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探測太陽系外行星光線 或揭飛馬座51b謎團

2021-01-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外媒稱,位於智利安第斯山區的天文望遠鏡日前首次探測到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一顆行星的光線。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飛馬座51b的體積、軌道和大氣等方面的謎團。飛馬座51b是一顆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約51光年的系外行星。

據西班牙《先鋒報》4月22日報導,這一發現至關重要,因為使用了直接探測系外行星信號的新技術,有助於推動此類星體的研究。

飛馬座51b是天文學家非常熟悉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在1995年成為第一顆被發現的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但是迄今無人能夠捕捉到來自這顆行星的任何直接信號。它的存在是通過對恆星施加的引力作用而推斷出來的。在行星繞著恆星運轉的過程中,恆星會略微朝向和遠離地球。

根據它的恆星的周期性振蕩,可以推斷出這顆行星每隔4天公轉一周,因此它很可能距離它的恆星非常近,表面溫度大概在1000攝氏度左右。還推斷出它的質量應該大於土星。

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周刊上的最新發現指出,飛馬座51b的質量相當於木星的一半,從地球上看,它的軌道有9度的傾斜度。從它的恆星反射的光線總量來看,雖然質量小於木星,但體積應該大於木星。

能夠取得這些進展要得益於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探測工具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而探測結果是基於都卜勒效應:當一顆恆星遠離地球時,到達地球的輻射會變得更紅,當恆星靠近地球時,輻射變得更藍。在來自於飛馬座,每4天振蕩一次的信號中,研究人員辨認出另外一種更微弱,但向著紅色或藍色的移動更突出的信號。

振幅加大是因為這種更微弱的信號來自於比恆星移動更快的星體。因此,這個信號應該來自於這顆行星,是恆星反射的光線。

研究負責人、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若熱·馬丁斯說:「這項技術非常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測量行星的質量及其軌道的真實角度。也有助於我們推算它的反射率,並用來推斷其表面和大氣的組成。」(編譯/何冰)

相關焦點

  • 徑向速度法簡介——發現飛馬座51b
    而飛馬座51b圍繞的恆星是飛馬座51(51 Pegasi),它的質量約是太陽的1.045倍,直徑約是太陽的1.025倍,和太陽很像。飛馬座51b則和我們的木星很像,質量約為木星的一半,體積約是木星的兩倍,但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它的恆星,約為水星與太陽距離的六分之一,使得它的公轉周期只有4天左右。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虎嗅網
    很快人們證實,這不是一個雙星系統,而是一個質量至少是地球150倍的類似木星的行星,這顆行星依隨它的母星被命名為飛馬座 51b。令人驚訝的是這顆巨大的行星離母星飛馬座51恆星特別近,根據中學物理課提到的克卜勒定律,行星軌道半徑越小,公轉角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它公轉一圈只需要四個地球日。
  • 太陽系外有沒有另一個地球
    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不誇張地比喻,就好像在大海中航行的水手試圖觀察遙遠燈塔光輝下的一隻飛蟲那麼困難。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在茫茫宇宙中還有許多其它的行星,就連牛頓都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這一猜想,但無論科學家或者普通人是如何確信這件事,在這兩位獲獎者於1995年發現圍繞飛馬座51b星的系外行星之前,人類還沒有直接觀測到與地球類似的系外行星的證據。
  • 用中學生能聽懂的語言講2019諾貝爾物理獎(下):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
    外星人用這樣的方法來找地球(探測地球影響太陽每秒9釐米的運動速度)就更難上加難了。在1995年以前人們在這方面的努力一直沒有收穫,希望看起來很渺茫,到底能不能通過都卜勒效應探測到恆星-行星系統中恆星微弱的相對運動?飛馬座(Pegasus)在秋季北方的天空比較明顯,包括一個近乎正方形的大四邊形。
  • 「飛馬座」接棒「空中油輪」
    請看專家相關解讀——一波三折境遇尷尬的「後起之秀」作為全球性遠徵力量的組成部分,加油機對軍事強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縱觀空中力量發展史,美國對加油機的研發使用始終報以極大熱情。2011年,美國空軍正式宣布選擇波音公司的KC-767加油機,將其命名為KC-46A「飛馬座」,要求波音公司在2017年之前交付18架初始運營的該型加油機,並且通過籤訂合同,約定將接收179架「飛馬座」加油機。但事與願違,「飛馬座」的交付患了和F-35戰鬥機一樣的「拖延症」。
  • 飛馬座的那些事
    ‍▼‍M15 非常容易尋找,它就在飛馬座2.4等的飛‍‍‍‍馬座ε的西北邊4.2°的位置。‍你可用雙筒觀測到它,但無法分解出成員星。‍‍‍‍‍‍‍右上角為NGC 7331左下角為史蒂芬五重星系拍攝:方舟NGC 7331位於飛馬座邊緣,接近蝎虎座的天區,是一個中等大小的螺旋星系,距離地球約4000萬光年,1784年被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