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2020-09-03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背景

與使用電力的傳統電路相比,光子集成電路使用光線取代電力進行計算和信號處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但是它們的尺寸還不夠小,無法與在電氣電路繼續佔主導地位的計算以及其他應用進行競爭。

創新

羅切斯特大學的電氣工程師認為,他們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該校團隊採用光子學研究人員普遍採用的材料,創造出迄今為止最小的電光調製器。該調製器是基於光子學的晶片的關鍵組件之一,控制光線如何通過電路。

下面的示意圖展示了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林強(音譯:Qiang Lin)教授實驗室開發的電光調製器。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illustration/Michael Osadciw)

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中,林教授實驗室描述了採用粘合在二氧化矽層上的鈮酸鋰(LN)薄膜,不僅可以製造出最小的LN調製器,而且它還可以高速運行並且節能。

這篇論文的領導作者、林教授實驗室的研究生李明曉(音譯:Mingxiao Li)寫道:「這為實現大規模的LN光子集成電路奠定了至關重要的基礎,而LN光子集成電路對於數據通信、微波光子學以及量子光子學中的廣泛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李明曉在蝕刻室中拿著一顆微小的鈮酸鋰晶片。(圖片來源:林強實驗室)

技術

林教授表示,由於鈮酸鋰具有出色的電光和非線性光學特性,它已經「成為光子學研究和開發的主打材料系統」。「然而,目前在塊狀晶體或薄膜平臺上製造的LN光子器件都需要較大的尺寸,並且難以按比例縮小尺寸,這樣就限制了調製效率、能耗以及電路集成度。主要挑戰在於打造高精度、高質量的納米光子結構。」

該調製器項目建立在實驗室之前使用鈮酸鋰創造光子納米腔(光子晶片中的另一個關鍵組件)的基礎上。林教授表示,納米腔只有大約一微米的大小,只能在室溫下使用兩到三個光子來調諧波長,「我們第一次知道甚至有兩到三個光子已經在室溫下以這種方式被操縱過」。《光學設計》(Optica)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該設備進行了描述。

這款調製器可以配合納米腔使用,創造出納米級的光子晶片。

關鍵詞

光子、集成電路、晶片

參考資料

【1】Mingxiao Li, Jingwei Ling, Yang He, Usman A. Javid, Shixin Xue, Qiang Lin. Lithium niobate photonic-crystal electro-optic modulat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17950-7

【2】https://www.rochester.edu/newscenter/photonics-researchers-report-breakthrough-in-miniaturizing-light-based-chips-449382/

