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消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生物學家們在研究培育德克薩斯州野生狗的過程中,發現了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野生紅狼的基因。
從德克薩斯州捕捉的一群野狗中的幾十隻狗,研究人員經過深入研究,在它們身上竟然發現了大量的野生紅狼基因,這讓生物學家們感到十分驚訝。
紅狼屬於食肉目、犬科 、犬屬食肉動物,下面有佛羅裡達州亞種、密西西比河谷亞種、黑色亞種與指名亞種等四個亞種。曾經,從得州到紐約之間的廣袤土地都是紅狼的天下;如今,野外已經無法尋得原生紅狼的蹤跡,野外只剩下幾十隻放養的紅狼苟且活著。
01生存之危:紅狼常常因找不到同類來繁殖,而只好與灰狼交配
上百年來,美國東部獵殺紅狼的行動一直未停止,這個物種最初在美國整個東部地區都有發現,但卻被人類逼得走投無路。由於紅狼經常與農民和牧場主發生衝突, 它們就使用下毒、狩獵和捕殺的手段,給紅狼造成毀滅性打擊。短短20年的時間,紅狼的數量減少了大約90%。到了1970年,野外已經很難看到紅狼了。
隨著數量的稀少,紅狼常找不到同類來繁殖,而只好與北美大草原的灰狼交配,這使得純種紅狼的數量急速下降。直到1980年,紅狼已經在野外滅絕。
幸好,1969年,有14頭紅狼在路易斯安那州野外被發現,研究者捕獲了這群紅狼,經過人工繁殖後,最後將其放回北卡羅來納州鱷魚河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大煙山國家公園,讓紅狼得以保存下來。
1987年,在美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研究人員在一個實驗性的安置項目中將部分紅狼放歸野外,讓紅狼重新回到大自然中生存。
2002年,在野外,紅狼已繁衍到超過50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33個設施點,圈養了約175頭。
2006年前後,此前一直在增加的紅狼種群數量突然開始下滑,死亡率是10年前的4倍。主要兩個原因:其一,當地的獵人和土地所有者偶爾還會射殺紅狼,很多當地人也不想重新將其引入;其二,土狼會與紅狼交配,生下的混血兒會將基因庫稀釋。
2012年,北卡羅來納州出臺了一項新的州政府規定,允許夜間捕獵常被認為是「禍害」的土狼。由於土狼和紅狼在外形上很難識別,該規定的實施也給紅狼帶來了被意外射殺的危險。
到了2013年,野外僅僅120隻左右。當地人紛紛開始抱怨,狼獵殺了私人土地上的鹿。地方當局開始發放定額「許可證」,土地所有者在獲得許可證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射殺郊狼和紅狼。
2015年,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服務局(FWS)宣布,目前不會再向野外釋放任何紅狼。擁護者擔心,FWS正在放鬆保護紅狼的努力。
2018年6月,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服務局提議,如果紅狼誤入土地所有者的領地,那麼土地所有者就可以將其射殺。這一決定受到了嚴厲譴責,並被法院否決。這時,還有約220隻在美國被圈養,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半島上還生活著50隻紅狼。
截至2019年底,估計有35隻野生放養紅狼仍然活著(有人聲可能僅25隻)。可見,紅狼仍然是世界上最瀕危的狼。
02戰力之弱:只能獵殺小動物為生,還時刻遭受白頭海雕的威脅
紅狼又稱北美紅狼,原產於北美洲美國東南部,據說是灰狼和郊狼雜交的後代。在成為瀕危物種之前,廣泛分布在美國東部的森林和沼澤。它們也會能建造洞穴,但是一般是佔用別的動物的不用的窩。
紅狼比土狼大,但比灰狼要小一些。體長90-125釐米,尾巴長22-36釐米之間,體重達22-38千克。從這些數據初步可以看出,與灰狼相比,紅狼的體型比較瘦小;和土狼比較,紅狼的頭長,長有更加強健的四肢,耳朵也略顯大一點。
紅狼的被毛粗短,每年夏季都要換毛。其上體的顏色主要是淺紅色,加上灰色以及黑色組成的混合色;吻部和四肢呈黃褐色;背部則是一片黑,尾巴尖黑色。紅狼的整個毛色中,還是紅色元素佔主導地位,所以被稱之為紅狼。
紅狼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每個小小的群落都有自己固定的領域,一般10-100平方千米的狩獵範圍。它們還比較喜歡見異思遷,通常在一個領域內,待的時間不會超過2周,然後換到一個新的地方繼續獵食。這不是紅狼喜歡遷徙,而是因為領域內的獵物不允許它們固定待在一個地方。
