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深處的"活雷鋒" 把愛心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2020-12-01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礦山深處的"活雷鋒" 把愛心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在石嘴山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汝箕溝煤礦的孤老病殘者家中,都留有一張特殊的名片,名片左上角印有一面鮮紅的黨旗,背面有兩行紅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感恩中國共產黨。名片的主人叫王峰,今年33歲,是汝箕溝煤礦的一名普通黨員,1999年退伍後來到礦山,先後在採煤隊、保衛科、信息辦工作。多年來,這個給自己看病花錢都心疼的「傻子」,悄悄認下了30多門「窮親戚」,在這些「窮親戚」們的口中,我們聽到了一個個關於王峰的感人故事。

王峰正在整理捐贈物品(左),王峰的名片(右)。 圖片由中國文明網·石嘴山站提供

1.家中已有五個病號需照顧 又認領幾十位「窮親戚」

王峰家中有7口人,卻有5個「病號」:女兒患有腦灰質異位症,10歲的孩子智力只相當於四五歲的孩童,經常毫無預兆的暈倒;父親有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脂症,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母親患有高血壓、心肌缺損,需要終身服藥;哥哥因受過傷導致嚴重癲癇,哥哥家12歲的女兒由王峰父母照顧。王峰自己也患有心臟病、高血壓、頸椎間盤退化突出等多種疾病,每天都要吃降壓藥。在他的工作檯下,各類藥品塞了滿滿一抽屜,他的錢包裡,有一大堆卡,有朋友開玩笑說:「你真是個有錢人,裝這麼多卡。」其實,這些卡都是藥店的會員卡和醫院的就診卡。拿起隨身帶的藥,王峰告訴記者:「這個是二甲雙胍,9元多;硝苯地平控釋片,16片就要30多元;這個纈沙坦分散片,7片20多元,要是這些藥錢都能省下來買點米麵多好。」這個平時不抽菸、不喝酒,自己吃藥花錢都心疼的男人,為別人花起錢來卻一點都不心疼,經常拿出錢去幫助別人。王峰的工資不高,每個月2500元左右,妻子2013年才開始在居委會工作,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一家老小要生活,還要看病吃藥,但他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只要我有的,我都願意拿出來幫助更有需要的人。」 幾年來,王峰「窮親戚」認了有幾十位,這些「親戚」中包括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戶,有些是王峰自己「認」的,還有是回家路上順道「撿」的。

路國志(右)平時手搖三輪車上街,為預防交通意外,王峰(左)專門給老人找了一身有反光功能的礦工服。圖片由中國文明網·石嘴山站提供

路國志是王峰認的「親戚」之一,說起認親戚的過程,還得追溯到四年前的一天。那天,王峰開車從賀蘭縣返回汝箕溝,路過平羅縣姚伏鎮時遇見兩位老人攔車,王峰將車停下來,免費將老兩口送到了沙湖。路上,老人說起他們家對門有個老人特別可憐,王峰便記下了老人的地址。 一個周末,王峰找到路國志老人的家裡,第一次走進路國志家,腥臭的味道差點讓王峰當場嘔吐,黑乎乎的土炕上躺著一個乾瘦的老人,兩隻眼睛幾乎失明,兩條腿已經不能行走,臉上滿是灰塵。老人的大兒子因犯罪入獄,小兒子智障,老伴幾年前去世。王峰在老人家坐了一會兒,起身到鎮上為老人買來香油、桃酥和餅子、茶葉、白砂糖、一雙布鞋。回去後,王峰一邊給老人穿新鞋一邊問老人合不合腳,老人流著熱淚說:「合適呢,合適呢。」臨別時,王峰找來一塊碎磚頭,在小屋的牆上刻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他告訴老人,如果有事情就給他打電話。從此,王峰經常接到老人用不同號碼打來的電話。誰到老人家去,他總會拉著人給王峰打個電話。而王峰每周也都要去老人家裡看看,洗洗衣服,換換床單,老人打心眼兒裡喜歡這個好心的小夥子。一個冬天的黃昏,老人把憋在心裡的話說給王峰:「你要不嫌棄我這個糟老頭子,就給我當個兒子吧。」王峰一把握住老人的手:「咋不行,以後我就是您兒子。」

