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很多,為什麼專咬病鴨子?因為病鴨子好咬。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攻擊的對象通常也是首選那些老弱病殘的動物。黃鼠狼屬於「專業人士」,早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哪只鴨子強、哪只鴨子弱,往往一目了然。因此,一百隻鴨子有一隻鴨子生病,被咬的概率就要遠遠高於百分之一。如果一隻鴨子患病的時間很長,那被咬的概率就會越來越高,往往是遲早要發生的。
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墨菲定律,說的是類似的道理。這個定律的大意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性後果,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換言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結果,埋下了變壞的因,必然會導致變壞的果。以此還可以推理出,如果這種因是長期的、大量的、普遍的,那麼產生壞果的概率就越高。如果這種變壞的隱患是偶然的、暫時的,及時得到了糾正或消除,那麼變壞的結果就可能得到避免。
中國人的諺語也好,西方管理學的定律也好,都是對實踐經驗教訓的概括。古今中外的歷史中,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比如說張飛張翼德好酒,且酒後容易情緒失控。情緒失控之後,行為就很難理性,常常責打下屬和士卒。這其中一定有人無緣無故被責打,也有人因為小錯被重責。被責打的人心裡一定有不平,膽兒小的也就忍氣吞聲了,能看到張飛本質不錯的人也就包容了,但是必有人對他口服心不服,並且一定條件下敢於鋌而走險。張飛最終的結果是,一世英雄卻在酒後死在無名小輩手上。
再講一個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例子。早期黨的重要人員顧順章,本身是個天賦極高、多才多藝的人。但這個人從年輕時就在上海灘的青幫混,耳濡目染,骨子裡埋下了貪圖享受的基因。後來在黨的領導下,也幹了一些具體工作並且頗有成績。隨著地位上升,他日漸驕縱腐化,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陳賡同志曾預言,「只要我們不死,準能見到顧順章叛變的那一天。」這個人還有一個毛病,就是虛榮心強,特別愛表現出風頭。果不其然,作為地下工作者的顧順章,竟然頭腦發昏,化名化廣奇,在漢口新市場遊藝場公開表演魔術。很快暴露了身份,而且一被捕未等用刑就叛變了。
再如,一條戰線最容易從薄弱環節被突破。薄弱是因,被突破就是果。貪功心切者、恃強輕敵者,如張靈甫、劉戡之流,有驕傲、狂妄、貪功的因,就容易採取孤軍深入、孤軍冒進的行動,從而產生被圍而殲之的果。人們常說十回事故九回快。快是因,快了就會倉促,遇危機情況就反應不過來,容易釀成事故就是果。
黃鼠狼專咬病鴨子的道理,對於我們工作也非常有啟示意義。
一是從理念上來說,如果發生了某種不好的結果,首先,要從產生這種結果的必然因素中去找原因,這就需要一種要客觀面對問題的心態。其次,不能有僥倖心理。病鴨子遲早要被咬,自己工作有問題,也遲早是個問題,因此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問題就捨不得反思改正,不能因為很多人都存在同樣的問題而隨大流或者得過且過,不能因為問題不大就掉以輕心,不能因為問題是歷史積累下來的就心安理得,就幻想著擊鼓傳花,能拖一天是一天。分析目前一些不遵守居家觀察要求的病例,恰恰也是有僥倖心理作祟的成分。再次,一定要樹立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意識。優勢就是優勢,劣勢就是劣勢,不改變劣勢為優勢,終究有一天會出問題。
二是要特別重視改變壞習慣。如果鴨子是個老病號,那麼被咬的可能性就越來越趨近於100%。如果我們工作當中有一些不好的東西成為習慣,也就像鴨子成了老病號,出問題是必然的。當這種壞習慣成為自然,人們往往更不容易察覺,這就是為什麼危險性更大的原因。比如有的人有拖延的習慣,開會總是掐著點去,任務總是最後一個完成,調研報告總是最後一天交。總有一天,會在重要問題上因拖延而誤事;有的人一下班就關手機,美其名曰:工作就是工作,休息就是休息。可以判斷,總有一天會因為關機而耽誤了重要的事;有的人有不重視做好工作謀劃的習慣,碰上什麼事算什麼事,東一榔頭西一斧子,每天忙忙碌碌,日積有餘,月積不足,最終反而把自己份內重要的事耽誤了;還有的人習慣什麼事情都讓別人代勞,什麼稿子都讓別人代筆,可以斷言,總有一天會因為對事情了解不精細、對稿子推敲不深入而出笑話……
當前的疫情防控仍然處在不能鬆勁的時期,海外疫情壓力如此之大,我們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也就是最容易被擊穿的地方。
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消除這些病鴨子。
(作者:祁金利,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