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外媒稱,位於智利安第斯山區的天文望遠鏡日前首次探測到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一顆行星的光線。這一發現有助於揭開飛馬座51b的體積、軌道和大氣等方面的謎團。飛馬座51b是一顆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約51光年的系外行星。
據西班牙《先鋒報》4月22日報導,這一發現至關重要,因為使用了直接探測系外行星信號的新技術,有助於推動此類星體的研究。
飛馬座51b是天文學家非常熟悉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在1995年成為第一顆被發現的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但是迄今無人能夠捕捉到來自這顆行星的任何直接信號。它的存在是通過對恆星施加的引力作用而推斷出來的。在行星繞著恆星運轉的過程中,恆星會略微朝向和遠離地球。
根據它的恆星的周期性振蕩,可以推斷出這顆行星每隔4天公轉一周,因此它很可能距離它的恆星非常近,表面溫度大概在1000攝氏度左右。還推斷出它的質量應該大於土星。
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周刊上的最新發現指出,飛馬座51b的質量相當於木星的一半,從地球上看,它的軌道有9度的傾斜度。從它的恆星反射的光線總量來看,雖然質量小於木星,但體積應該大於木星。
能夠取得這些進展要得益於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探測工具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而探測結果是基於都卜勒效應:當一顆恆星遠離地球時,到達地球的輻射會變得更紅,當恆星靠近地球時,輻射變得更藍。在來自於飛馬座,每4天振蕩一次的信號中,研究人員辨認出另外一種更微弱,但向著紅色或藍色的移動更突出的信號。
振幅加大是因為這種更微弱的信號來自於比恆星移動更快的星體。因此,這個信號應該來自於這顆行星,是恆星反射的光線。
研究負責人、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若熱·馬丁斯說:「這項技術非常重要,因為它有助於測量行星的質量及其軌道的真實角度。也有助於我們推算它的反射率,並用來推斷其表面和大氣的組成。」(編譯/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