2.「愛心面的"常常滿載著物品出去 捐空後回來

2012年,王峰將積攢多年的5萬元存款買了輛8座麵包車,車後特別貼上了「王峰義務幫扶」的字樣。有了這輛車,他串起「親戚」來更方便了。只要休息,王峰便開上「愛心面的」,拉上幾袋子礦上職工捐贈的衣物,開始串「親戚」。王峰的父母住在賀蘭縣金貴鎮紅星村,村上的鄉親都知道王峰在做好事,所以常有村民給王峰的父母送去點蔬菜水果表示感謝。王峰每次探望父母,車都會被父母裝得滿滿的,父母把蔬菜水果留給王峰希望他帶回去,但王峰總是一路走,一路播撒愛心,把蔬菜水果都送給村裡的貧困戶,到了家,車基本也空了。

陶冰峰也是王峰幫扶過的「親人」之一。2011年陶冰峰因車禍致癱,只有80歲的老母親陪在身邊照顧,病退後陶冰峰的工資很少,又常年離不開藥,工資總是不夠花。得知情況後,王峰上門看望陶冰峰,到了家,王峰發現院子裡曬著很多幹饃饃,好多是半拉的,有的上面還有牙印子。「這是幹嘛的?」他問陶冰峰的老母親,老人訕訕地說「就是曬著,看有誰要不。」王峰不信,再問陶冰峰,陶冰峰說了實話,原來這些饃饃竟然是老人撿廢品時順便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在家裡實在沒東西吃的時候就拿來煮著吃。聽了這話,王峰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他斬釘截鐵的告訴陶冰峰:「兄弟,你現在認識我了,以後再也不會吃這些東西了。」此後,王峰將省下來的錢給陶冰峰當生活費,他還給陶冰峰耳背的老母親申請了一副助聽器,解決了老人的聽力障礙。

王峰(左)與義務幫扶小組的成員為殘疾女孩馬瑞洗頭。圖片來源:寧夏日報

張敏,是一位困難的單身母親,帶著18歲的孩子靠吃麩子度日。當聽到張敏的情況後,王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年頭還有吃麩子的?王峰馬上趕到了張敏家,當看到張敏拿出來的麩子時,王峰驚呆了,「這不是餵豬的嗎?」就是這種東西竟然是她們母子的主食,這讓王峰很難受。為了拉扯孩子,張敏年輕時在工地上搬磚、背灰,吃了很多苦,落下一身病,心臟還做過搭橋手術,女兒在職業學校上學,很有繪畫天賦卻苦於沒錢求學。從那天后,王峰隔段時間就會給張敏家送米麵,王峰還向社會發起了捐助倡議,希望每月能給張敏正在讀書的女兒湊上400元的生活費。

18歲的夏麗娟也是王峰經常幫助的對象之一,夏麗娟常年飽受疾病折磨,家裡要是沒人,她摔倒了就只能在地上躺一天。家裡拮据的經濟狀況沒法承擔夏麗娟的治療費用,王峰在網上看到了夏麗娟的情況後,便來到女孩家裡,幫她搭了護欄。平時有空,王峰就給女孩帶去些衣服、鞋襪、書籍。此外,王峰聯繫媒體報導了夏麗娟的故事,已經有專家表示願意為夏麗娟進行免費治療。

