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都不知道怎麼開頭了,,,
最近被各種催問說下一篇怎麼還不寫,最近終於有時間繼續我的青海觀鳥連載。所以,打起精神各位,這一篇非常精彩。
今天(8月19日上午要是去到茶卡的某座山裡觀鳥,主要找大石雞、斑翅山鶉和賀蘭山紅尾鴝。
一開始先蹚過一大片草地,赭紅尾鴝一路陪伴,取代了前幾天白頂溪鴝和藍額紅尾鴝的位置,到最後也都視而不見了,阿爾泰狗娃花也遍地都是。
生境照
赭紅尾鴝
阿爾泰狗娃花(阿爾泰紫菀)
漸漸走到山谷裡,面哥開始放大石雞的叫聲,過了不久,便聽見了回應,可就是找不到,放斑翅山鶉的也是如此。突然一隻雀鷹和一隻喜鵲在空中纏鬥,之前看到的都是雀鷹被喜鵲圍攻,沒想到1v1還是雀鷹厲害一些的,一直追著喜鵲不放,旁邊的喜鵲也不知道來幫忙,就光顧著看熱鬧了。
雀鷹打喜鵲
又走了二十分鐘,遠處的山脊上突然露出倆小腦袋,單筒一對,大石雞!我們趕緊席地而坐,看的看,拍的拍。它與石雞的區別主要是脖子上黑線的後面有一塊棕,而且脅部發藍。這兩隻大石雞給足了我們面子,雖然被巖燕和地山雀「騷擾」,但仍在山脊上逗留了好久。還有隻褐巖鷚在附近蹦蹦跳跳。
大石雞
褐巖鷚
這山看著都難爬
路上還看見了好幾群巖羊在山上覓食,今天這一趟加起來得有六十多隻了,但怎麼沒有雪豹呢
巖羊群
進了山裡,鳥不多,只看見花彩雀鶯、褐巖鷚、小雲雀和華西柳鶯,不過加新了個白頭鵐還是不錯的。這兒的路特別難走,純野山爬起來真費勁,到處都是一塊塊的大石頭,上面的苔蘚倒是很有趣,路邊還不時還驚現一株華麗龍膽。
華麗龍膽
苔蘚
華西柳鶯
面哥一聲:「好像有賀蘭山紅尾鴝的叫聲」把我們從機械的步伐裡拉了回來,大家趕緊停下來仔細尋找。不久,一隻翅上有大白斑的紅尾鴝出現在遠處的松樹上。這裡翅上有白斑的只有白喉和賀蘭山兩種紅尾鴝,看這隻的頭又不是那麼黑,便一通猛拍,後來晚上對圖鑑、看照片,發現它頭上的黑色面積特別大,喉不是紅的,所以還是白喉紅尾鴝,白高興了
又往上走了不久,遠處的高山兀鷲一隻接一隻地飄過來,到最後整整13隻在頭頂盤旋,成鳥亞成鳥都有,雖然沒有橡皮山那次近,但還是可以稱得上是視覺盛宴。
借用一下橡皮山拍的圖
看這裡地勢還算比較平緩,大家也都有些累,我們就坐在這兒休息,不再往上爬了。一隻大杜鵑幼鳥落在巖石上,發出尖銳的叫聲,不一會兒,一隻赭紅尾鴝就飛了過來,嘴裡叼著滿滿的食物餵給它。我真沒想到高山上還有大杜鵑繁殖,在北京見到的都是在靠近水邊的蘆葦蕩偷偷尋找寄主。下午我們還在一片比較乾旱的地方見到一隻大杜鵑成鳥,估計鳥也會因地制宜吧,生物書上還有「生物的生存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呢。
看完可憐的紅尾鴝和貪吃的大杜鵑,面哥念叨著:「這生境應該有金雕的啊」,話音剛落不到二十秒,一隻金雕就從左側的山頭後飛了出來,並繞著我們飛了兩圈,脖子上的金色羽毛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只有當空中霸主在頭頂盤旋時,才能感受到它的雄偉與震撼,這種感覺和高山兀鷲盤旋是完全不一樣的。
金雕
