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什麼不把外公放家裡」,看這媽媽如何回應

2020-12-02 阿瓜阿果

很多人忌諱跟孩子談「死亡」,就像談多了,自己會沾上晦氣似的。

魯迅先生對人們這種心態的描述很精闢:

話說有一戶人家生了個大白胖小子,很多人前往祝賀。有人說,「這孩子以後會賺很多錢」,主人笑容滿面送糖果;有人說,「這孩子以後會當官」,主人很滿意,給客人送茶遞水;最後有個人說,「這孩子以後會死」,主人氣憤之極,把那個客人暴打了一頓。

「人都是會死的」,這是一句真理啊,可就是很多人忌諱,老人們平時也不讓孩子和年輕人談論這樣的話題。可我是不信邪的,偏偏就犯了「老祖宗禁忌」——跟孩子大談「死亡」。

前幾天,我家兒子聽同學說,「清明了,要到山裡去看外公」。孩子回家後問我:「媽媽,為什麼南南他們家要把外公放山裡,不放家裡?」

家裡的老人立即說:「我小時候如果說這些,會被所有人批評的……」言外之意是,我們最好忌諱一點,不要談論「死亡」。

很明顯,我家孩子還沒懂「死」的意義,他不知道人死了,就不能跟活人一起生活的。

我想起了幼兒認知的《死亡認知清單》,大家也可以對照一下下面的清單,你便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年齡孩子對死亡的認識:

* 嬰兒階段(0-2歲)

寶寶可能會哭著找爺爺(死去的親人),他/她只知道每天陪他的親人不見了,很焦慮地哭鬧。

* 學齡前階段(2-4歲)

孩子可能會問:「姥姥(死去的親人)蓋上被子,怎麼吃東西啊?」

這年齡的孩子以為,人死了還需要呼吸和吃飯。

* 幼兒階段(4-7歲)

孩子可能會說:「湯姆貓每次被打死了,都會重新活過來,我知道大爺(死去的親人)也會回來。」

這年齡的孩子以為,人死了精神還在的,還會像以前一樣的。

* 兒童中期(7-10歲)

孩子可能會問:「如果我病得厲害,會死嗎?」

這年齡的孩子,才算開始真正理解了「死亡」,對死亡有較多的恐懼。

* 前青少年期(10-12歲)

孩子可能會說:「我不知道失去爸爸會是怎樣的滋味。」

這年齡的孩子,對死亡有了更多的理解,也開始思考與人生有關的東西。

大家了解了這些,在清明掃墓時,遇到孩子相關的行為和問題,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

我的思考被孩子的問題打斷,他沒理會老人的話,又問了一次:「為什麼南南他們家要把外公放山裡,不放家裡?」

「這其實取決於不同的風俗。」我繼續跟兒子說。

土耳其有一個叫『加泰土丘』的地方,會把死去的親人埋家裡。當親人死了之後,那裡的人們會把親人用蓆子捲起來,埋在地板下。如果哪天要搬家了,會把骨頭挖出來一起帶走,以表達對死去親人的不舍和懷念。」

看到兒子饒有興致,我繼續說,「他們之所以把死去的親人埋地板下,這是因為當地的人認為,這是他們對死去親人最好的懷念方式。可是,很多地方都不是這樣做的!」

接著我陪孩子一起到網上找資料,存放死去親人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 海葬:一些海邊的國家,會把死去的親人裹起來,用石頭沉進海裡。

* 天葬:一些高山的國家,會把死去的親人放野外,讓野獸吃掉。

* 防腐保存:用植物汁液或鹽水,浸泡塗抹死去的親人,永久保存。

* 懸掛山崖:用木頭棺材把死去的親人,懸掛在一般人到達不了的山崖上。

* 把親人「戴」身上:西方一些家庭,會把死去的親人骨灰加工成飾物佩戴,表示「親人還陪伴在身邊」。

……

兒子聽得很驚奇,說到最後,兒子突然問:「媽媽,我以後死了,你能把我發射到太空嗎?」

我哈哈大笑起來,「嗯,說不定那時候會流行太空葬!」

家裡的老人看到我們不僅忙得不亦樂乎,還嘻嘻哈哈地談論,只得無奈地又在一旁說:「我小時候如果說這些,會被所有人批評的……」我在想,時代不同了,孩子們需要客觀地認識這個世界。

第二天早上,兒子告訴我,他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有趣的夢。夢裡,他見到了一個很久也沒見面的小哥哥(一年前生病去世了)。小哥哥在夢裡說,他住在樹洞裡,能變成各種小動物。兩人玩著玩著,就變成了兩隻小鳥,在綠色的森林裡飛翔。臨分別時,小哥哥變成的那隻小鳥告訴他:「我很後悔沒多吃零食……

我笑了,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當一個孩子對「死亡」有較好的理解,他就會更熱愛他所擁有的生活!