類似這樣的事情,王峰自己也記不清楚做了多少。據王峰的同事回憶,有一年單位集團對困難黨員進行慰問,王峰作為困難黨員參加了座談,在介紹情況時,他旁邊一位職工的情況引起了王峰的注意,這個人叫王長河,患有腦溢血,他的孩子患有癲癇病,媳婦患有類風溼病,不能幹活,家庭十分困難。散會後,王峰特意走到王長河身邊,從單位給他的慰問金裡信封裡立即抽出了200元遞給了王長河,王長河當下就愣住了,不敢相信一個陌生人會平白無故給自己錢。王峰急忙解釋道:「我就是搞義務幫扶的,沒別的意思,你別嫌少。」還一再叮囑王長河有啥事隨時給他打電話。

3.從「嫌他傻」到「跟著一起傻」 愛心小屋溫暖整個礦山

王峰查看架子上堆放的捐助物資。圖片由中國文明網·石嘴山站提供

王峰如同一個強大的愛心磁場,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愛心大軍匯聚到一起。

汝箕溝礦成立了王峰義務幫扶小組,並建立了QQ群,現在骨幹成員已經有40多位。馮寧、王彩霞、馬金寶、陳永旭是「王峰義務幫扶隊」的骨幹,平時有空,他們就經常碰頭在一起商量幫扶的事兒,王彩霞說:「我們幾個受到王峰的感染,參加愛心活動的到位率幾乎是99%,一次我們去陶冰峰家給他做康復按摩,馮寧因為要參加檔案管理培訓沒去成,還一直很後悔。」

今年27歲的馮寧,大學畢業後從陝西隻身一人來到汝箕溝煤礦工作,王峰曾在西安當過兵,所以常常照顧這「半個老鄉」,馮寧在大山深處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馮寧說:「慢慢知道了王峰哥無私幫助別人,很受感染,都是黨員,我也要幫助別人。」 她把王峰的事兒告訴父母后,馮媽媽也深受感動,非常支持孩子加入王峰的幫扶小組。

許多王峰曾幫扶過的人都在他的感染下加入了「王峰義務幫扶團」。馬桂蘭、金建龍夫妻倆都是殘疾人,在王峰的幫助和帶動下,他們都加入了幫扶小組,高興地說:「加入這個小組後,我們從原來等政府幫助、救濟,轉變到能主動幫助別人,我們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更加積極樂觀了。」由於王峰常幫大夥跑民政、社區、殘聯等部門,這些地方也有不少人受到王峰的感染,加入了「王峰義務幫扶團」。短短2年間,幫扶團已經壯大到近百人。為方便活動,王峰開通了微信群,時常在群上發起各種幫扶活動,大家捐衣捐物、出錢出力。王峰所在礦區的領導也對幫扶團給予了極大支持,為他們提供了專門的活動場所,王峰把它命名為「愛心小屋」。王峰的工友只要沒事,就來到「愛心小屋」,幫著歸置歸置各處的捐來的物品,幫著計劃下一次的幫扶活動。王峰的家人也身體力行支持他的義務幫扶工作,妻子李麗娟、妻子的舅媽王彩霞都是幫扶團的骨幹力量。王彩霞說:「以前王峰在我眼裡就是個傻子,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跟著他一起犯傻。」

4.做一個愛的傳遞者 把關懷帶給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有人問王峰,做這麼多,圖個啥呢?王峰說:「幾年前,日子過得很艱辛,工資只有2000多元,妻子沒有工作,每個月別的不提,光我和孩子的藥費就要1000多元。單位給職工分了福利房,只要出三四萬元就能搬進新房。可我一萬元都拿不出來,無奈下,只得將名額讓給了別人。當時真的對生活失去信心了,覺得生活特別黑暗。後來,我鼓起勇氣找到工會說明了情況。沒想到,幾天後,工會就給我送來了5000元救助金。拿到錢的時候,我的內心很激動,如果不是黨的政策好,我就是再困難,平白無故也不會有人管。在我困難的時候很多好心人都幫助過我,我很感恩,我希望將這份愛傳遞下去,讓更多弱勢群體得到關愛。」