眼看到了中午,我們開始下山了,路上看見了超近的花彩雀鶯一家,我和小湯跟著拍了一段,大部隊不知不覺走到了前面,我們卻在半山腰上踩著隱約可見的獸道苟延殘喘地往下爬,體驗了一次巖羊的生活。有了這次經歷,我才知道我真的不恐高
擺拍工作照
一隻蝗蟲被我們嚇飛了,飛行姿態很像絹蝶,扇幾下翅膀就往前滑一段,特別有意思,這也勾起了小湯抓蝗蟲的欲望。快到山下的時候又看見三隻巖羊,往山上爬拍了幾張,結果引來一群巖羊從山上居高臨下地看我們,蹄子踏在石頭上跑的聲音聲聲入耳。
好不容易抓到一張飛版蝗蟲
巖羊
中午,吃了一頓豐盛的路餐,然後就開始拿微距拍蝗蟲,有一隻身上還有幾十隻很小的紅色寄生蟲,超級噁心,小湯花了好久才基本全都給弄乾淨,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拿回去要做標本的
趁機擺拍的蝗蟲
蝗蟲拍得差不多了,我們打算去附近的小水塘看看有沒有沙雀。(注意,重點來了!!!) 我無意間往水裡瞟了一眼,發現一隻類似仰泳蝽的東西在水裡遊,可它卻比一般的仰泳蝽大很多。我趕緊叫小湯過來,但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我便用最快的速度小心翼翼地把我的150-600放地上,沙雀什麼的都先不管了,掏出微距邊拍邊觀察,小湯則趕緊叫面哥來。他看了一眼後,大步流星地跑到車上拿相機(叫他看鳥的時候都沒跑那麼快),然後,全車的人都來了。發現水塘裡都是這東西,大的有4-5釐米,仔細貼近了往水裡看,密密麻麻的全是這東西的幼蟲,再看看附近幾個水塘裡也都是這種情況,而且裡面的個體大小會隨著水塘的大小而變化,最大的那個水塘裡的最大個體更大,然後按照水塘大小依次遞減。是生存環境的大小限制了它們的最大體型,還是它們長大以後會遊到更大的水塘裡去?我不得而知。因為水塘裡的水太渾濁,我們撈出來幾隻大的放到盛有水的乾淨飯盒裡拍,我問面哥:「能摸摸嗎?」面哥讓我最好別摸,後來才知道他和小湯都背著我試了一下手感,據說是軟軟的?
看夠了拍夠了,便開始為它定種。當時我們懷疑是三眼恐龍蝦(一種鱟蟲),就是以前某某地農田裡突然爆發式出現的那種在地球上活了三億年的活化石。上網搜出來照片,對比發現我們看見的這種尾須佔身體比例更短,腹部更長。所以當時懷疑可能是個新種,但回來以後中國觀鳥會的齊凱老師又認為可能廣泛分布的豐盛鱟蟲(Triops granarius)我上百度查了一下,發現裡面的圖片和我們拍的很像,所以,就先暫定這疑似是豐盛鱟蟲了吧。(位置絕對保密,我也不知道到具體在哪兒)
岸邊有很多蛻掉的皮
腹面
我本來還想帶一隻回酒店去拍,但被小湯果斷拒絕,堅持要放回水塘裡。誒~我的保護意識還有待加強,以後注意。
下午去了一個廢棄的村莊找荒漠伯勞和金黃鸝。一開始先看見了灰斑鳩、棕背黑頭鶇、地山雀、巖鴿、灰背伯勞、大斑啄木鳥(這個亞種的腹部顏色特別深),找了好久才找到荒漠伯勞。尋金黃鸝無果,就又到昨天(8月18日)找黑尾地鴉的地方碰碰運氣,找毛腿沙雞,不過就只看見了小雲雀、角百靈、石雀和高原兔。
棕背黑頭鶇(成鳥)
棕背黑頭鶇(幼鳥)
灰背伯勞叼了只老鼠
荒漠伯勞
巖鴿
石雀
屁顛屁顛的高原兔
今天是這幾天來最累的,就光上午爬山的運動量就頂以前一天的了。明天出發去共和,稍微休整一天,養足精神,做好後天去爬鄂拉山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