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西葛木克,在印第安語中是「怪獸」之意。不久前,加拿大魁北克的漁業公司發
表官方聲明,稱「玻西葛木克湖中發現不明巨獸;在此之前,巨妖『奧哥波哥』一直藏
匿在卑詩省的奧肯那根湖中」的故事,在加拿大已家喻戶曉。
儘管現在有人公開承認當年是他們偽造了尼斯湖怪獸那張經典照片,但早在蘇格蘭
民間傳說中就有這樣的警誡:尼斯湖中的「邪靈」,能誘使粗心的旅人葬身湖底。
有關大洋大湖深底生活著巨獸的記載甚至可以追溯到200年前,19世紀,太平洋上就
曾打撈到觸手達21米的烏賊。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古生物學家班頓長期鑽研水底史前巨獸。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
代,橫行海上的主要是三種重量級巨獸。
第一種是魚龍,它泳技高超,以各種魚類為食;第二種是淪龍,這種蜥蜴長達12
米,有特殊的顎骨,可與任何動物搏鬥;第三種是龐大的蛇頸龍,遊速緩慢,但感覺靈
敏。
班頓相信,因為某種原因,少數遠古生物存活下來,就像今天與我們共生的許多活
化石生物一樣。
古印第安人相信,一種巨魚悠遊在拉荷登湖中。某天災禍降臨,再也見不到它的蹤
跡。化石的出現能否證明這個傳說?
兩億年來,英國南海岸的萊姆利吉峭壁上一直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史前世界。1810年
的一天,年僅12歲的瑪莉安寧在海邊尋找可變賣的貝殼化石,協助家中寡母維持生計。
雖然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她卻能辨識巖壁上的骸骨。偶然中,她發現了世界上首座完
整的魚龍骸骨!
瑪莉的發現使她一夜成名,成為化石研究創始人之一。
美國內華達州有一個著名魚龍公園,公園現存最大的魚龍長達17米。珍妮·佛雷格
勒現在是國內的古生物學家:「2億年前這裡是一片汪洋,海域中到處都是魚龍。如今這
座峽谷有全球最豐富的魚龍資料,山壁上到處是化石。」
魚龍即是魚形蜥蜴,嘴部圓長,牙尖,雙眼碩大,身形很適合在水裡高速行進很像
今日的海豚,它們在世界幾大洋徜徉了1.5億年。英國古生物學家班頓說:「它們是流
線型的遊泳健將。」
魚龍公園有一個魚龍集體「墳墓」,由名為「方舟」的建築保護著,9到10條魚龍化
石緊貼在一起,就像巨無霸鯊魚塞在罐頭中。這群魚龍為何喪命?又為何擠在一起?直
到今天依然是個謎。有一個假設是它們像鯨魚一樣擱淺,它們太靠近岸邊,最後擱淺而
亡。但是,珍妮說:「此處並沒有海岸沉積巖,估計這裡的水深至少30米,並且遠離大
陸架邊緣。所以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最新的觀點是,這裡是魚龍的孕育所,如同現代生物一般,它們偶爾會大量聚集來
繁衍後代。珍妮說:「化石分析證明,魚龍分娩時會像海豚一樣,幼仔尾部先出世,防
止幼兒溺死。」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有一座特殊化石,保存了分娩中的魚龍,分娩的緊
張壓力造成母子雙亡,一同葬身海底,化石得以保存了下來。
古印第安傳說,巨魚悠遊於西邊的拉荷登湖,某天災禍降臨,風雲突變,山崩地
裂。自此之後,再也見不到巨魚的蹤跡。
珍妮說:「這個傳說中的巨魚假設是魚龍,那麼4000年前,魚龍仍然存在。災變的
原因很可能是巨大隕石撞擊湖泊,使魚龍的身軀四分五裂。」
在19世紀畫家的筆下,魚龍在充滿奇特生物的大海中隨意地吞食獵物,血盆大口加
上尖牙利齒,魚龍仿佛地獄來的掠食者。在水中捕食,因為水浮力的影響,難度很大。
魚龍這樣的龐然大物,又是如何捕食的呢?科學家解釋說,魚龍急速地張開大嘴,造成
真空,吸入獵物。遇到大型獵物時,就像今日的大鯊魚一樣,牙齒嵌入獵物身體內,身
體像螺絲錐一樣打轉。
滄龍顱骨被發現後,拿破崙為此發動了一場戰爭。它的價值在於:把地球歷史向前
推進了幾億年。它會上岸產卵,司機目睹的「怪獸」是否是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