王峰的愛心屋。 圖片由中國文明網·石嘴山站提供

為方便「親人們」有事隨時聯繫到他,王峰特別定做了一張「愛心」名片。名片的正面,一面鮮紅的黨旗下是他的一寸照片,上面寫著「王峰義務幫扶孤老病殘智障弱者」的字樣,下面是他的聯繫電話;而名片的背面則印著兩排鮮紅的大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感恩中國共產黨」。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用在王峰身上顯然不適合。他不富裕,卻做著兼濟天下的事。對於大家宣揚他的善行,王峰說:「其實,我只是個愛的傳遞者,更多的是這些幕後人的力量,大家的捐助,大家的愛心,匯聚成愛的力量。我只是在履行一名黨員的職責,把黨旗插到社會底層每個弱殘群眾的家中。」

(本網根據稿件《大愛王峰——記礦山深處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像王峰一樣讓愛自然流淌》、《王峰:大山深處的雷鋒》、《王峰助人為樂先進事跡材料》等稿件綜合,感謝中國文明網·石嘴山站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王峰之所以堅持不懈做好事,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有一個正確的幸福觀。有什麼樣的幸福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追求、價值取捨、行為準則。「我這個人沒別的愛好,就喜歡盡我所能去幫別人」,這便是王峰的人生態度。這在紛繁複雜的當下,顯得有些「另類」,但王峰不為所動的平常心,讓他的「愛」多年來長久自然流淌。 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愛心燈,只要我們每一雙手都傳遞出溫暖,愛的旋律就會在社會每個角落自然流淌。通過奉獻和付出、通過愛心和善舉,在幫助他人、溫暖他人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實現內心的充實、獲得人生的幸福。

