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建成!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

2020-12-01 騰訊網

2020年7月31日,我國宣布1994年開始預研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完成全部組網星座發射任務,正式建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用北鬥指代),將中國人千百年來「尋路靠北鬥七星」的經驗變成現實,也在方方面面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本文將圍繞關於北鬥的九個經典問題,詳細解讀這個宏大工程的意義。

一、為什麼有GPS還要做北鬥?

美國的GPS起步於70年代,經過多年發展、尤其商業運作以後,已經走入人們日常生活中。但是,它的本質是軍用衛星導航系統,隸屬於美國空軍,毫無疑問會時刻以本國利益為第一位。在實踐中,衛星工程師不僅能在信號方面增加幹擾、欺騙手段等,還能停掉某一地區的服務,晶片定價權和使用權限等也在他們手中。

例如,GPS開放民用服務後,普通用戶只能使用定位精度更差且增加了選擇可用性(幹擾)的民用碼定位服務。2000年5月2日,為打壓俄羅斯GLONASS(格洛納斯,俄羅斯軍民兩用衛星導航系統)的商業化空間,GPS系統選擇主動去掉幹擾參與競爭,定位精度瞬間提高10倍以上。但這也意味著,它可以隨意恢復任何幹擾、甚至徹底停止區域服務。這類事情在近些年印巴衝突、中東地區衝突中屢見不鮮。

當天06:00時GPS系統去除幹擾後,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圖源:http://schlaggo.de)

GPS目前幾乎用在了美軍任何一種需要定位的武器中,民用方面也佔據著全世界千億美元計的巨大市場。因而,無論是事關國家國防安全,還是導航應用市場的巨大商業利益,中國都必須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這個領域不會存在真正意義的國際合作。

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先後建立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日本、印度建有區域衛星導航系統,這幾個國家/地區都把相應系統作為發展中的重中之重,意義可見一斑。

二、為什麼北鬥有三種軌道?

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星座只部署在距離地球約20000千米的中遠地球軌道(MEO),以實現軌道周期(約12小時)與信號覆蓋範圍的最佳平衡。為達到全球任一點都能收到4顆衛星信號以實現定位授時的目標,至少需要24顆衛星保證服務質量。

日本和印度星座僅服務本國,選擇了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同步的軌道,距離地面35786千米,從地面觀測相對穩定。其中,日本QZSS高度依賴美國GPS系統,使用至少3顆衛星運行在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保障日本高緯度地區和城市高樓林立環境下的使用。印度由於更加靠近赤道,在IGSO之外還使用了定位於赤道上空的靜止/同步地球軌道(GEO)。

北鬥衛星軌跡在地面投影:藍色8字形軌跡為IGSO衛星,紅色定點為GEO衛星,綠色為MEO衛星(未全部展示所有衛星,圖源:http://doi.org/10.1038/srep04692)

而對於北鬥而言,「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北鬥兼具了MEO、GEO和IGSO三種軌道。MEO(傾角55度、高21500千米),保證全球高精度定位。主要運行在亞太地區的GEO(傾角0度,高35786千米)和IGSO(傾角55度,高35786千米)則保證亞太和「一帶一路」地區更高精度定位。

三、為什麼北鬥有一號、二號、三號?

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它是大型航天載荷發射技術、大型星座運營維護技術、高水平通用導航衛星平臺研發技術、無線電遠距離通訊技術、高精度星載原子鐘技術等諸多高精尖技術的集大成者,門檻極高,其中任何一項都面臨嚴苛的技術封鎖。但困難從來都不是「造不如買」的藉口,從1994年開始,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篳路藍縷,攻堅克難啃硬骨頭,把整個北鬥建設過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也就對應北鬥一號、二號和三號。

北鬥一號主要是試驗系統。在2000-2007年間發射了4顆試驗性質衛星,全在地球靜止軌道,它以區域測試服務為主要目標,目前已全部退役,不算入正式星座。

北鬥二號主要是區域導航系統。在2007-2019年間共計發射了20顆(包含備份星),8顆為GEO衛星、7顆為IGSO衛星,主要服務亞太。5顆為MEO衛星,僅能提供有限的全球覆蓋。系統總體上服務於亞太地區。

北鬥星座示意圖(圖源:北鬥辦)

北鬥三號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從2015年至今共計發射了35顆,其中5顆為測試性質,不提供服務。正式星座中,3顆為GEO衛星,3顆為IGSO衛星,24顆為MEO衛星,向全球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時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

與此同時,衛星平臺也在不斷大幅改進,不同北鬥衛星(包含試驗星)在東方紅3號等衛星平臺基礎上反覆改進,演化出了10餘個版本,難度可想而知。目前北鬥二號大部分衛星依然在正常工作中,因而實際處在運行狀態的北鬥星座超過40顆,大幅超過了GPS的32顆,未來隨著北鬥二號部分衛星逐漸退役,總數會降低,但會維持在30顆以上。

四、為什麼北鬥都用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發射?