這,也是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關鍵詞:清明節、掃墓、認識死亡、死亡教育、親子對話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今年的清明節為什麼禁止娛樂活動?
    4月4日,可以選擇玩單機遊戲,也挺好的,心裡想想,我中華民族受到了這樣磨難,我們挺過來了,有很多同胞離開了,今天清明節,我緬懷他們,我不玩網遊了,玩單機。這難道不令人尊重嗎。4月4日,吃個火鍋吧,順便朋友幾個打打牌,看個電影,巴適。奧對了,今天是全國緬懷日,10點開始我要默哀3分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 孔東梅:還原人性化的外公毛澤東(圖)
    純白襯衫,鮮紅圍巾,孔東梅在這座屬於她的包浩斯藝術空間內顯得悠閒自在。背景中一排關於外公毛澤東的傳記、雕塑、書畫……這些是798「菊香書屋」的標識,當然也是孔東梅身上抹不去的印記。一眼便能識別的,是她下巴上一顆與外公一樣「卓爾不群」的偉人痣。1949年至1966年的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是毛澤東那段時間裡大部分活動的場所。
  • 清明節骨灰必須落葬?朝鮮族男孩選擇了骨灰鑽石(鑽石葬)兩不誤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述的便是清明祭拜的情景。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緬懷先祖的形式,不僅弘揚了孝道親情,還喚醒了同族人的共同記憶,有力地加強了民族凝聚力和歸宿感。清明節不僅是公認的祭祀懷祖的節日,也是眾多逝者家屬中意的安葬吉日。
  • 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農曆
    現在是三月末,十月即將到來,意味著清明節也即將來到。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固定在4月5日前後,但提起農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清明節為什麼是陽曆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把!
  •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現象,這樣給孩子漲知識吧
    比如我不會很正式地教小樣數數,但如果時機合適,像是吃飯的時候要分筷子,去動物園的時候要買門票,我就會問小樣,「我們有幾個人,你幫媽媽數數吧。」同樣的,遇上清明節這樣特殊的日子,我們肯定不能放過機會,得趁機教孩子點東西。
  • 明天清明節,這道傳統美食必然要吃,寓意一年順利又健康
    一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節都是悲傷的,這也是為什麼"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廣泛流傳的原因。在這個時候我們都要去祭拜自己離去的親人,但是這也是一個踏青的好時機。在清明節,南方北方都必做這道美食,寓意一年都健康,好運常伴。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艾葉青團的具體做法吧!準備食材:嫩艾葉,糯米粉,白糖,植物油,豆沙餡,食用小蘇打,抹茶粉做法:1. 將水煮開,加入一小撮小蘇打和200克艾葉,焯水一分鐘左右,過冷水撈出並且把水分擠幹。
  • 喬欣正面回應:沒有上海房產,不希望去家裡拍攝,理由卻有點牽強
    節目中,喬欣正面回應了關於三億豪宅的傳聞。原來,那棟豪宅是節目組的樣板房,並非是喬欣名下的房產。其實,很多網友對喬欣的家庭背景很好奇,喬欣也坦言:爸爸確實是做生意的,家境也比較富足,但是,絕對沒有傳說中那麼誇張。不過,喬欣卻沒有讓節目組去家裡拍攝,反倒是公開了目前居住的酒店式公寓。喬欣的住處很簡約,生活也很節儉。
  • 若人類祖先清明節託夢,一定會告訴孕媽這句話
    為什麼吃魚的孩子聰明,特別是海魚,咱們暫且拋開營養價值分析,先來講個關於祖先的故事。 一提到物種的進化我們能首想到的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的猿類可不是人類的祖先,而是曾經的「兄弟」,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化,最終一支獲勝成為人類。這和我們今天所講的孕期吃海魚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 Jasper爬到外公頭頂看電視 曾嫌棄外公的英語水平
    11月15日晚,應採兒老爸通過微博曬和外孫Jasper合影,並稱:「看他的日常起居生活,就知道他必定是……人 上 人 !」照片中,應採兒老爸一副「葛優躺」的姿勢,Jasper坐在沙發靠背上,腳踩著外公的肩膀,霸氣十足。》》》
  • 清明節為何要吃刺薊面
    不像野地裡的刺薊,太多的暴露於外,沒有小麥的遮擋,又長時間的經歷風吹日曬,看起來也便粗糙的多,刺長且更硬,太多的滄桑,我們便零落了。採了這稚嫩的刺薊的幼苗,自然是為了用而採的,不只是為了好採而採的。  清明節上墳,大概只要是國人便都知曉的,而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上墳更顯著了地方上的風俗習慣。清明節上墳家家戶戶必是要帶上刺薊做成的面,相當於現在麵館裡熱賣的菠菜面。
  • 紅樓夢裡,為什麼探春與清明節關聯密切?