相關焦點

  • 道德的力量在心中激蕩——清明節各地掀起祭奠雷鋒熱
    3年前,他的獨生子因車禍急需輸血、命懸一線,幸得無名好心人輸血相救才醒過來……「是友愛互助的活雷鋒救了我的兒子!」從此,楊懷德斷絕了和狐狸養殖場的生意往來,並立下家規,每年清明必祭雷鋒。4月3日一大早,楊懷德就帶著妻兒來到撫順市雷鋒墓前,獻上朵朵白菊。 杭州市某外企「90後」員工蕭磊,大學四年,在學校「愛心互助組」的資助下完成學業。
  • 原創微視頻 | 聽總書記講新時代學雷鋒
    (央視新聞客戶端)2019年學雷鋒日到來之際,一段微視頻帶你回顧總書記對「雷鋒精神」時代意義的闡釋。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在遼寧省考察期間,來到撫順市雷鋒紀念館。撫順是雷鋒的第二故鄉,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總書記在參觀紀念館時說,「雷鋒是一個時代的楷模。
  • 用志願愛心鑄造一道彩虹
    偉大的雷鋒、白求恩是志願者的楷模,激勵著廣大志願者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志願服務這一神聖而有意義的活動中去。韓家川大院有一個志願者服務隊。他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積極投身志願者服務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創建文明社區,提升公民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做出了積極而有成效的工作。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大的有80餘歲,小的也有50多歲了。
  • 十篇學雷鋒做好事作文範文精選
    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會組織學雷鋒活動,今天我們就整理了十篇學雷鋒做好事作文範文,供大家參考。 學雷鋒做好事作文100字: 今天雖然不是雷鋒日,但我們還是要學習雷鋒的那種熱心幫助人的精神。
  • 雷鋒自有後來人:記李永和他的春蕾志願服務隊
    雷鋒自有後來人:記李永和他的春蕾志願服務隊 發表時間:2013-03-13   來源:中國文明網   從愛心到行動:心懷擔當學雷鋒   春蕾志願服務隊的帶頭人是今年只有25歲的李永。這支隊伍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產生如此大的社會影響,是李永始料不及的。  2006年,剛剛跨進大學校門的李永,愛玩愛鬧,熱心腸。軍訓時,他發現同宿舍的一位同學不太合群。經了解,這位同學家庭生活困難,學費都是親戚朋友幫著湊的。
  • 「雷鋒群英」耀望城
    1    助人為樂類    (先進名單)    1.望城區公安消防大隊    事跡簡介:39年如一日,堅持用雷鋒精神建隊育人,著力打牢官兵傳承雷鋒精神,爭當雷鋒傳人的思想根基,打響「雷鋒家鄉消防兵」品牌。
  • 讓雷鋒精神永放光芒——我市「四季同行」學雷鋒志願服務主題活動...
    >「你們有什麼需要都可以告訴我們,我們會盡力幫你們解決的。」為突出「親情」主題,北湖區各級文明單位、社會志願組織、學校、社區等志願服務小分隊利用節慶日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通過慰問困難群眾、留守兒童、孤殘老人,開展春節送溫暖、愛心義診、愛心蔬菜免費送、美化家園等志願服務活動。僅疫情期間,北湖區各級志願者就為居家隔離的困難群眾送去了近5噸的蔬菜、水果、糧、油等生活物資。
  • 遼科大舉行「暖風」郭明義愛心團隊10周年慶典活動
    12月16日,正值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之際,遼寧科技大學「暖風」郭明義愛心團隊10周年慶典活動在校禮堂舉行。「當代雷鋒」、全國道德模範郭明義,遼寧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平,校長張志強,校外愛心人士,「暖風」愛心團隊歷屆成員和師生代表1300餘人出席活動。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孫曉華主持慶典活動。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
  • 孩子:為什麼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你怎麼回答?
    很多人這樣調侃假裝做好事不留名的人,言外之意,既然不追求名利,為什麼還要把這些事寫在日記裡?這不是虛偽嗎?事實真的人們想像的那樣嗎?雷鋒做好事是為了人們的歌頌嗎?既然做了好事不留名,到底為什麼卻都記在日記裡?為什麼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卻都寫進日記?
  • 湖南志願者:讓愛心遍布每個角落
    餘光龍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祖華 史學慧在生活中,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帶著愛心,憑藉自己的雙手、頭腦,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處在困難和危機中的人們,或從事著各類公益事業。他們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用愛溫暖寒冬,用心感化世界。他們的名字叫志願者,也有人叫他們義工。
  • 莒縣雷鋒救援隊舉辦首屆年會 歡聚一堂歌頌雷鋒精神
    活動開始前,在場觀眾一起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隨後全體隊員在主持人的引領下重溫入隊誓詞。隨後,工作人員現場展示莒地各書法家為雷鋒救援隊題寫的書法作品,一副現場創作的雷鋒像也展示給現場觀眾,贏得陣陣掌聲。在活動現場,出席年會的領導們還為雷鋒救援隊頒發聘書,並為優秀隊員、優秀標兵等進行現場頒獎。
