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青報報導,本周10月21日,在長達數個月的直飛航線停飛之後美聯航和我國達成一致協議,往返於上海浦東到舊金山的航班恢復直飛航線,此前兩地之間的直飛航班由於疫情原因需要從韓國首爾方面轉機,這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雙方滯留人員回國,為「後疫情時代」的人員流動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其實也釋放出了一定的經濟信號。
據了解,每周三、周五、周六和周日可以從舊金山飛往上海,而希望從上海飛往舊金山的,可以在周一、周二、周五和周日出發,網上訂票現已開通。值得注意的是,同疫情前相比,通航城市從四個降到了現在的一個,航班也有了時間和數量限制而並不是每天都有。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目前疫情雖然依舊相當嚴重,但僅有一架的直飛航班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控制。不過,考慮到長期滯留的原因,航班人數相對來說應該較多,依然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無論是從安全角度還是工作角度,保持警惕還是較為重要。
當然,從現階段的國際局勢來看,中美之間恢復航班在全球經濟恢復上還是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的。作為全球兩個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全球經濟的倒退,儘管在「後疫情時代」,中國能夠算的上是全球經濟復甦的發動機,但同時必須要知道,中美經濟往來已經深度綁定,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總統川普數次「脫鉤」卻失敗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中國快速發展的依仗。因此,這次通航也就意味著美國和中國之間最為基本的民間企業交流通道被打開,為以後的世界經濟恢復帶來一定好處。
從另一方面說,美國方面恢復航線其實也是經濟「引導權」逐步轉向中國的表現,畢竟美國本身只是一個逐步「產業空心化」的國家,而支撐美國經濟的民間企業在這次疫情中損失慘重,美聯儲的「無限放水救市」計劃進一步使得小企業債務危機,進而導致嚴重的破產和失業。而中國的經濟恢復明顯給了美國的一些企業喘息的空間,包括特斯拉等高新技術產品和進口食品等企業在中國民眾的「報復性消費」下不少甚至獲得了盈利,因此,無論是美國的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很多都需要依靠中國的市場來保證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兩國之間的通航雖然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兩國民間貿易的發展恢復,但無論是從國家關係還是社會角度上說,兩國都不大可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狀態了,因為在「後疫情時代」,美國資本會在評估風險後更多向中國靠攏,而美國高層顯然是不會任由情況發展下去的,一個失去了低端製造業的「空心」美國如果再丟了頂層的高科技企業的資本技術,那必然會徹底垮臺,同時對中國的企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畢竟相對來說,中國在資本領域還是相對「脆弱」的。
總的來說,目前兩國的航班恢復無論是對全球經濟發展還是中美雙方的經濟合作都是一件好事,在能夠保證疫情防控穩定的情況下,兩國民間也將重新恢復連通,對緩解目前相對緊張的局勢也不失為一件好事。除此以外,這其實也是部分中美民眾的共同想法,畢竟在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的今天,國家與國家的經濟聯繫與民間交流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不過這同時還需要兩國以經濟為基礎的高度認同,政治上的「清醒」才是目前美國對外關係的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