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地下海洋」的蓄水量相當於北冰洋那麼多。
日前,科學家在對地球內部深處進行掃描時,有證據顯示東亞地下數百公裡深處存在著一個巨大「水庫」,其蓄水量至少與北冰洋一樣。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地幔的深處發現如此巨大的水體。不過,科學家發現的並非真正的海洋,這些水其實都被「封鎖」在位於地表以下700~1400公裡的巖石之中。
此次發現的「地下海洋」從印度尼西亞一直延伸至俄羅斯北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地震學家麥可·維瑟遜與他以前的研究生學生耶西·勞倫斯共同提出了這個發現。他們將在美國地球物理學學會出版一篇專門論文中闡述具體細節。
地下有個水飽和區
維瑟遜和勞倫斯分析了超過60萬份地震波曲線圖。然後他們注意到,地震波在經過東亞時出現了衰減的現象,而且傳播速度也稍稍減緩。對此,維瑟遜解釋說:「水能夠稍微減緩地震波的速度。通過大量的減弱和稍微減速的跡象可以推測出那裡存在著水。」
科學家普遍認為,當海底的冰冷巖層沉入地下數千公裡的地幔當中時,地下深處的高溫會將巖石中的水蒸發掉。
維瑟遜表示:「隨著下沉得越來越深,巖石形態最終會變得不穩定,而且失去所有的水分。」這些被蒸發的水分會往上升,到達地下的一個疊加區域,如此一來,這個區域就成為了水飽和區。
研究者估計,沉入疊加區域的巖石中有超過0.1%的含水量,這個比率不大。但從這一區域的大小來判斷,它足以讓水體數量累計到巨大的程度,已經意味著該區域的含水量至少有一個北冰洋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