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創世紀》的上映,喚起很多影迷對於這一經典科幻系列片的回憶。歷代的終結者機器人也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裡,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也在不斷的進化,下面讓我們來對至今所有《終結者》電影的終結者機器人做一個大PK:
10.約翰-康納——《終結者:創世紀》(Terminator Genisys)
飾演者:傑森-克拉克(Jason Clarke)
特點:液態金屬這種玩意20多年前聽起來還挺炫酷,放到現在就有點落伍了,所以在《終結者:創世紀》中,曾經的人類抵抗勢力領導者約翰-康納變成了由一群微型納米機器人組成的人形終結者。他可以改變形體,可以將四肢變成穿刺武器,也可以做到其他終結者能做到的任何事情。此外變成一臺邪惡的機器人也讓約翰-康納的精神出了點問題。
點評:傑森-克拉克是一位很棒的演員,習慣於將人性帶入每一位他飾演的角色中去,可惜這一慣例卻在這部影片中戛然而止。我們無法就片中無趣的演繹去責怪克拉克,畢竟相比系列中的其他反派,《終結者:創世紀》給他的發揮空間實在太小了。黑化版康納在觀眾腦中留下的只有過火的臺詞、無聊的動作戲和平庸的特效。如果新的終結者在能力上和之前的T-1000差不太多,那麼設計它的意義何在?為全新的《終極者》系列設計一位核心反派,最終卻又削弱他的存在感,這又是想鬧哪樣?如果這就是新版《終結者》系列的風格,那麼還是讓審判日快些降臨吧。
評分:0.5/5
9. T-1000——《終結者:創世紀》
飾演者:李秉憲
特點:新時間線中的T-1000與《終結者2》中的T-1000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他可以變化成任何形態,液體金屬材質的肢體可以變成各種武器,他的外形看起來也挺像一名警察。所以這些所謂超級先進的終結者機器人玩的還是那些老套路?
點評:讓韓國「反派專業戶」李秉憲來演T-1000絕對是一步好棋,但《終結者:創世紀》卻沒有針對他作出特別的設計,他在片中也沒有什麼出彩之處。在《終結者:創世紀》的前半部分中,他僅僅有一段較長的動作戲,臺詞也只有短短幾句,然後他在這部影片中就沒啥存在感了。這樣不僅浪費了一位優秀演員的天賦,T-1000在片中的角色設定也顯得非常無聊。撇開21世紀電影科技帶來的優秀特效不談,讓一臺液態金屬機器人出現在2015年的《終結者》電影中,給人的震撼遠遠不如當年《終結者2》中登場的T-1000。另外李秉憲飾演的T-1000在片中的動作戲也很一般,從他打鬥的方式到他死去的方式,都只能看做是對經典作品《終結者2》的平庸借鑑。
8. T-800原型機——《終結者2018》(Terminator Salvation)
飾演者:電腦特效加替身
特點:這是第一次由電腦特效加替身來飾演的T-800機器人,在影片中他也顯然不如阿諾飾演的T-800那樣抗打耐造。
點評:《終結者2018》開拍時,阿諾-施瓦辛格正忙著當加州州長,自然無法出演這部影片。這一版終結者或許象徵著阿諾,但卻並沒有得到阿諾表演的精髓。這一形象太過呆板僵硬,也完全沒有阿諾在電影中表現的那種令人不寒而慄的震懾感。
7.馬克斯-懷特(Marcus Wright)——《終結者2018》
飾演者:薩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
特點:作為T-600和T-800之間的過度型號,馬克斯-懷特可以說是「半機械人」這個詞的最好註腳。他其實也並沒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內部結構被機械化,所以當這個「秘密」被揭曉時,他本人想必非常震驚。
點評:理論上來說,馬克斯-懷特有潛力成為一位有趣且充滿矛盾和衝突性的角色,也能成為獨一無二的一位終結者。如果一位殺手壓根沒意識到自己是殺手,那這將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可惜的是,片方選擇薩姆-沃辛頓來飾演這個角色,所以這個話題只能就此終結了…
評分:2.5/5
6. T-X——《終結者3》(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飾演者:克裡斯塔娜-洛肯(Kristanna Loken)
特點:我們甚至都不清楚T-X相比T-1000有啥顯著的改進之處,不過T-X看起來很酷,單單這一點就足夠了。T-X在片中展現了傳統的終結者形態和液態金屬形態,這也是電影中第一臺配備內置武器的終結者,而且她還能黑進其他終結者的系統中去。她的腦袋曾被扔進廁所裡,然而她只是聳聳肩,這種坦然的姿態我們需要肯定;她還用自己的胸部吸引了一位警官,這點我們也應該讚揚。
點評:終結者T-X既不像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那那樣有趣,也不像羅伯特-派屈克(Robert Patrick)飾演的T-1000那樣冰冷殘酷。可如果要真實捕捉到一臺機器人的空虛和漠然,那麼演員克裡斯塔娜-洛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演戲時腦子裡完全放空可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演員在飾演機器人殺手時都加入了太多情緒和太多人性。洛肯最終飾演的是一位樣板式的反派,並沒有太多炫酷的地方,但她在動作戲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5. T-800——《終結者3》
