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多數音頻初燒玩家一樣,享受於人聲女毒帶來的松潤甜,筆者一直期望能尋覓到一款能讓我目前不再折騰的高素質圈鐵耳機。前期也曾考慮過森海、舒爾等國際大牌的部分型號,不過由於前端設備是從國磚煤氣爐飛傲X5一路升級過來的新品旗艦X7,因此順理成章的潛意識裡就側重於關注和該品牌的播放器調音較搭調的部分耳機,也正因為此,作為飛傲好基友的推薦品牌達音科旗下的高端三單元圈鐵耳機進入了筆者的視線。
按理說達音科現目前已上市的高端三單元圈鐵耳機的型號為DN-2000J的,為何筆者最終卻鍾情於老款的DN-2000呢?因為經過一番打聽比較,雖然論材質單元以及綜合素質新舊兩款耳機實力都難分伯仲,但從調音取向來看,很顯然老款的DN-2000的表現更適合筆者的喜好,正如森海的HD600時隔多年依舊有眾多擁簇的粉絲一般。
都知道動圈單元的優勢在於頻響及聲場方面,特別是低頻的下潛深度和力度;而動鐵單元見長的是瞬態和解析,尤其在細節還原上表現出色,同時易推出好聲也是其一大優勢,曾經糾結與動圈好還是動鐵好的燒友在圈鐵耳機誕生後終於獲得了魚和熊掌兼得的幸福感。當然,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AKG的K3003,除了確實有其獨到的設計及調音外,從其剛發售時到如今一路跳水的信仰價也著實感人。而此次筆者圓夢分享的達音科DN-2000圈鐵耳機多少有些追尋圈鐵前輩足跡,同樣以單動圈+雙動鐵的組合形態,同時頻響範圍也比肩做到了10Hz~30KHz的極致。
就DN-2000的硬盒包裝配色來看,深邃黑底色映襯下的金色耳機效果圖顯得十分招眼,作為曾經的旗艦確實有那麼幾分高端逼格。盒子背面是廠商對自己這款產品的定位點評,以及配件的相關說明,具體包含哪些還是下邊去看實物來得直接。
較為貼心的是,在書頁般盒蓋的內側圖文並茂的印刷有配件中套環的使用說明和直觀的頻響度差異,顯得相當的專業範;而針對不同的佩戴習慣還介紹了耳夾及繞耳佩戴的示意圖,即便是初次接觸的燒友也可以一目了然的選擇自己的需求。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完全揭開盒蓋後,首先並不是固定在高密泡沫孔洞內的主角耳機吸引了我的眼球,而是下邊的鋁合金本色的漂亮金屬盒子更加的抓眼,有那麼點喧賓奪主的感覺,當然如果耳機本身也很優秀的話那就是錦上添花的好事了,至於藏了啥寶貝,不知情的朋友也別急,稍後就給大家揭秘。
回到此次為大家分享的產品主角,不得不說DN-2000的造型很像子彈,金色的腔體活脫脫就是彈殼的即視感。由此也能看出達音科作為老牌耳機大廠,對於金屬材質耳機的CNC製作工藝水準,特別是細看下的幾處鑽石切邊處理都把控得很是到位,有層次但感受不到毛刺,光澤度與手感俱佳。
那麼究竟比耳機更搶眼的金屬盒子裡藏有啥寶貝呢?儘管之前未曾有接觸過達音科的產品,但也久聞其配件大廠的美名,料想盒子內也裝的是耳塞套以及前邊盒蓋上印刷有的金屬調音環、耳掛等配件。不過單看這個很起來很堅固厚實,且採用了波紋減震設計的金屬盒子來看,可靠實用性方面能夠勝任的場景還是相當的多,耳塞放在這個盒子裡邊即便是戶外惡劣環境使用都不怕折損了不是。
儘管是有了心裡準備,但瞬間還是被盒子內的一大堆配件所震懾,一度懷疑這是買配件送耳機的節奏麼,看起來比KFC的全家桶可豐盛多了。耳套方面算上已裝在DN-2000上的那1對,共提供了7對矽膠套、3對雙節套和1對海綿套;而高端耳機常見的飛機頭、3.5轉6.5轉接頭也盡在其中;而能一定程度改善調音的金屬調音環也提供了厚度不一的6對(調音環的尺寸分別為1.2mm、1.5mm和2mm);此外還有能改善佩戴貼合舒適度的2對矽膠鯊魚鰭和2對矽膠墊以及耳掛、線夾。
再次聚焦主角DN-2000,除了前邊提到的子彈般的造型,其構造方面也比較特別的採用了鋁合金腔體+不鏽鋼導管的組合設計,使得全金屬耳機的總體質量得以控制,不過略遺憾的是不鏽鋼導管沒有像新品DN-2000J那樣增加防滑槽設計,使用中可能會存在部分耳套滑脫的情況。二段式的導管部分可以套上不同寬度的金屬調音環,以此決定耳機入耳的深淺密和度,一定程度實現聲音的微調。