以紅狼的戰鬥力來說,基本沒有可能捕捉到太大的動物,即使是一群紅狼團隊作戰,攻擊力也是很有限的。可見,紅狼捕殺的獵物一般是一些體型比較小的動物,比如,北美常見的沼澤兔、海狸鼠、鹿、浣熊、老鼠以及各種各樣的野雞等。如果遇到年份不好趕上食物短缺,紅狼也只好冒著生命危險,悄悄溜到農場,偷吃一些家禽家獸。實在餓極了找不到吃的東西,碰到一些早已腐爛了的動物屍體,也會吃。
紅狼的天敵很多,時刻遭受自然界中鱷魚、美洲獅以及白頭海雕、美洲隼等大型猛禽的威脅。天上,許多猛禽都把紅狼列為美味,有時紅狼還沒有來得及反應,白頭海雕就已被猛禽的利爪扎進身體裡飛上了天。當然,地面上的威脅並不比空中少,像美洲獅與鱷魚等獵食者也喜歡把紅狼當做美味。
03繁殖之淚:父母驅趕狼崽出窩時很兇猛,但其眼裡滿滿的是眼淚
紅狼繁育能力一般,它的繁殖季節在春季1-3月;雌狼的懷孕期一般為60-63天,比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懷孕期都要短。正常情況下,雌狼狼一次可以產下3-7隻狼崽,最多可達12隻。
通常情況下,與所有的狼一樣,一個群落之內只有一對首領才能繁殖後代,其它成員則幫助共同撫養狼崽。
大家知道,由於生境所迫,紅狼必須要教會狼崽一套生存本領,好讓其獨立門戶。所以在培養幼崽的謀生手段和生存技巧時,紅狼媽媽變得非常嚴厲。如果發現狼崽心不在焉,紅狼媽媽就會衝到跟前,兇狠地大聲咆哮,有時還會撲上去猛烈地撕咬,甚至會把狼崽咬得遍體鱗傷。
等到狼崽快一歲時,這時候它們能獨立捕殺獵物時,也就到了它們出窩的時候了。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紅狼父母都會把它們驅出。表面上看,這時的狼爸爸與媽媽目露兇光,向狼崽們咆哮,有時還跳起來咬它們自己的孩子,但是,這時的母親眼睛裡也滾燙著晶瑩的淚花。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驅趕,狼崽終於被父母親驅出狼窩,儘管它們還是戀戀不捨,但是也不得不「離家出走」,去開創自己的一篇天地。從此,對它們來說,艱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它們不僅會面臨食物短缺,而且更危險的是天敵的追殺。
04復活之難:野狗身上發現野生紅狼基因,但復活暫時沒有計劃
科學家指出,人工繁殖最重要是遺傳,有了這樣一部分創始者種群,確保潛在的繁殖對象之間沒有太親密的關係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紅狼的基因基礎相當有限,野生環境中,你幾乎很難見到純種的紅狼,大多數所謂的紅狼只是帶有部分紅狼的基因。
但是事情有了轉機。最近,美國生物學家們發現了「滅絕野生紅狼」的基因,數量非常大,可能會更加快速的實現紅狼的「復活」。
這是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結果,科學家們在研究培育德克薩斯州野生狗的過程中,發現了被認為已經滅絕的野生紅狼的基因。這讓科學家們感到很近要,大量的紅狼基因居然存在一群野狗身上。
當然,野生紅狼的基因被找到之後,人類就可以利用基因工程來實現「滅絕紅狼」的復活,比猛獁象復活計劃簡單很多,因為有基因胚胎在,幾乎可以確實是可以復活的。
當然對於生物復活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好事情,也可能是一個壞事情。畢竟在地球上,生物的生死滅亡都有其自然規律,生態平衡的問題有自然淘汰的過程,如果人為幹擾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破壞。
所以,科學家們雖然發現了這個40年前宣布滅絕的「紅狼」基因,至於是否會復活「滅絕紅狼」,暫時沒有計劃。
05結語
保護野生動物與人類自身的發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人類保護野生動物,其實就是在保護更加不可再生的資源。如今文明時代的人類造成的物種滅絕一般是一個種一個種的消亡;但是在史前時代,人類消滅動物還只是一個屬一個屬的滅。這是野生動物無力抵抗的「天災」。希望人類不要一味地從自然索取,希望文明的進步會終結這些掠奪行為。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
中國科學報,9月,《野狗身上發現「滅絕野生紅狼」》
科學新聞,2018年6月刊,《命懸一線的「紅太狼」》
物理學家組織網,《生物學家在野生狗的中發現了被認為已滅絕的野生紅狼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