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失敗了「下次繼續努力加油就好了」
工作不順利「工作就是這樣的啦,忍一忍,想開點」
遇人不淑的時候「別難過了,就當這幾年青春被狗吃了,下次就有經驗教訓了」
遇到不順,難過的事情總想著找別人安慰,在這個網際網路盛行的時代,隔著屏幕安慰似乎成為了首選,消除了時間和距離的成本,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對方的安慰。,只是無關痛癢的幾句安慰,這樣的關心私戶並沒有讓對方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人總是會在某個瞬間某個時刻感到無力,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安慰,同時也會給予對方同樣的力量,但在自己從陰影走不出來的時候,那些不痛不癢的安慰也就成了雞肋,表達不在同一頻道上,對方接收不到自己的真實的信息。
恰如其分的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好像真的挺難的。感冒了「多喝熱水」,肚子疼「多喝熱水」晚上聊心事「早點睡,晚安」。小意的男友就是一個行走的熱水瓶,熱水治百病,熱水療身心,就連加班煩躁他也會建議「要不,喝點熱水就不煩躁了」
也曾跟對方說自己心情不好或者不舒服的時候想要的不是「喝熱水」這樣毫無作用的一句話,但是男友卻委屈的說道「網上醫生給的建議確實是喝熱水呀……」
同事amy說道「回家只要稍微表現出一點自己工作忙,我媽就開始叮囑我按時吃飯,晚上十二點前必須睡覺。然後再劈裡啪啦一大堆晚睡的危害,每次都被她說得更焦慮了。」
「可是如果能按時吃飯早點睡覺的話我當然會這麼做啊,誰願意把身體搞差呢!」這樣的關心只會給當事人帶來心理壓力,並沒有實際的效用。
大多數人只會用自己的立場來安慰別人,殊不知,對方可能只是需要一個認真聽自己傾述的人。對於失眠的人說「早點休息」;對生病的人說「會好的」;對剛失戀的人說「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對剛失業的人說「下一份工作會更好」這些話都是很官方的關心話,但就如同雞肋一樣,毫無作用。
剛畢業的時候工作壓力大,那種沒有人能懂自己的苦楚,因為生活所迫,工作不能隨時辭職,那時候每次微跟閨蜜丹丹每天通話,她總是認真的傾聽我的吐槽,感覺就像相聲裡的捧哏一樣,時不時的吱一聲,告訴你我在認真的聽,並給你及時的反饋。那句「你不開心了隨時找我,我一直都在」讓我心安理得的騷擾她。陪我度過了最最艱難的歲月。
但如今隔著一個電腦屏幕的安慰始終沒有電話,以及面對面的述說和擁抱來的那麼直接有溫度。當語言變得長白無力時,陪伴是治癒一個人最好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