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賢。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古時文人隱居都是為了心中的一片寂靜之地。
當然,如今的許多人也渴望返璞歸真,回歸山林。
在山林田野間,一切都是質樸的。
雖然沒有了繁華,但是莫名的寧靜。
隱居越來越流行的年代。
我們是否想到過有人被迫「隱居」呢?
不是自願而是時局所迫!
在南部西伯利亞就存在這樣的事情。
並且不是隱居而是逃荒。
一個在山林裡逃荒的家族!
在了解這個家族的故事前。
嚴酷的西伯利亞環境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故事的發生地——西伯利亞荒野。
這片荒野的勘探花費了考察者許多的精力。
因為那裡環境的惡劣非常人可以想像。
它的定義是全世界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
那裡遍布著無邊無際的針葉林。
常年氣候都寒冷無比。
生活在那裡的多半都是擁有皮毛的動物。
或者是兇狠的猛獸。
地質崎嶇不堪。
行走在荒野中,一不留神就會迷失方向。
這樣的條件之下。
就是科學家也沒有徹底摸清西伯利亞荒野的脾氣。
可是在1978年時。
一個蘇聯地質考察的直升飛機在穿越西伯利亞荒野上空時。
居然發現了人類耕種的痕跡!
這簡直讓所有人都匪夷所思。
地質學家們驚嘆這一發現。
他們也急不可耐的想要發掘其中的奧秘。
跟著他們定位的方向。
地質學家循著蹤跡穿梭在荒野之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一條小溪旁邊。
他們發現了一座簡陋的小木屋。
破舊不堪的木屋
不管是木材的新舊和搭建的模式上看。
他們都可以確定這座木屋已經存在許久了。
走進那座房子,地質學家們發現裡面更加的荒蕪。
其中只有一間單人房,並且骯髒不堪。
狹隘和寒冷的環境讓人壓抑。
地面上還有著一堆土豆皮。
以及烤糊的松殼。
很明顯那是人類用來補充能量以及熱量的東西。
可是單憑這些原始的物質補充。
也很難讓人類扛過零下30度的天氣!
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就是這間單人房中。
居住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
他們是裡科夫家族,一共六口人。
在西伯利亞荒野中生存。
不是這個家族的自我選擇。
而是被生活選擇的方式。
逃荒的原因
這個家族的男主人名叫卡普。
一個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舊教徒。
但是這個宗教在以往的俄羅斯是不受待見的。
甚至屢遭迫害。
在1936年,卡普的哥哥就被紅軍巡邏的時候活活打死。
而且這樣的行為還一直持續。
東正教的教徒每天都在惶恐不安中度過。
最後卡普決定。
帶著妻子以及兩個孩子逃亡。
逃亡的目的地便是西伯利亞荒野。
那時他們的大兒子薩文9歲。
而小女兒才兩年不到。
逃亡西伯利亞是艱難的。
但是總比坐以待斃的好!
在荒野中,一切回歸原始。
沒有科技以及工具。
他們餬口的唯一方式便是耕作。
但是西伯利亞的氣候和土壤都很特別。
合適種植的作物也就土豆以及黑麥。
雖然吃久了會乏味。
但是裡面蘊含的澱粉和能量最適宜人類生存了。
所以那也是不二之選。
關於他們的禦寒衣物。
就是麻布和樺樹皮。
不僅穿在身上,鞋子也是靠這些東西製作。
在更加寒冷的冬天。
他們會期待有年末的豐收。
也就是在雪地中打獵。
自製的滑雪板和強壯的大兒子是他們的寄託。
運氣好的時候還會帶回一頭麋鹿。
嚴酷的環境裡。
一點點的賜予便會讓他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當然並不是他們已經習慣這裡的生活。
人類的極限在被他們挑戰著。
大自然可不允許人類的「撒野」。
家中的女主人阿庫林娜教導孩子的同時。
還是給他們朗讀聖經。
那是尚存的一點精神寄託。
也是雪夜中的一點光明。
在1961年的時候。
西伯利亞荒野迎來了難得一遇的霜凍。
包括他們種植的糧食都被凍死了。
一個家族瞬間失去了熱量和充飢物品。
整個冬天,他們吃的都是樹皮。
母親最不忍心看著孩子受苦。
硬是把自己的那份口糧節省下來。
最後阿庫林娜因為飢餓而去世。
在之前,阿庫林娜還生育了一兒一女。
每一個孩子都順利的成長了。
當然,可能是命運的留情。
也可能是聖經的保佑。
在地質學家涉足那片領域的時候。
卡普一家已經生活在那裡42年。
他們的意識一直停留在42年前。
而孩子可能完全對外面的世界沒有想像力。
裡科夫家族不知道史達林的去世。
也不知道戰爭的發生。
更不知道人類已經可以登上月球。
他們吃驚的聽著外界的變化。
仿佛和自己格格不入。
地質學家們想為他們提供一些饋贈。
但是裡科夫家族的人並不接受。
他們只要了食鹽和一些種子以及刀具。
足夠他們實現自給自足的物品。
其餘的便都依靠上帝的恩賜。
家族成員接連去世
這樣神秘和讓人驚嘆的家族被外界發現之後。
卻接連病死。
短短三年,卡普的四個孩子就去世三個。
大兒子常年打獵,穿梭在雪地中。
最終死於嚴重的肺病。
其餘的兩個也因為患病神秘病死。
科學家們的推測是。
他們已經隔離外界太久。
根本無法抵禦外界社會帶來的疾病。
所以脆弱不堪。
1988年,男主人卡普也去世。
裡科夫家族就只剩下一員,阿加菲亞。
阿加菲亞70歲的時候。
她還是沒有回到社會中,仍然獨自生活在小木屋。
但是外界的關注讓她獲得了很多好心人的資助。
不僅重新修繕了房子。
還增添了壁爐以及一些牲畜。
阿加菲亞堅持每天勞作。
自己種植作物,自己砍柴。
精力旺盛,不像個老太太。
一直到2016年。
阿加菲亞因為生病的原因送往醫院。
那是她第一次見到飛機。
也是第一次看見外面的世界!
她坦言,在病好以後。
自己會再次回到小木屋中。
我想不止是阿加菲亞已經習慣了那樣的生活。
還有那個木屋代表著她的一輩子。
她的父母,家庭。
她的童年,青春。
和她的快樂以及悲傷。
如果離開小木屋,阿加菲亞找不到自己的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