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貓屬於豹貓屬,和它親戚關係最近的是豹貓,其次都是扁頭貓,它有兩個種,一個生活在瓜哇島,另一個生活在亞洲大陸和斯裡蘭卡,它是現存豹貓屬中體型最大的現存物種,有著強健有力的身體,壯實的腿,以及相對短但肌肉發達的尾巴,頭部結實有力,耳朵小而圓,耳朵背面為黑色,中央有白色的圓斑。漁貓可能與近緣物種的豹貓的暗色個體相混淆,但是豹貓體型更小且修長。
漁貓分布在南亞和東南亞,分布比較碎片化,最為集中在尼泊爾南部,最近漁貓被認為在許多歷史棲息地中消失了,包括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漁貓和沼澤,蘆葦叢,茂盛的草原,河岸林地和紅樹林等棲息地緊密相關,它們出現在緊靠沼澤,緩水河流等水域的常綠林或乾旱森林,它們有時也會出現在人工的棲息地。它生活在海拔0-1000米範圍內,但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也曾經發現它們的身影。
漁貓之所以叫漁貓,主要是因為它最喜歡捕捉的生物是水生生物,尤其是魚,也吃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兩棲動物,水生爬行動物,半水棲齧齒動物和其他生活在溼地的動物,漁貓有著典型的食譜性貓科動物的強健牙齒,漁貓偶爾捕食的大型哺乳動物包括野兔,小靈貓和新生的白斑鹿幼崽,它們有時也捕食鳥類。特別是水棲型鳥類,昆蟲也是它們的食物之一,漁貓也經常被指控獵殺羊羔和牛犢。但是幾乎都缺少確鑿性證據。漁貓是一位遊泳健將,可能主要採取在水邊伏擊獵物的捕食策略,它們善於在水中捕獲獵物,它們在淺水區狩獵行為非常的活躍,根據研究,漁貓被認為是夜行性動物,主要是因為它們避開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漁貓偶爾也會吃死去的家畜和大型食肉動物留下的獵物,這也許就是它們被背上了「家畜殺手」惡名的緣由。
人們對漁貓的了解有限,對它們的野外繁殖情況知之甚少,雖然漁貓的繁殖被認為是具有季節性,但是卻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直到最近,漁貓被認為分布廣泛而且比較常見,但是人類對自然改造引起了它們的數量急劇減少,特別是水產養殖,漁貓的宜局溼地棲息又進一步受到過度捕撈和汙染的威脅,這些都造成了對漁貓種群的傷害。
漁貓經常被人類誤殺,主要原因是因為把它視為對家禽和家畜的潛在威脅,因為漁貓的適應地具有較高的人口密度,直接或間接地認為威脅幾乎無處不在,針對與貓捕食殺的情況目前相關政府已經成立保護區進行保護漁貓的數量,漁貓最常見的保護區包括斯裡蘭卡,孟加拉國和泰國的一些沿海地區,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漁貓種群現狀不容樂觀,可能面臨滅絕或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