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絲猴(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又名黑白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飛猴,藏語中稱其為「知解」,傈僳族語稱為「扎密普扎」,白語稱為「擺藥」(按:白文baip序hhod,白猴之意)。它不同於人們熟悉的川金絲猴,它的體色是灰黑色的。滇金絲猴僅在中國的雲南和西藏高山針葉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因此它們很晚才被人們認識。長期以來滇金絲猴一直是人們狩獵的對象,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它們正受到棲息地縮小和分割的影響。
滇金絲猴與它的小寶寶
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以灰黑、白色為主。滇金絲猴體形較川金絲猴稍大,體長740-830毫米,雌性個體較雄性小。它們的頭頂長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翹呈深藍色。身體背側、手足和尾均為灰黑色,背後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長毛。身體腹面、頸側、臀部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尾較粗大基本等於體長,約510-720mm。
滇金絲猴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它們活動於海拔2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暗針葉林內。如同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滇金絲猴也有社群等級行為,猴群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體,但種群內數量不大,多為20-60隻,以家庭為單位活動。一個家庭常由一隻雄性和2~3個雌性及若干幼仔組成。
由於暗針葉林的特點,它們的主要食物是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也食松蘿(一種樹掛地衣,Bryoria nepalensis)和樺樹的嫩枝芽及幼葉,有的月份也吃箭竹的竹筍和嫩竹葉。
滇金絲猴多是在7-8月出生的,由於棲息地高海拔季候晚的原因,要比川金絲猴產仔遲
目前,滇金絲猴的保護級別是:
CITES瀕危等級: 附錄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瀕危等級: 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一級 生效年代:1989年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瀕危因素編輯
過度利用:在滇金絲猴棲息地居住的多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他們傳統上都有狩獵的習慣,對滇金絲猴的皮毛有需求,由於滇金絲猴長期以來沒有被科學界證明存在,所以很晚才被重新認識,才得到國家的保護。據調查雲南德欽1970年代數量不超過1000隻,但1971年-1981年獵殺統計數達430多隻。
棲息地破壞和種群隔離:由於人類活動對高原林地的利用,使原本狹小的滇金絲猴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積壓。許多棲息地都受到了森林採伐、毀林開荒以及放牧的嚴重破壞,並導致社群分割,這使一些小的社群最後蠶食絕滅。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必要的,保護滇金絲猴已經刻不容緩。希望大家都能做有愛心,責任心的人。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