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機載式
美國波音公司正在開發小型機載戰術氧碘化學雷射武器,用於擊落巡航飛彈和掠海飛行飛彈。該武器系統擬採用10 萬~ 20 萬瓦的氧碘化學雷射器,能在目標探測的數秒內將其摧毀,作戰距離為10km。未來的5 ~ 10 年中,這種系統也有可能實戰部署。
美國使用波音747-400F 作為平臺,加裝氧碘化學雷射武器、紅外捕獲跟蹤系統和光束控制系統,計劃在2002 年完成機載雷射武器樣機,並進行攔截助推段彈道飛彈的試驗;2006 年部署3 架裝雷射武器的作戰飛機,具備初始作戰能力;2008 年部署7架裝備強雷射武器的作戰飛機,形成戰區級飛彈防禦能力。
1. 4 地基式
美國空軍一直在發展地基雷射反衛星技術,這項計劃的中心是進行綜合束控技術演示,並行開展的技術工作包括COIL 裝置、自動跟蹤/ 照明雷射器和衛星易損性評估。空軍在1999 年底開始進行自適應光學和光束控制系統試驗,以驗證雷射反衛星的技術。1999 年試驗衛星的軌道高度為402km,2001 年最後試驗的衛星軌道高度為1207km。最近直徑分別為3. 67m 和3. 5m、帶自適應光學的兩臺望遠鏡相繼開始運轉,它們將驗證滿足地基雷射反衛星系統要求的光束控制和大氣補償系統的綜合能力。這兩臺世界上最大的低軌衛星跟蹤裝置,配上足夠功率的COIL,將具備中等反衛星武器的能力。TRW 公司也正在為地基雷射研製主動跟蹤和自適應光學的照明雷射器,所用DPL 的功率為1kW,脈衝重複頻率4kHz。
在實驗中,MIRACL 雷射器發射了兩束強雷射,一次持續1s,用於確定衛星的位置,另一次持續10s,了解雷射對衛星的影響。陸軍認為試驗取得了許多成功,成功地定位、跟蹤,並用高功率雷射器和低功率雷射器射擊了衛星,當重複進行雷射發射時,成功地使衛星的傳感器達到了飽和。但在試驗中,MIRACL 光腔的某些部件損傷,後來的試驗是用另一臺僅32W 的低功率雷射器進行的。而且在高功率射擊中,衛星下行傳輸發生故障,一些關鍵數據丟失,因此,數據主要來自低功率雷射試驗,美國陸軍空軍對試驗結果的看法相去甚遠。根據雷射發射系統和衛星的參數,我們可估算出32W 雷射束在衛星表面的功率密度為38μW/ cm2。由於傳感器光學系統的聚焦作用,在CCD 傳感器上的功率密度被增大到160W/ cm2。而雷射在一個CCD 像元上的駐留時間為6. 3ms,因此,照射到CCD 面上的能量密度可達1J / cm2。此值遠超過銻化銦傳感器的飽和能量密度,將使其局部嚴重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