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量守恆的觀點來解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020-12-03 偏偏說國學

子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很通俗簡單的道理,但是無人能及,至少是大部分人都不能及。我們的目標總是一大堆,定了又定,可是最後能完成的卻少之又少。我們的夢想多了又多,可是成為現實的卻少之又少。生活當中就有很簡單的例子,嘴上減肥的人永遠比身體減肥的人多。這就是不預則廢。

其實這句話是一對因果關係,反映的是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我們吃飯就會飽腹,這是因為食物給予了胃的充實感,走路就會去到另一個地方,這是因為雙腳移動了我們的軀體,所以我們減肥,就需要把脂肪給消耗掉。大概來說,這種因果關係像是一種能量的轉化,把自己的能量換成另外一種能量,只要有了行為,結果就是大概率成功的。

但是我們通常不預,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天性的懶惰。人要克服懶惰的話,就需要一定的能量對抗惰性,以此來換取遠期的回報。例如我們都知道躺著玩手機會近視,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這麼做了。這是因為躺著玩手機的舒服是立即就能夠實現的,而不近視只是一個長期的遠期的結果。人通常更願意享受當下的回報,而遠期的回報則沒有這麼大的誘惑力。懶惰讓人享受當下,所以懶惰難以克服。

第二個原因是對回報的懷疑。當我們願意付出能量去對抗惰性,是因為預估到了相應的回報。只有相應的回報,才會付出相應的努力。而有些回報是未知的,就例如一次考試,我們複習是一定會付出能量的,但是我們不知道考試的結果出來後分數是否有提高,或者說提高的分數值不值得我們付出的能量。所以回報不一定時,在付出的時候就會有所保留。這裡的根本原因還是惰性,因為保留能量讓我們感到舒服。

還有一種雖然說是預了,但是是一種虛假式的預。面對一些必須面對的問題時,例如期末考試。我們知道這是我們的責任,如果將考試置若不顧的話,心裡會有道德譴責。於是我們就預了,複習了。但是這只是為了安撫自己受到譴責的內心,拿出課本看了看,告訴自己已經複習了。這也是一種惰性,並不是預,或者說預的能量不夠多,不足以讓結果產生質變。這本質上還是滿足自己當下的舒服。

有人預了,而且付出了也很多,但是結果還是沒有改變,這是為什麼?因為預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準備二字 。

第一個問題是將要投入多少能量?在你準備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考慮過需要花費多少資源嗎?包括金錢、時間和人力。這需要預估結果的價值,再說減肥。假如目標只是控制住體重,讓體重不再繼續增加,成本就低一些,可能控制住飲食就好了。但是如果是要減重二十斤呢?打算花多少時間,用什麼手段?這些付出的都是能量,需要考慮好。

再一個就是,看不到收益,或者收益與預估不符合,還要繼續投入嗎?這也要分目標而言。假如等一個減肥的結果,大可繼續投入,畢竟體重可能沒有達到預期,但是健康程度一定會變高。但是有些事情屬於遠期目標,就算沒有看到收益,同樣需要繼續投入,就像孔子克己復禮。這種類型屬於信仰與人生規劃,也是最需要預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能量守恆定律解釋了鬼魂和輪迴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了,他們的科學觀點和實驗一直被沿用至今,解答了各種科學難題。愛因斯坦在晚年的時候開始相信了神學,研究的方向也轉向了神學!他認為宇宙是上帝的傑作,死亡只是幻覺!而他的能量守恆定律也被稱作是對鬼魂以及輪迴的解釋中最靠譜的科學說法!宇宙最初的能量是怎麼來的?
  • 高考一輪複習巧用物理能量守恆定律例題講解
    高考一輪複習巧用物理能量守恆定律例題講解 2015-11-13 10:07 來源:精品學習網 作者:
  • 能量守恆
    這就是人們對能量的總結,稱為能量守恆定律。它是在5個國家、由各種不同職業的10餘位科學家從不同側面各自獨立發現的。其中邁爾、焦耳、亥姆霍茲是主要貢獻者。是自然科學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科學地闡明了運動不滅的觀點。在物理學中,能量守恆定律表明,給定參考框架中的孤立系統的總能量保持不變 -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被認為是保守的。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而是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
  • 乾貨| 巧用飛魚CRM 智慧財產權類企業廣告投放策略解析
    精細運營,打磨最佳投放方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巧用飛魚(點擊連結查看「深海行動」線索轉化一站式解決方案完整版)http://www.primomedia.cn/m/toutiaopdf_1206/index.php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
  • 打破能量守恆,還能解釋宇宙誕生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玩笑話,其實這句話也從側面表達出了量子力學的萬能,用量子力學的理論幾乎可以解釋宇宙中發生的所有事情,唯一可惜的是,在量子力學的研究上存在很多難題,以現代科學來看量子力學存在很多疑惑,這些疑惑主要集中在量子的性質上。
  • 宇宙能量從哪裡來?按照能量守恆定律很難解釋,難道是錯誤的?
    文/百家號科學年輪科學家的成果是全人類的財產,而科學是最無私的領域---高爾基能量守恆定律是一個重要的物理定律,這個定律很簡單,也非常容易懂,宇宙中的任何東西都遵循這個定律。能量守恆是目前科學界的公認真理,在宇宙中任何能量都是可以隨意轉換的,例如動能會轉化為熱能,熱能也會轉化為動能,各種能量相互轉換沒有約束。最神奇的是能量甚至可以轉換成質量,成為肉眼看得見的實物。按照能量守恆定律,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宇宙的能量從何而來?最初的能量是如何產生?
  • 學術之星 | 對話路禮軍:凡事預則立
    2018年來交大之初,通過和楊斌老師充分討論研究,他確定了面向人機互動用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器件及其應用研究的研究方向。在經過碩士初期的種種波折後,路禮軍較為順利地展開了博士階段的研究。曾經一兩天才能讀完的一篇文獻,現在通過看摘要和數據圖,有時幾分鐘路禮軍便能做到心中有數。對於實驗周期和實驗安排,也有了自己的規劃和掌握。一篇論文一周左右即可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