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OPPO Find X幹掉劉海 這招真是絕了)
【中關村在線】OPPO Find X評測:全面屏主導了近兩年的手機市場,同時也作為未來手機屏幕的主要發展方向,被廠商和用戶追捧著。可以看到,全面屏手機已經在各個價位普及,完完全全的融入了我們的科技生活。
我們為什麼不斷的追求高屏佔比?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回答,首先是在一定機身大小下,屏佔比越高,屏幕也會越大,視覺效果及手感等方面都會有品質的提升。其次,高屏佔比的智慧型手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智慧型手機的顏值,屏幕大、好看、玩著爽,成為了全面屏普及的主要原因。
是誰在阻礙全面屏發展——「劉海」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市面上的全面屏並非「innovator」(創新者),如果能洞悉到原理層面,你會發現解決「劉海」問題後的全面屏才算真正的技術革命。
實際上,關於「屏佔比」戰爭一直在循序漸進的打著,先來看下近八年裡,手機廠商們是怎麼做的:
手機廠商們最開始打起了紅色區域的注意。
以三星為例,三星自從三星Galaxy Note至Galaxy Note7,手機屏幕尺寸有5.3英寸增大到了5.7英寸,而手機的物理寬度由82.95mm縮減至了73.9mm。一方面,手機屏幕比例由16:10演變成了16:9,另一方面,邊框寬度也從5.8mm縮減至1.46mm。
當手機屏幕左右邊框縮減至1.46mm的時候,這個區域再縮減的念想就不多了。
左右能不能創造出無邊框?答案是否定的,以目前液晶屏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來說,無邊框是不可能真正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幾點。
一方面液態晶體需要四周的膠框對其進行限制;
液晶屏的背光結構也需要四周的黑色BM(Black Matrix)區對屏幕漏光進行限制;
最後,即使是自發光的OLED屏幕也同樣需要電路對像素點進行控制,周邊的驅動電路需要利用屏幕邊框的空間收納,OGS等各種貼合技術所附加在液晶面板上的觸控層,同樣需要額外的控制電路。除了夏普去年中旬展示的「自由形態顯示」技術外,這些隱藏在邊框中的電路都是不可或缺的。
液晶屏的基本原理結構示意圖
綜上所述,可以說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真正嚴格意義上的無邊框是不存在的。屏幕邊框無法消除,但可以藉助光的折射將其巧妙的隱藏,也就是讓外層保護玻璃直接覆蓋BM區,利用獨特的邊緣切割來折射光線,從而達到視覺無邊框效果。
努比亞Z9無邊框細節
夏普推出的Aquos?Crystal手機及努比亞Z9採用了邊緣折射工藝,,從而實現了視覺上的無邊框。因此,紅色色區域的研發算是發揮到了極致。
接下來是底部的藍色區域。
對於底部而言,三星算是為眾廠商開了個好頭,藍色區域內的空間用來放IC等器件,這種屏幕形態叫做:COG封裝。而三星是做屏幕起家的,自然對這款深有研究,最終量產了下一代封裝方式,叫做:COF,這種封裝方式將紅色區域內的IC等部分,改動了位置,做成了柔性,可以彎到屏幕後面,自然就節省了底部的空間。
COF封裝技術
目前的全面屏旗艦手機,像、三星S9,大多採用了COF封裝方式,將底部的IC部分做成了柔性,從【根本的技術層面】進一步縮小底部的邊框寬度。
COF顯示晶片柔性封裝技術
採用COF封裝技術,藍色區域就算做到極致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實際上,除了傳統封裝技術:COG,柔性封裝技術:COF之外,還有一項旗艦級的柔性封裝技術,那就是COP。
COF封裝技術可以用於OLED材質(包括AMOLED)的屏幕,但它卻並沒有100%發揮出OLED可變柔性的全部潛力。而「COP」(Chip On Pi)封裝技術,則可以視為專為柔性OLED屏幕定製的完美封裝方案。
COP封裝技術還可以最大限度壓縮屏幕模組,但是壓縮比率越高,隨之而來的也就是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良品率。為了實現「無下巴」的設計,早期的良品率據說不到10%,生產10臺就會廢掉了9臺。OPPO憑藉著自身高超的技術底蘊和研發成就,在OPPO?Find?X上採用了COP這項旗艦級的技術,精妙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