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是我國的王牌火箭,最大特點是第三級採用了比衝(衡量發動機工作效率的指標,越大越好)更高的液氧液氫發動機,因而它也是長徵火箭家族用於發射更高更遠任務的專屬火箭,例如嫦娥、風雲(二/四)、各種通訊衛星等,北鬥家族同樣如此。

從左至右:長徵三號基本型、甲型、乙型和丙型火箭對比(圖改自:GW_Simulations)

經過多年成熟發展,長徵三號火箭形成了四種主要構型,基本型已於2000年退役。目前現有長徵三號甲、乙和丙三種主要型號服役,以及近10種改進版本。相比較長三甲,長三乙/丙增加了助推器,且做了大幅升級,能力更強。其中長三乙不僅攜帶了4個助推器(長三丙2個)、還可攜帶遠徵上面級,能夠執行北鬥一箭兩星任務,能力最強。北鬥所有發射任務中,長三乙實現了15次一箭兩星任務,運送了30顆衛星入軌,可以說是王牌中的王牌!

五、為什麼北鬥能服務無限個用戶?

北鬥三號是一種無源定位系統,每一顆導航衛星的本質就是告訴你這麼一個事情:現在幾點了(時間ts),我在哪裡(xs,ys,zs)。當你(接收機)收到信號時,可以通過比對,得到接收機上時間與接收到的衛星信息顯示時間之間的差值,這個差值乘以光速就是你和衛星之間的距離。還有一個方法是數中間隔了多少個信號波長。衛星由於有專門的科學家維持,它的位置極其精確,誤差在1釐米級別;衛星上搭載的鐘是原子鐘,幾百萬年才可能錯1秒,因此,它的所有信息幾乎可以被認為無誤差。

那麼你只需要解出四個參數:在地球上的三維坐標x,y,z和鐘差t(畢竟用戶的石英鐘不可能和原子鐘精度相比,需要把它的誤差做一個未知數解出來)。觀測到四個衛星,就可以構建四個方程,解出四個未知數。

用戶只需接收到四顆衛星信號,即可精確確定自身位置和時間(圖源:http://doi.org/10.9790/0661-17333441)

所以,對衛星而言,永遠只做一件事情:往地面發信號,一直在說我在哪兒,幾點了,衛星不需要做任何輔助你的計算。用戶只要能收到信號進行解算即可,與這些衛星沒有任何交流,也不消耗它們任何一絲能量,這也就意味著,理論上用戶量是無限的。而且,每一位用戶都可以享受米級定位精度和納秒級授時精度。

2020年6月14日全球可以看見的北鬥衛星數量分布圖,可以看出能實現全球定位(>3),且亞太地區數量更大、定位精度更高(圖源:北鬥辦)

六、北鬥有哪些特色絕活?

北鬥有一系列特色技術,舉三個小例子。

星間鏈路技術,各個衛星之間可以彼此通信聯絡。這樣僅需在中國境內對衛星進行主控、監控和信息注入,既解決了全球建站安全性的問題,也可以降低運營成本,衛星之間可以互為校正,也有助於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抗幹擾能力。

2008年汶川地震災難時,15勇士在通信完全中斷的情況下完成了「驚天一跳」,他們就帶有北鬥系統接收機(圖源:央視網)

短報文系統,通過衛星實現天地雙向通信,而其他幾個系統僅能單向接收衛星信號。這意味著衛星可以向擁有此項授權服務的接收機發送專屬訊息,特殊環境(大洋,荒漠,深山、極地)、災難救援和軍用環境下價值意義巨大。

部分北鬥衛星還攜帶了國際Cospas-Sarsat衛星輔助搜索和應急救援計劃的有效載荷,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參與國際合作的應急救災工作中。

七、北鬥能怎樣服務於科學研究?

