穩定,胃口也正常。一對夫妻中的男性患者吳某某病情稍重一些,肺部病灶較多,但通過及時治療和精心護理,沒有繼續進展。
「在疾病早期就被發現,立即採取隔離治療,有效阻斷了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同時對患者自身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避免進展到重症,可加快他們的康復。」沈銀忠透露。
味覺嗅覺變化,待進一步研究
病人中好幾位有腹瀉症狀,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嗅覺、味覺減退甚至消失。是不是這次的病毒比較「特殊」?
對此,沈銀忠解釋說,疫情早期,由於對新冠病毒認識不夠,大家關注的重點是發熱及呼吸道症狀,無論醫生還是患者都不會去刻意關注嗅覺和味覺,甚至醫生接診時都不會問。再加上原來收治的新冠病例有基礎病的老年人較多,這些人可能本身對嗅覺和味覺的敏感程度就不高,所以早期嗅覺味覺的改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現在,隨著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入,對嗅覺味覺等異常的關注也在逐漸增加。至於為何會出現這些症狀,還需進一步研究。
幾個月前發表在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會會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嗅覺和味覺發生改變這一症狀,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例高達41%。其中中國、德國和法國患者嗅覺或味覺障礙的發病率分別為32%、69%和49%。英國查爾斯王子就是喪失嗅覺的新冠患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嗅覺或者味覺減退,因此專家建議將嗅覺或味覺障礙納入新冠排查標準。
25日全國新增本土病例9例
均在內蒙古
11月2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2例(上海5例,廣東4例,江蘇1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9例(均在內蒙古);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例(均在上海),本土病例1例(在內蒙古)。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0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925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78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382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543例,無死亡病例。
上海新增5例境外輸入病例
新增治癒出院4例
上海市衛健委今早(26日)通報:11月25日0-24時,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5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治癒出院4例,其中來自沙烏地阿拉伯1例,來自匈牙利1例,來自西班牙1例,來自法國1例。
病例1為中國籍,在加拿大留學,11月14日自加拿大出發,11月15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2為中國籍,在法國生活,11月22日自法國出發,11月23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3為中國籍,在阿聯工作,11月23日自阿聯出發,當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4為中國籍,在美國生活,11月22日自美國出發,11月24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病例5為中國籍,在西班牙生活,11月24日自西班牙出發,當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期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5例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已轉至定點醫療機構救治,已追蹤同航班的密切接觸者57人,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
11月25日0-24時,無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截至11月25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970例,出院918例,在院治療52例,無重症和危重症。現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3例。
截至11月25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49例,治癒出院335例,在院治療7例,死亡7例。現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11月25日24時,尚在醫學觀察中的無症狀感染者0例。
病毒在變,防護措施不變
「對於新冠病毒,目前了解了一些特性,掌握了一些臨床救治的規律,但還有很多未知。」沈銀忠說,新冠病毒會對人的全身系統造成損害。病毒還在變異中。
不過,病毒本來就是千變萬化的,但對於普通市民來說,防護措施「那幾條」就夠了,只要堅持做好,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現在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不僅能應用到防範新冠病毒,對預防所有經呼吸道傳染的疾病,比如流感,也很有效。因此堅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相當重要。」
沈銀忠說,不管是物傳人還是人傳人,戴口罩和洗手都是我們有效隔絕病毒的「法寶」,平時出門要隨時攜帶口罩,乘坐公共運輸或是去人員密集場所,一定要戴好口罩。在人員密集場所,如商場、地鐵等場合,還要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在戴口罩前、脫口罩後、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倒垃圾等行為後,都要認真洗手。此外,打噴嚏、咳嗽時要記得遮住口鼻,儘量避開他人。可以用紙巾或手肘遮擋,防止飛沫噴濺。沒有清洗過的手不能隨意觸摸眼部等其他部位。
各位不要大意
還是繼續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