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8點至10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了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的前兩集——《祖國召喚》和《極限戰爭》。「剛看完了,哭的像個孩子。」這條網友在微博上的留言,道出了眾多觀眾的心聲。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的長津湖之戰,是一場只要親歷者想起,就會淚流滿面、至死難忘的戰鬥。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據美軍戰場氣象記載,1950年的戰場夜間氣溫最低達到過零下40攝氏度。9兵團參戰部隊在冰雪荒原中,潛伏了整整六晝夜,今天的人們或許無法想像,在那樣極端高寒的曠野裡,伴著刺骨的風雪,十多萬志願軍將士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磨礪。
一天上午9點多,20軍部隊被發現。然而,戰士們一動不動。「我就過去看看,都(凍)硬了,起碼有120個人。」時任志願軍第27軍79師235團3連副指導員的鄒世勇說,「那個場面真是悲壯,那是永生難忘。」
犧牲在陣地上的烈士,個個手握鋼槍,注視前方,保持著衝鋒的狀態,仿佛一群隨時準備躍然而起的冰雕。
「當時打掃戰場的人非常感動,也很激動,說了兩句話,大家講了……」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89師作戰科書記的李士瑜老人說出這句話後,停頓了許久。他微微搖頭,幾次想開口繼續,卻一個字也說不出。當他終於吐出「說」字時,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勇士和陣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輝。」半哽咽半嘶啞的聲音,令聽者心碎。
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從戰場上延伸到戰爭後。1984年9月,《四川日報》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尋找一位失去聯繫的志願軍英雄柴雲振。
柴雲振是第15軍45師的一名班長。在樸達峰阻擊戰中,他們全班只剩下5個人。大量敵軍攻佔了我軍陣地,柴雲振率領全班,僅用十多分鐘,就把陣地奪了回來。當陣地上只留下他一個人後,在與敵人的搏鬥中,柴雲振右手食指被敵人咬去一節。後來,他身受重傷,昏死過去。而在被轉移到後方醫院後,他與原部隊失去了聯繫。
1984年,在有關工作人員幫助下,柴雲振才終於與部隊取得聯繫。
1985年,同是抗美援朝的參戰老兵、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的李嫻娟前往四川嶽池縣大佛鄉,見到了柴雲振。當時,柴雲振正在地裡忙碌。原來,在住院一年後,柴雲振拿著三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書,復員回到了家鄉務農。
李嫻娟滿腹疑惑地問柴雲振:「你為什麼不去找回屬於你的榮譽和待遇呢?」「難道你就不想念你的老戰友?
「他說我的連長犧牲了,我的排長犧牲了,我的班長犧牲了,和我一塊戰鬥的兩個戰友也犧牲了,我還能夠看到誰?」
面對鏡頭,李嫻娟說:「當時我們一聽,我就覺得我的眼淚譁啦一下流下來。」
1985年底,柴雲振如探親般回到了老部隊。面對這遲來的榮耀,老人心靜如水。
當再次離別時,柴雲振謝絕了部隊的挽留,像當年一樣,返回家鄉。臨行前,老軍長問他,需要組織為他做點兒啥?
柴雲振連聲說:「沒得啥,沒得啥,都好!都好!」他雲淡風輕般揮了揮被敵人咬掉了半根指頭的手,返回家鄉。2018年12月26日,志願軍一級英雄柴雲振安詳逝世,享年93歲。
今天,中國的每一方角落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忘記歷史。銘記在那場極限戰爭中向前衝鋒、以命報國的英雄壯舉,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愈發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步履不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付筱菁 文字 張寒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