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特點:他和前任(之前幾部中出現的T-800)相比幾乎沒有區別。不過阿諾在片中終於又多了一句經典臺詞:「Talk to the hand」,而不是大家都聽膩了的「I』ll be back」。
點評:阿諾-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一般來說要比其他演員飾演的終結者要出彩。儘管《終結者3》是他最糟糕的一次表演,但依然能在這榜單上排名第五。有意思的是,這版終結者反而與第一作中的「邪惡」T-800,而不是第二作中的「善良」T-800有更多相似之處。儘管他依然不惜一切地保護康納,但他與人類角色之間的情感聯繫,以及那種父親一般的形象卻消失了。
評分:3.5/5
4. 「老爹」 ——《終結者:創世紀》
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特點:依然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只不過這次阿諾飾演的終結者擁有一頭灰白的頭髮以及非常詭異的笑容。他的臺詞依然不多,而且簡單乏味,這次倒是加入了一些全新的液態金屬能力,要是這系列還有希望拍續集,你倒是可以繼續深入了解一下。
點評:這部影片再爛,你對阿諾也無法太過苛責,畢竟以如此的高齡他依然回歸舞臺。或許阿諾在本片中的臺詞非常糟糕,但他卻有效地充當了一回綠葉,讓年輕人有更好的發揮空間。《終結者:創世紀》將老版《終結者》系列中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抹去。在這樣一部電影裡,阿諾-施瓦辛格成為很多人唯一在乎的地方。
3. T-1000——《終結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飾演者:羅伯特-派屈克
特點:相比強壯威武的T-800,派屈克飾演的T-1000顯得消瘦狠毒,讓人感覺是上作中T-800的合理後繼機型。很多描繪未來的科幻電影都喜歡塑造身形龐大的反派,簡單而粗糙。派屈克飾演的T-1000看起來不像是健美先生,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有意思的是,在影片中他可以任意轉換形態,可以變成任何人,而且還能將四肢變成穿刺武器。最初的T-800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噩夢中的怪物,而這一版的T-1000也會讓人產生同樣的感觸。
點評:這部影片上映時,由液體金屬製成的T-1000一度引起轟動,現在看來這一創意依然非常棒。然而,這一角色真正出彩之處在於演員羅伯特-派屈克的精彩表現,他塑造了動作電影史上最令人恐懼的反派。選擇派屈克來飾演T-1000是個非常棒的選擇,看他與大塊頭的阿諾拼死相博也是件非常爽的事情。
評分:4.5/5
2. T-800——《終結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特點:依然像前作中的T-800一樣致命而危險,但同時也加入了愛和友善,是一個父親般的角色。
點評:《終結者2》中廢了很多筆墨講述背景故事,告訴大家這臺終極殺人機器是如何被改寫程序,最終被賦予靈魂,不惜一切去保護一個小男孩。最終結果稍有些矯情,但也非常有效。阿諾使勁渾身解數來飾演這個角色,他飾演的T-800能張牙舞爪,但也能滑稽可笑。他在動作戲中遊刃有餘,科幻影片的常規套路他也能輕鬆應付。最重要的是,他與愛德華-福隆(Edward Furlong)飾演的少年約翰-康諾有著極佳的化學反應,也讓這個版本的終結者T-800成為一個非常棒的父親形象。科幻小說中不乏「男孩與機器人」這樣的故事,但這個版本的終結者T-800卻是獨一無二的。
評分:4.5/5
1. T-800 ——《終結者》(The Terminator)
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特點:層層肌肉包裹之下的金屬怪物,無法阻擋,永不停止。忘掉那些愚蠢的後繼終結者機型吧,這才是你需要的終結者:
點評:和後續作品中站在正義一方的T-800一樣非常棒,但勝在原創性。在1984年的《終結者》電影中,阿諾-施瓦辛格和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攜手創造了一個最優秀的反派形象,堪稱是影視排行前十的反派。時至今日,這個角色依然令人膽戰心驚。施瓦辛格之後飾演了很多頗具幽默感,經常能說說俏皮話的銀幕英雄,但T-800這個角色卻毫無疑問是他演藝生涯的巔峰。施瓦辛格成功捕捉到了這個角色應有的空虛和冷漠。只有獨一無二,真正有天賦的演員才能讓人性和靈魂從角色的眼中消失,施瓦辛格做到了這一點。很可惜《終結者》成為這部影片的巔峰,之後的作品都在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