    這兩句話,說的正是探春遠嫁時的情節。也就是說,探春在清明時節遠嫁。為什麼一定是在清明,而不是別的比較喜慶的節日呢?因為清明時節,農曆來說,在三月前後。古代人,清明節有春遊的習俗,春遊又叫探春或尋春,也許這正是曹公給三姑娘取名探春的由來,也是探春生日為什麼放在三月初三的緣故吧。
  • 家裡為什麼不能放綠蘿 家裡為何不能放綠蘿
    那麼家裡為什麼不能放綠蘿呢?其次是汁液有毒,綠蘿的汁液帶有一定的毒性,放在家中養護時,如果不小心誤食,會傷害到口腔等軟組織細胞,出現吞咽東西困難、嘔吐等中毒現象。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作者認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掃墓,因為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麼建議你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  22、為何清明節前會夢到逝去的先人  一些人幾乎每年清明節前一段時間總會夢到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或者朋友,甚至在夢中還跟他說話聊天。其實,這已經很明顯地告訴你該去給他們掃墓了。最近就有很多朋友給鄭博士來函說自己夢到已故的親人。
  • 為什麼家裡不能放龍 擺放禁忌 方位
    龍其實在中國是能力的象徵,能力強的人屬於王者,因此很多人會在家中放龍的擺件,但是又有人說家裡不能放龍,那麼下面就由家居風水為大家揭曉下為什麼家裡不能放龍?擺放禁忌和方位?為什麼家裡不能放龍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即家裡不能掛龍,這是因為龍在傳說中的形象是非常剛烈且高大的,他們認為一般的人難以駕馭住龍這種虛擬神獸,如果在家中懸掛龍,那麼就會導致家中的風水被龍衝撞,致使家人容易遇到血光之災,其實這種看法真的是太片面了。
  • 我小外公的對聯故事
    我一共有三個外公,他們是同胞兄弟,生我媽媽的是老二,大外公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直系外公在一九八六年正月也離開了人世,多少也有些印象。但最有交往的是我的小外公:高挑、消瘦,高高的鼻梁,長得一表人才。是武寧縣橫路鄉中小學國家高級教師,於二〇一〇年離世,享年八十有三。
  •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句子 2020清明節掃墓思念親人朋友圈文案
    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習俗,大家會帶上祭品掃墓,寄託對逝者的哀思。那麼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的話語有哪些呢?黃花清酒放墓前,焚香數支訴祈願。九泉之下享平安,後代蒙澤福綿綿。勞動節祝福語  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姓在名在人不在,思親想親不見親。清風習習催秧綠,明月悠悠映墓地。一方哀思載不動,兩行熱淚滿胸腔。  梨花風起正清明,結伴尋春滿洛城。一絲和風拂臉頰,三尺杏壇開新花。碧草如茵露笑顏,清漣幾許把歌唱。日暮歡笑踏斜陽,萬株楊柳屬流鶯。
  • 聰明節為什麼是清明節?聰明節是什麼...
    聰明節為什麼是清明節?聰明節是什麼節日?螞蟻莊園1月6日的題目可能難住了很多的用戶,因為大多數的用戶都沒有聽說過這個聰明節,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螞蟻莊園1月6日正確題目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清明節》_《清明節》是什麼意思-天氣網常見自然現象
    清明,不僅是一個極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俗演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作「清明節」。民間自古有著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豐富的紀念和娛樂活動,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 多地解封,著急打工的農民工卻不走了,為什麼?看完心裡有數了!
    雖然現在我國除了武漢以外,其他地區已經陸續解封,但是以前著急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在解封後卻不著急走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一,進城後找不到工作。雖然現在各地已經陸續解封,但是早在各地解封之前,就已經有一些農民工進城務工。
  • 家裡放一物絕對沒蟲子 家裡放點什麼有效驅蟲 如何去除床上的蟎蟲
    炎熱的天氣會使家裡出現許多蟲子,不僅會咬自己的衣服,也會叮咬皮膚,給日常生活帶來許多煩心事。對於此種情況,最好在家庭放一些東西,以此防止小蟲子的出現。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家裡放一物絕對沒蟲子,順便來說說家裡放點什麼有效驅蟲以及如何去除床上的蟎蟲一、家裡放一物絕對沒蟲子對於蟲子出現在家裡的現象是非常令人心煩的,因此,最好採取一些方式避免蟲子進入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