  • 雷鋒,從苦孩子到「好榜樣」 - 青春勵志故事
    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返回連隊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後,發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立即著手洗車。在指揮喬安山駕車穿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時,雷鋒被車子碰倒的方木桿子砸倒了,昏了過去,再也沒有醒來。那一年,他才22歲。   雷鋒曾在日記中這樣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 「雛雞孵夢·築巢扶貧」愛心扶貧項目
    萍鄉市紅心志願者協會是中國江西網萍鄉分站創辦的一家專注扶貧工作的志願服務組織,在江西省萍鄉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等單位的指導下,本著「紅心向黨,愛心為民」宗旨,聚集各方愛心力量,2019年3月推出的「雛雞孵夢·築巢扶貧」愛心項目,採取精準到戶的扶貧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 莆田:三月春風處處暖 雷鋒精神代代傳
    雷鋒,起初只是一個普通士兵的名字,後來卻成為幾代中國人共同的記憶。他的一生不長,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進的步伐。三月春風暖,連日來,行走在莆田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在以各種方式傳承雷鋒精神,讓滿城儘是「紅馬甲」,處處湧現「活雷鋒」!
  • 湖南雷鋒紀念館——在行動中續寫雷鋒故事
    2019年8月,湖南雷鋒紀念館退休職工譚荒芳和長沙雷鋒書畫院的志願老師一起,定時到社區做志願服務,免費教學。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來的孩子多,於是辦完一期又辦二期。去年9月起,譚荒芳和其他志願者約定每周六上午都來,把一項階段性的志願服務,辦成了一個長期性的志願項目。  「做志願服務,既要有情懷,也要有毅力。」譚荒芳說。
  • 「雷鋒精神」閃耀在抗疫一線 傳遞火星溫度
    「雷鋒精神」閃耀在抗疫一線傳遞火星溫度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5日訊(通訊員 章博)3月5日是第五十七個學雷鋒紀念日。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從事著不同職業,面對疫情,他們做出了同樣的選擇——走上一線,為守護一方平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協助社區開展居民進出登記、測量體溫、入戶排查、防疫宣傳……截至3月5日,火星街道共有上崗志願者156人,累計服務32448小時。此外,未能加入到志願者隊伍當中的居民群眾、愛心企業,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支援著街道防疫工作,用捐助物資的方式和街道共築抗擊疫情的防火牆。
  • 助人為樂汪厚庭:為無數困難家庭送溫暖的「愛心使者」
    利用周末、節假日等業餘時間,召集志願者開展了敬老愛老獻愛心、關愛留守兒童、同飲漢江水、保護母親河、鄰裡守望一家親、精準扶貧送溫暖、作業本計劃、陽光助學、抗戰老兵關愛、溫暖包計劃、避災救災演練、創建文明城市宣傳等志願服務。作為一名有過軍營生涯的他,身上透著一股敢闖敢幹,不服輸的勁頭。工作中的他是一名給千家萬戶帶去光明的「光明使者」,生活中的他,又是一名為無數困難家庭和孩子送去溫暖的「愛心使者」。
  • 山西32歲義工患惡疾,無錢醫治申請器官捐獻,說死了也要幫助人
    生病前,我除了當廚師,還是一名雷鋒志願者協會的義工,經常去當地的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送衣送吃,也常常去福利院去看望殘障兒童,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能做的不多,但我希望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我希望通過言傳身教影響我的女兒,從小在她心中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圖為2016年5月,我和我的義工朋友在宣傳雷鋒精神活動。
  • 「愛心大使」謝娜 快樂主持獻愛心無限(圖)
    「愛心大使」謝娜  在朋友圈裡她是「笑話大王」、粉絲們親暱地叫她「快樂精靈」、常看她節目的觀眾則稱「她的笑可以治病」……這就是大家眼中的謝娜,舞臺上那個不顧形象地笑、肆無忌憚地自曝糗事、帶領嘉賓「瘋」成一片的精靈,舞臺下更是頻頻出現在公益活動現場,很多得到過謝娜幫助的小朋友、大朋友們都是她的「娜米」,謝娜更被多個公益組織聘為
  • 喬安山:宣講雷鋒三千場《離開雷鋒的日子》原型 成名20年大半時間...
    可喬安山卻覺得,讓更多人知道他「好大哥、好戰友」雷鋒的故事,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當記者說「你可真是用生命在演講啊」,喬安山欣然一笑,「對,你總結得非常對,我就是在用生命演講。」喬安山說,儘管他與撫順市關工委的關係很不錯,但他從來沒有張口,為兩個下崗的兒子求過工作,「在我的鼓勵下,他們賣起了茶葉和酒,身為父親,我只能提供幫助,但不會為他們開後門。」 除了對外宣講,對於子女,喬安山的「學雷鋒教育」可謂深入骨髓。一年冬天,喬安山的大兒子在馬路上看到了一個凍得快暈過去的貨車司機,二話沒說就把自己的大衣脫了下來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