很多燒友都有佩戴入耳式耳機容易鬆動脫落的苦惱,除了佩戴耳掛來解決,矽膠鯊魚鰭和矽膠墊的引入算是達音科DN-2000上的一大加分亮點,儘管筆者平時佩戴不需求藉助輔助支撐也能妥妥的塞在耳內,但也按對應的L、R左右聲道標識裝上體驗了下,確實能讓耳機佩戴入耳後更加貼合緊密,並且矽膠的柔韌度讓耳廓也沒有不舒適的感覺。
DN-2000耳機的線材粗看表皮的話確實發燒範不足,聽診器效應一定程度也是存在,好在柔韌度和彈性還算不錯,並且不容易打結。實際上據官方宣稱採用的是高純度OFC無氧銅線,目的是為了提高解析度,改善重放聲的音質,至於用這種表皮料則是出於耐磨和防油汙考慮,那麼對於這種低調悶騷的出發點,也只有消費者真正試聽後才能理解和評判了。
耳機的分線器和L插的金屬材質上分別印有品牌DUNU標識和唯一的序列號,另外在線材上還套有可滑動調節的矽膠束線帶,達音科在產品細節上的考慮較為用心,當然多一些設計在防偽辨識上也能更加方便點。
作為耳機核心的單元部分,開篇參數中也提及了三單元的DN-2000採用的是一圈兩鐵的組合,其中兩枚動鐵單元為樓氏出品。而從官方給出的16歐姆阻抗和102dB的靈敏度來看,很顯然DN-2000歸屬於低阻抗但靈敏度適中的耳機,但並非絕對的是靈敏度指標只是針對1kHz下的標準參數,因此其雙動鐵在高頻下的靈敏度表現卻出乎意料的雀躍。此次的聽感體驗部分,筆者選擇了M號的白色矽膠套搭配紅色金屬調音環的組合。
對於主觀聽感,一直以來任何耳機都沒有絕對的統一口徑,因為每個人的聽音取向和喜好風格都不盡一致,因此更多的是提供參考,心存疑惑的情況下最好是想辦法試聽後再下論斷。此次DN-2000的聽感總結是寫在入手3個多月以後,耳機基本也煲得差不多了,個人認為多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首先作為多數人常用便攜聽音前端設備的手機,16歐阻抗的DN-2000確實推起來沒有多大壓力,而筆者通過搭配iPhone 6s Plus作為參考,開聲就能帶來脫胎換骨的驚喜,底噪乾淨,亮點在中高頻,解析力很通透,對樂感和人聲的把控度也調教得很是不錯,特別是流行女聲聽起來比較抓耳,諸如比較有代表性的王菲、梁靜茹的曲目都能出色的演繹,這種天籟般的空靈以及涓涓流水般的細膩聽感真能讓人久聽不累。
不過搭配果機在低頻方面的表現則相對中庸了一些,總體感覺量感適中,彈性尚佳,下潛一般,聲場較小。很顯然大家選擇這類耳塞並不是為了去追求低頻的爆棚感,恰如其分的低頻表現雖不能增色但也不至於扣分,比如個人就傾向於這種低頻不渾所帶來更明顯的器樂分離度。
換上好基友飛傲家的新旗艦X7後效果提升較為明顯,三頻的銜接更加的順暢自然,雖然X7標配的AM1(IEM)耳放模塊推力不高,但也強過一般的智慧型手機很多。通過同樣走高保真解析流的國磚搭配,DN-2000換來了非常純淨的底噪和非常豐富的細節表現,由此帶來了高頻弦樂在密度和延伸方面的出色表現,當然了,太高的解析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部分曲目可能會聽出本身存在瑕疵的毛刺感。
中頻方面的表現是足以讓筆者最動容的地方,比手機類比能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是,人聲的結像力變強了,歌者的情感渲染也更到位了,有那種慵懶暖人的臨場氛圍,很多時候會有歌者就在面前吟唱的遐想。低頻方面雖然量感的改觀依舊不算太大,但是瞬態的提升和彈性的彌補還是非常的明顯。個人覺得,DN-2000這款耳機應該就潛力而言還應該有提升的空間,但畢竟每個人對音樂風格的需求側重點不盡相同,在筆者現有的器材中,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飛傲的國磚所帶來的樂感已足以讓我滿意。
那麼最終在筆者看來,目前作為達音科次旗艦的DN-2000三單元圈鐵其實寶刀未老,耳機本身的設計做工和素質在千元級的圈鐵產品中也很有存在感。不過對於品牌認知度還不夠高的達音科而言,建議大家可以有條件先進行試聽對比後再最終作出選擇,一句話歸結為適合自己喜歡的才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