北鬥最大的特點是高精度授時和定位,對於科學應用而言,高精度接收機可以利用載波相位信號和差分技術等輕鬆實現釐米級定位精度和毫米級基線精度。筆者從事低軌衛星精密定軌技術研究,本質就是用星載的接收機給衛星確定位置,也可以實現1釐米級定軌精度。在高精度衛星軌道的輔助下,衛星上的精密儀器也可以大展身手。因此,衛星導航系統的出現,使得人類對地球重力場、地球磁場、大陸板塊運動、地球自轉、海洋潮汐、冰川極地、自然災害等地球科學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利用衛星導航系統對低軌衛星精密定軌已成為科學衛星應用的常態(圖源:ESA)

除了助力地球科學的研究,在其他領域,北鬥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衛星信號需要穿過複雜的電離層和對流程等抵達地面,北鬥更是有三個主要頻率,每種信號受到的影響不同。當它們集合在一起,就提供了能幫助大氣研究的海量信息。再例如,北鬥的高精度原子時,可以用來同步大型科學試驗,精準授時。除此之外,北鬥還會帶動一系列通訊、電子、晶片等產業的大發展,促進多個行業的科學研究。

八、北鬥能怎樣服務於普通大眾?

普通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導航衛星了,北鬥也在迅速融入,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典型的莫過於定位服務,例如地圖導航、共享單車/打車、快遞查詢等,徹底改變了現代人類的生活。

依賴衛星導航的無人機和農用機械已經在逐步顛覆傳統農業形式(圖源:Pixabay)

交通系統高精度時刻表、國家大型電網輸電、金融系統超高頻交易、通訊終端永遠準確的時間,都有北鬥原子鐘的身影。大型基建工程,高鐵、大橋、機場建設,都需要北鬥定位。農林牧漁,交通運輸、水文監測、氣象預報、地理測繪、森林防火、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面積測算等,都需要高精度衛星定位服務。而目前很多新技術,例如自動駕駛、無人碼頭,自動化農業,無人機植保等,也離不開北鬥的強大支撐。

九、北鬥的未來是什麼?

北鬥在完全建成之後,將會繼續保持一定頻率的衛星發射活動,以替換逐漸退役的老衛星,常態維持至少30顆的全球服務星座。北鬥衛星也將不斷升級,提供更好的定位服務。與此同時,在低軌(數百千米高軌道)可以建設導航增強星座,在地面、尤其是城市高樓林立環境中,可以建設輔助站點,最終實現實時動態釐米級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北鬥的定位精度,實現空天地信息一體化。

在備受關注的商業方面,隨著人類社會對物流和定位的需求越來越高,北鬥的商業應用價值也會被極大開發。按照歐洲全球定位研究中心的估計,2025年左右世界範圍內的衛星導航定位設備需求量將超過92億部,年產值將超過2680億歐元,這是個海量的市場,其中亞太市場的增長速度更將傲視全球,年增速可以達到40%以上。在這片紅海中,北鬥無疑是最有潛力狙擊GPS系統的一個。規模化的應用會大幅降低硬體收費水平,進一步確定商業市場領先優勢,從而形成正循環,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實現系統長盛不衰的同時依然能快速迭代。