相關焦點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導讀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背景與使用電力的傳統電路相比,光子集成電路使用光線取代電力進行計算和信號處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
  • 驅動光子學革命的晶體——鈮酸鋰
    據悉,鈮酸鋰調製器利用鈮酸鋰晶體的電光效應並結合光電子集成工藝製作而成,能夠將電子數據轉換為光子信息,是實現電光轉換的核心元件。具體它有何出眾之處,首先要從其原材料鈮酸鋰晶體的電光效應及應用開始了解。在美國國防部的一項關於鈮酸鋰的報告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對鈮酸鋰的評價:如果電子革命的中心是以使其成為可能的矽材料命名的,那麼光子學革命的發源地則很可能就是以鈮酸鋰命名。①同成分鈮酸鋰晶體:對於同成分鈮酸鋰晶體而言,其製備主要採用提拉法。
  • 鈮酸鋰薄膜成就世界上最小電光調製器
    在二氧化矽上鍵合鈮酸鋰薄膜,製造出的晶片在數據通信、微波光子學和光量子學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紐約州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電子工程師宣布,在解決光子學集成電路尺寸縮小問題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羅切斯特團隊使用光子學研究人員廣泛採用的材料——鈮酸鋰,製造了他們認為「迄今為止最小的電光調製器」。
  • 鈮酸鋰單晶薄膜(LNOI)開啟高速光子時代
    然而由於Si本身為中心對稱晶體,缺乏電光效應和二次非線性,因而在高速電光調製器和非線性器件的製備上面臨著天然的劣勢。(圖片來源:www.seas.harvard.edu/news)面對LNOI平臺給光子學研究帶來的巨大優勢,哈佛大學在 2017 年發布了題為「Now entering, lithium niobate valley」(人類正在進入鈮酸鋰谷的時代)的公告,公告指出:「鈮酸鋰對於光子學的意義,等同於矽對於電子學的意義」,「鈮酸鋰有望在光子學領域替代矽材料,為突破通信領域功耗大
  • 光通信如何不被卡脖子:鈮酸鋰調製器未來可期
    鈮酸鋰是一種集光折變效應、非線性效應、電光效應、聲光效應、壓電效應與熱電效應等於一體的材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光學功能材料,因其電光效應而聞名,鈮酸鋰電光調製器能夠將電子數據轉換為光子信息,被廣泛地應用於當今的光通信系統,是實現電光轉換的核心元件。
  • 封面 | 基於鈮酸鋰光子晶體微腔的全光邏輯門和半加器
    全光邏輯門器件是用於全光尋址鑑別、光分組交換、光子運算等快速高容量全光信息處理的重要組件。目前全光邏輯門主要採用波導光纖製作,難以集成在小型集成晶片上。光子晶體中的缺陷波導具有尺寸小、控光能力強的特性,使其成為設計小型化光邏輯門的關鍵方法。到目前為止,全光邏輯門大多是在矽基光子晶體材料上設計和集成的。
  • 光通信如何不被卡脖子:鈮酸鋰調製器未來可期 | 獵雲網
    鈮酸鋰是一種集光折變效應、非線性效應、電光效應、聲光效應、壓電效應與熱電效應等於一體的材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光學功能材料,因其電光效應而聞名,鈮酸鋰電光調製器能夠將電子數據轉換為光子信息,被廣泛地應用於當今的光通信系統,是實現電光轉換的核心元件。2.鈮酸鋰調製器(LiNbO3)是長距離通信的關鍵器件,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 【福利】鈮酸鋰調製器直播學霸筆記
    北京卓越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於8月19日邀請到了法國iXblue公司中國區經理,與光通信行業的朋友共同分享了鈮酸鋰調製器產品的特點及應用這一主題
  • 美國研發鈮酸鋰製造新技術
    鈮酸鋰因其電光特性而聞名,已成為最廣泛使用的光學材料之一。鈮酸鋰調製器是現代電信領域的支柱,將電子數據轉換為光纜末端的光信息,但使用鈮酸鋰小規模製造高質量器件非常困難,導致無法實現集成晶片應用。
  • 薄膜鈮酸鋰波導器件的聲光調製
    在所有聲光材料中,鈮酸鋰是最吸引人的材料之一,這是因為其高壓電係數使得通過叉指式換能器(IDT)有效地激發表面聲波成為可能。和目前在其它壓電材料諸如砷化鎵上製備的先進的聲光調製器相比,鈮酸鋰具備更高的機電耦合係數,這會大大簡化表面聲波器件的設計,並且用更小的器件尺寸就可以匹配射頻(RF)驅動源。另外,鈮酸鋰突出的聲光效應可以增強光子-聲子相互作用。
  • 鈮酸鋰材料特性
    高速電光調製:鈮酸鋰材料的溫度係數很小,電光係數高。具有最大非線性光學係數的無機材料之一:非線性光學係數為最大可達到28 pm/V。較大的透光範圍:對可見光產生的基頻波和諧波都具有較低的傳輸損耗。多種晶向:按照晶體切割方向的不同,還可以細分為x切,y切,z切鈮酸鋰。多種光器件:濾波器,光波導,電光調製器,倍頻轉換器,全息存儲 可規模量產:鈮酸鋰材料易生長、成本低、易加工、抗腐蝕以及耐高溫。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基於光子晶體不僅實現了雷射器、邏輯器件等各種集成光子器件,還實現了負折射、光學隱身等多種物理效應。基於光子帶結構的拓撲光子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拓撲光子學提供了兩種新的調控自由度,即拓撲態自由度和能谷自由度。可以預見,拓撲光子學不僅可以促進對物理效應和現象的基礎研究,而且可以促進高性能光子器件的研究。
  • IFOC 2020|光庫科技: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與挑戰
    9月7日,光庫科技代表在專題三「通信半導體晶片發展」上發表主題為《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與挑戰》的演講,分享半導體電子集成與光子集成,InP和SiPh光子集成,傳統鈮酸鋰調製器和薄膜鈮酸鋰光子集成,以及薄膜鈮酸鋰光子集成面臨的挑戰。
  • 納米物理學:打破電子光子信息技術革命的瓶頸!
    「與信息技術的早期發展一樣,這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華盛頓大學化學教授,光子學研究領導者拉裡道爾頓說。這些新型電光器件接近當前電子電路元件的尺寸,對於將光子學和電子器件集成在單個晶片上非常重要。新技術還涉及利用粒子,等離子體激元,其具有介於電子和光子之間的性質。
  • ...2020預告 | 光庫科技Dennis Zhou: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
    光庫科技調製器總監Dennis Zhou將在本屆訊石研討會上發表主題為《薄膜鈮酸鋰混合集成器件應用與挑戰》的演講,敬請關注!   具有「光學矽」之稱的鈮酸鋰是一種集光折變效應、非線性效應、電光效應、聲光效應、壓電效應與熱電效應等於一體的材料,可以製備集成光子迴路中的光波導、光開關、分/合束器
  • 鈮酸鋰納米尺度加工獲突破
    日前,光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雷射與光子學評論》刊發了一張南開大學百年校慶紀念徽標的彩色照片。別小看這張照片,這可是南開大學弱光非線性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許京軍教授、任夢昕副教授團隊,在頭髮絲粗細的鈮酸鋰材料橫截面上加工出來的。
  • 光學調製器基礎原理(理論學習者必看)
    電光調製器利用的是泡克爾斯盒中的電光效應。它們可以調製偏振狀態,相位或者光束功率,或者用於超短脈衝放大器一節中提到的脈衝提取。電吸收調製器是一種強度調製器,用於光纖通信中的數據發射器上。幹涉調製器,例如馬赫-曾德爾調製器,通常在光數據傳輸中的光子集成電路中採用。光纖調製器可以基於多種原理。可以是真正的光纖器件,或者也可以是包含光纖尾纖的體元件。
  • 2023年,光子學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
    「九大挑戰」,此次研討會還為光子學技術未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並將研究方向進行整理歸類於四大類課題:材料、光學和物理現象、未來製造工藝、設備及系統。1)傳統半導體、晶體和玻璃材料的深入研究進一步加強對傳統材料的研究,有助於實現在新型紅外/紫外傳感、基於單光子光源的量子密碼通信和量子成像以及基於太陽能實現水中氫氣的有效提取等方面實現技術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