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深圳漁民在大亞灣無意捕到一條約70公斤重的真鯊,同時發現數條鯊魚在此海域遊弋。專家提醒市民海上遊玩時提高警惕,一定要到有防鯊設施的正規海濱泳場遊泳。
深圳海釣網管理員老楊當晚和朋友在大亞灣楊梅坑附近釣魚,不遠處有漁民下網捕蟹。
突然聽到有人叫:捕到鯊魚了!過去一看,果然是一條約70公斤重的鯊魚。而漁民說還有幾條更大的在徘徊,並可看到背鰭,很可怕!「鯊魚能遊到大亞灣,就能遊到大小梅沙!」老楊第一反應就是向本報報料,提醒下海遊泳的市民一定要注意安全。
深圳海洋世界水族館周雲昕館長根據照片判斷,這是一條雄性真鯊,但不能判斷更具體的屬種。它不是保護動物。「深圳東部海域曾發現過鯊魚,我來深十幾年,還是第一次發現有這樣兇猛的真鯊!這種魚遊動性很強,一般在近海活動。市民海釣、潛水時要注意安全,遊泳的市民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有防護措施的泳場,不要到野泳場!」周館長一再強調真鯊的危險性。
據了解,大小梅沙泳場都有可靠的防鯊措施。小梅沙度假村總經理劉賢學告訴記者,小梅沙遊泳區有裡外兩層防鯊網,且兩層網中間還有救生船,船上有魚槍,足以應付出現的緊急情況。另外,摩託艇和救生艇馬達的響聲也會驅走鯊魚。但東部一些海灘因為沒有正式開發,並不具備安全防護措施,可以往夏天也有不少市民前往遊泳,一定要提高警惕。
記者了解到,鯊魚闖進東部海域是有紀錄的。2004年3月,小梅沙漁民出海時就抓到過一條100多公斤的垂死母鯊。1999年颱風季節,大梅沙收防鯊網時也發現無意中網到10多公斤重的小鯊魚。(記者張曉斌)
連結
真鯊科
真鯊科是鼠鯊目的一科,胎生,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一般在暖溫帶的近海活動,有時可上溯遊入河流中,但不是在淡水中生活。體長1-4米,牙齒尖銳,齒緣有鋸齒,以魚類為食物。體呈紡錘形,眼圓形,瞬膜發達,背鰭二個,無硬刺,第一背鰭位於胸、腹鰭之間,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