人類已經進入衛星導航的時代,且永遠無法離開導航衛星了。

相關焦點

  • 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2600座地面站,助推北鬥實現釐米級精度導航
    經過幾十年的砥礪前行,中國獨立建設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在近日建成,並開始提供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訊號。而由於歐洲的伽利略還未完全建成,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因缺乏維護,早已不能信號全球覆蓋。也使得中國成為目前全球除美國之外,第二個真正擁有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
  • 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強,為何讓美國如此緊張
    ④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英文: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2020年7月31日正式組網開通。北鬥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 直觀對比,全球組網的北鬥有多強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謝雁冰 傅中行)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意味著繼美國GPS之後,北鬥成為另一個為全球提供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的系統。記者通過梳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官網及公開資料,還原北鬥系統到底強在哪?
  • 產值有多大?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背後的經濟帳
    我國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們在全球衛星導航領域,徹底擺脫了美國的GPS訛詐。在當下國際經濟戰和貿易戰風雲詭譎的背景下,全球衛星導航領域無疑也是各國經濟戰中的制高點之一。說其是大國重器,一點兒也不為過!
  • 北鬥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後!北鬥晶片也傳來好消息:將推行多芯策略
    【9月1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同時也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所以很多網友也非常期待,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夠徹底的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市場壟斷地位,要知道美國GPS導航系統一度佔據著全球超過70%的市場份額,而在國內市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了70%,因為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前,我們主要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就是美國的GPS,所以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期待
  • 北鬥系統建成數月,靠什麼盈利呢?
    今年7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並開通服務。一時間各種和北鬥有關的APP層出不窮,有的軟體下載次數高達近百萬次。而根據北鬥相關部門給出的答覆是北鬥沒有出過任何APP。市場上和北鬥有關的APP都是蹭熱度撈金的。
  • 第55顆衛星正式工作,北鬥三號全面建成
    7 月 29 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 55 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 61 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於 2020 年 7 月 31 日上午 10:30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
  • 【習近平出席建成暨開通儀式並宣布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
    【習近平出席建成暨開通儀式並宣布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李克強韓正出席儀式】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3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出席儀式。習近平指出,要推廣北鬥系統應用,做好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等後續各項工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點亮北鬥 導航世界 網友熱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宣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這一消息,迅即傳遍網絡,引發網友熱議。截至8月5日,微博話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已有5.3億次閱讀、8萬次討論。另一話題「北鬥衛星是個什麼星」,閱讀量也高達8993.2萬次,討論量1.2萬次。
  • 習近平出席建成暨開通儀式並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鄒偉)北鬥閃耀,澤沐八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3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並參觀北鬥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展覽展示,代表黨中央向參與系統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誠摯的問候。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從這一天起,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一段歷史,回首再看時,往往對它的認知會更加客觀與清晰。1994年,當北鬥一號系統工作啟動建設時,美國的GPS已在一年前完成了24顆衛星的在軌組網;蘇聯的「格洛納斯」(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也在1993年正式啟用。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從2007年4月14日至2012年10月25日,短短5年多時間,中國航天人將16顆北鬥衛星「掛」在太空中。由此,中國北鬥發展歷程中又豎起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閃光裡程碑——北鬥二號系統建成。2012年10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 北鬥導航系統有多強 能給165個國家提供不間斷信號
    北鬥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是世界上非常先進的導航系統,不過目前還有人會用北鬥系統與GPS相比,那麼這兩個系統到底誰更加優秀呢?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宣布全面建成。
  • 強大的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少顆衛星?
    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目前在建的北鬥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 (來源:央視網) 引以為傲的北鬥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到底有多少顆衛星?這些衛星的軌道是怎麼分布的?衛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北鬥系統都有哪些強大之處呢?
  • 別再被北鬥收費騙了!我們對北鬥的誤解到底有多深
    常常能看到一些提問:北鬥三號既然建成了,我們怎麼沒用上呢?怎麼還要收費呢?關於這些對北鬥的誤解,你中招了嗎?下面是關於北鬥的四個問題解答,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問:北鬥有APP嗎?為什麼還要收費?北鬥沒有APP,更不存在收費。
  • 我國北鬥系統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我們都沒用上?答案來了
    去年年底,中國成功在全球推出北鬥衛星導航服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似乎就有趕超GPS的架勢。據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20日報導,在全球195個國家首都上空,中國北鬥衛星在130個國家被觀測到的頻率,已經超過了美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這一轉變對於高科技產業可能會產生巨大影響。
  • 北鬥系統建成開通 推動中韓產業合作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的北鬥三號已經產生哪些應用成果,未來又將如何服務世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8月3日以新聞發布會的方式,介紹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的有關情況。
  • 北鬥三號系統預計2020年6月全面建成
    央廣網北京12月27日消息(記者楊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27日)是北鬥三號系統正式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透露,北鬥三號系統預計明年6月全面建成。
  • 中國北鬥全球夢圓——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之際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自信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回望來路,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到底能做什麼?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34;)第55顆衛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這標誌著自1994年開始預研的北鬥系統終於完成全部組網星座發射任務,正式建成!就好像廣播電臺發出信號後不必關心有多少用戶在收聽一樣,全球覆蓋的北鬥系統用戶量也是無限的。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北鬥到底有什麼用?1.民用高精度定位和導航服務,這是北鬥業務的核心。對於普通用戶設備,例如手機、共享單車、汽車導航等,可以輕易實現米級定位精度。